介质迭代、需求升级和时间尺度,这是科技创业公司需要关注的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背后其实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技术,用户,团队。
所有的创业公司一定会在这三个不断盘旋的变量中间不断纠结和提升。
技术与介质迭代
首先说媒介的更替,其实媒介更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科技一旦进步了,媒介就有机会发生变化。每次媒介发生变化,往往都会带来代季性的产品新机会,产生一大波新产品,同时会带来非常多的人口红利,其实我们的人口基数并没有发生特别显著的增长,而是由媒介更替了,产生出了大量原来我们想不到,或者说我们想到做不到的新用户需求的满足。
在2005年的时候,当时我正好从程序员转行做媒体,那个时候我被一篇文章打动了,叫《技术商业2005》。当时在里面提了三个变量,有一个变量我记不住了,就是说了未来会影响商业变化的技术变量是什么,其中一个是手机屏幕,第二是带宽,我当时看完以后非常受感染和启发,因为在2005年、2004年的时候,大家可以想想那个时候你们在用什么手机,可能都是只能显示四行汉字的手机。
那时我们哪能想到如今屏幕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我们跟信息交互的方式?原来是智能显示信息的显示屏,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可以交互的信息屏,这个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到2007年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一款产品叫做iPhone,它出现以后,我在2008年的时候从美国的Makeword回来,背回了7台iPhone,帮助我们的同事做破解,当时我在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东西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我当时不确定我应该叫它是手机还是不是手机,因为它跟以前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到2009年和2010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和崛起,也是由于这样一个介质变化,媒介的更替所带来的新机会,如果退回五六年,如果回到2010年,大家可以想象,你们现在把手机拿出来,可能翻五六屏都翻不完,全是各种各样的APP和应用,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家的手机上全部都是空的,还没有做出来的产品去填满它,那个时候它就预示着新的机会(移动红利)。
这个事情其实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最近我也在思考整个媒介更替变化,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放到今天来说,再去谈iPhone的话,大家都可能已经疲惫了,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新闻讲的
snapchat,关注互联网科技的朋友可能也看到了这个新闻,我说的不是他们估值300亿美金要去IPO的新闻,因为科技公司谈太多数字就显得不太酷了,我说的是前一段时间他们要推出snapchat眼镜的这条新闻,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这个感觉跟我在2005年看到技术商业2005的时候,那个感觉是非常相似的。
这些都在释放出一种信号,这种信号的背后是媒介,它即将发生一种什么变化?可能在十年前,也就是在2005、2006年的时候,那篇文章可能是一个预言,现在这样的一篇文章,它的产品已经实际出现了,它更像是在陈述一种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
我比较惊讶的是
snapchat,他推出这款眼镜的时候,他对公众说我们不是一家社交产品的公司,我们是一家影像公司,这背后有个很深的逻辑其实就是媒介升级所带来的产品跟公司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里面,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关注信息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因为在2005年至2008年的时候,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媒体,在做媒体的时候我每天要出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子,我就发现我整个工作形式,其实是围绕着一种固定形式的信息媒介在进行内容生产。
固定的形式其实就是纸张,他有固定的长度和固定的宽度,不管你采访了多少信息,当你写的时候,你的脑子里面一定会有一个概念,这篇文章是一页还是两页,也就是说你多一行字都不可以,因为你要排版,你如果写多了会被删掉,版面有限制,有广告商要投广告,他们都会按照固定的形式来进行最后的确定。当这个形式制度被确定下来之后,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能量非常低的信息交换方式,但是他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这种方式来同步。
比如说我们的阅读习惯,当我们去买报纸的时候,其实我们的需求并不是买报纸,我们的需求是要获得报纸上给我们的信息,但是它的媒介形态、形式决定了,我要获得信息我就必须要把这个报纸买回来,我必须要买那一叠纸。
那我们广告的投放,我们的渠道发行,以及我们内容的生产,它都是必须围绕这样一个形式来进行生产、消费、分发和广而告之。
后来到了PC互联网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形式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因为整个网页的形态打破了原来纸张的物理形态,你突然发现你在一张网页上可以写非常长的内容,你再也不用受版面限制了,通过HTTP的形式,你可以让非常多相关的信息都可以连接起来,但是在那个时候你会发现PC互联网可能也一个问题,所有的电脑样子都是一样的,它也有特别多的限制,你的电脑既是一台打字机,Word文档也是这么设定的,它也是游戏、也是你去上网购物的窗口,他的屏幕和键盘全都是固化的。
在PC互联网时代,大家会发现在同一个介质的环境下,拥有最大信息量的公司变得非常厉害,在PC互联网拥有最大信息量的公司就是搜索引擎,你会发现搜索引擎在PC互联网时代,他们要整合全球的信息,迅速变成了流量、用户、内容的入口。
随后到了移动互联网就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也就是大家现在手机上都在使用的各种各样的APP,你会发现手机互联网第一个变化,网页的形式其实也不是特别的重要了,因为你从这个位置跳到另外一个位置的时候,它是不是网页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你可能刷的是一个视频流、信息流,它的硬件设备形态也比PC互联网有了很大改变,以前PC互联网PC是不能带走的,它是固定的一个形态。
现在我们用的手机,它既可能是一台游戏机,也可能是一个GPS的定位仪,同时它可能还是一个录音、录像的设备。
我们再看snapchat做的这个事情,当介质在发生更替的时候,它最大的变化就是在不断地消减形式。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所有的形式都是要被进行消减的,现在大家在知乎上打很多文字,其实在我看来打文字也是通过你的思维转化成文字,再到另外一个思维的过程。如果我想要一个更方便的方式,那它一定会在科技进步的趋势下发生变化。
未来的媒介可能把手机也去掉,当我看到有一个事件,或者有一场大火发生的时候,我可能只需要点一下眼镜,我眼镜其实连接的就是所有正在关注我的人的眼镜,他可能有1万人,他就不需要再通过媒体报道的形式对大家进行事件的报道。
或者你碰到一个现场问题,一个专家马上告诉我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达到的目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对这个事情的思考是这样的,因为科技的目标其实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产品化,或者网络化,科技的目标最终其实是要把所有的生活化的东西解决好。
我们平时线下的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带宽最大的沟通方式,因为你会发现我们在线下沟通的时候,不管是音频、文字、视频、直播,这些东西全部可以实现,它没有任何形式的困扰。现在有一部分东西可能已经被我们现在的产品实现了,但是还有很多东西其实还没有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都是我们可以去思考和创业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老有人说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我相信可能很多年轻创业者或者刚刚开始创业的人一定不是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你一提下半场,就感觉好像上半场已经有人进了好几个球了,我在进入下半场的时候,可能我的比分已经落后了。我觉得大家不要关注定义上的变化,应该更多的关注整个媒介迭代所释放出来的机会,介质迭代会给创业公司公司做新产品的机会。
用户与需求的升级
毫无疑问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变得非常挑剔,但是也是势不可当的,就是互联网用户变得越来越专业。
我前几天遇到一个电商公司的朋友,他说他发现现在电商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原来大家都是去搜索做对比、看评论,最后放到购物车下单;现在后面两步没有了,就是用户完成前面那几步以后突然之间用户就走了,可能会走几个小时,也有可能是一天或者半天,这个时候用户再回来,回来之后他们都会搜一个特别集中的关键词,直接找到某个商品,下单以后走人。
我在跟他交流的时候,他问我,这段时间用户都去干嘛了?我说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其实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去找答案了,他们都是去找相关的信息去佐证自己的判断。
其实在整个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用户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挑剔。大家都想要更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更有溢价的东西,在这个情况下,我相信原来把用户当成流量,把用户当成idea,把互联网产品经理当成蝗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每个用户都非常特别,有自己明确的主张,他们非常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索取,比如说我们今天推出的知乎Live,我们最开始还担心没有那么多的付费用户,但是事实上它上线以后,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它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大家会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够更精准的获得更高价值、个性化的信息,我就愿意去付费。
团队与公司发展阶段规划
最后一点是时间的尺度,这个跟团队相关的。前段时间,我正好参加了一个比较小的创业者分享会,当时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说你们有多少人觉得你们做的事情,或者你们公司在五六年以后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我就发现很多人都表示说我可以,或者说我们公司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后来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我说你们有多少人觉得你们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可以拿到A轮的融资?依然有很多人觉得那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我们在6个月以后就可以拿到A轮的融资了。
最后我问,你们多少人会觉得你们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把你们现在的产品推出来?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了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这个东西还要调整,这个东西我还没有想得特别清楚,到具体产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我为什么要说时间的尺度呢?去年这个时候创业还是非常火热,现在就是资本寒冬了,大家再去规划时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融资的纬度在规划自己企业发展。
从我的角度,以及从我周围活得比较长的创业者角度来看,其实真正的时间角度不应该是融资、不应该是资本,应该是你自己产品的节奏,如果你都不能非常清晰的规划出你未来两个月、半年,你的产品到底要做成什么样,那你这个企业的问题一定会很多,一定会走偏。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是我在做知乎之前的第一次创业。2008年的时候,我从上一家公司辞职,然后我想去融资一笔钱来做我想做的事情,其实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真正把这个团队、产品完全做好,或者说搭建出来,我当时印象非常深刻,我跟那个投资人大概说了有40多分钟,介绍了我整个完整的PPT,最后发现他微笑着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公司成立多久?产品做到什么程度?我发现这两个问题我都没有答案,第一我还没有成立公司,或者说还没有很好地把团队组建起来;第二我的产品还没有起来。
你会发现这个逻辑关系是反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其实所有的投资人都非常聪明,如果我是投资人的话,我最关注的是那些把事情、把自己的产品理的非常清楚、理的非常顺的那些创业者,而不是上来以后直接找我要钱,跟我讲没有问题,怎么怎么样。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三个变量:
第一点是关于技术本身,它一定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不管上下半场,我相信机会都会很多。
第二点就是用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了之后,我们应该跟用户站在一起,给到大家更多好的商品和信息。
第三点不管你是哪个阶段的创业者,都需要你用自己的时间节奏和产品节奏来去规划自己的发展,而不是融资的节奏或者说资本的估值。
本文作者:周源 来源:笔记侠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