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营销
从国家品牌角度看企业
谭小芳  全球品牌网  品牌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炎热的夏季,在室外行走的时候,或者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们都希望有一个随身小空调。为此,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为人体降温的风扇服,他们把两台小风
炎热的夏季,在室外行走的时候,或者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们都希望有一个随身小空调。为此,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为人体降温的风扇服,他们把两台小风扇缝入衣服,制造流动空气,将汗水吹干,帮助人体降温。同时,小风扇靠很小的口袋型可重复充电的电池驱动,耗电量很小,非常环保。
 
因此,服装设计师希望推广这种风扇服,减少室内空调的使用量,这会大大地节省电能。据说此款风扇服有10种款式和不同颜色可供选择,售价在11000日元。据了解,风扇服自面市以来,已售出5500件。
 
通过这篇新闻,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创新能力的认可和记忆。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制造”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人性化的、精致的、微型的、质量可信赖的产品,这种印象和日本全国上下注重持续的创新是分不开的。
 
从日本的这个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创新有很多种,不一定拘泥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对于一个品牌企业而言,创新主要有三大类: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趋势创新。科技创新因被谈论得较多所以较好理解;所谓模式创新,简单可理解为方法的创新,例如商业模式的创新;所谓趋势创新,简单可理解为引导一种需求、一种潮流,一种生活方式。但不管方法如何,创新的立足点应始终放在消费者价值的创造上。一个国家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
 
作为一个旅游策划人,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则新闻实际是一种事件营销,目的是为了树立和加深消费者对日本、日本企业积极创新的感受和记忆。这种传播,日本企业和媒体坚持了很多年,相信还将坚持下去,目的简单而深刻,为的是改变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是“低质廉价货”代名词的面貌。日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创新突围,经过努力,日本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得以“脱胎换骨”,企业实现的财富得以“水涨船高”,其中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并妥善处理了国家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深刻的关系。
 
看官注意,2008奥运会刚过,回顾奥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企业围绕奥运展开的营销攻势可谓如火如荼,争相利用2008年奥运这一契机,展示品牌风采,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有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可使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会,投入1亿美元,可以使品牌知名度提高3%。正因为奥运会具有如此卓越的“性价比”,又是如此牵动和吸引着全球消费者的眼球,才使得众多商家不惜巨金进行一场“奥运豪赌”。不仅是经奥组委授权“根红苗正”的各级赞助商们摩拳擦掌,方案迭出,就是一些因资金实力或排他性等原因未能成为奥运赞助商的“非奥运合作伙伴”,也不甘心充当“板凳队员”的角色,纷纷利用奥运机遇打“擦边球”,并不乏精彩案例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成就了德国品牌阿迪达斯;1984年的洛杉矶globrand.com奥运会让美国品牌耐克走向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老到的品牌运作高手阿迪达斯巧妙利用了奥运赞助商的排他性规定,出高价垄断奥运赞助权,将本土品牌李宁,安踏挡在奥运会门外,不给他们崭露头角的机会。
 
李宁在失去北京奥运会赞助资格后,做了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事——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李宁与北京2008奥运电视转播权的大陆惟一拥有者——CCTV5签约,期间CCTV5所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都将穿着李宁公司提供的产品。这一创新奥运营销,极大地提升了李宁的能见度,在传播效果上甚至超过了阿迪达斯,以至于不少消费者认为李宁才是北京奥运会的主赞助商,这实在让阿迪达斯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奥运赞助商固然可以享有优先权,搭乘奥运“顺风车”,体验风光无限。非奥运赞助商同样可以巧妙利用奥运机遇赚足眼球。奥运营销的实质在于利用奥运这一平台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奥运不仅是企业营销的“嘉年华”,同样是国家品牌营销的难得机遇。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使日本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精彩亮相;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可以说是重塑了整个韩国,把韩国形象从假冒伪劣的生产国,提升为创新,设计的高品质国家。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已经普遍遭遇了“品牌瓶颈”。我们不乏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产品,但却没有一个令国际市场肃然起敬的全球化品牌。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全球化留给中国最后的机会是品牌战,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第三世界的很多其他国家会迎头赶上。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为中国品牌的集体亮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可以说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家本身,表现是出众的,成绩是突出的。
 
国家品牌营销,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如果说,美国代表科技,法国代表浪漫,德国代表严谨,日本代表精细,那么,中国将重塑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品牌形象?如果说。IBM,微软代表美国,香奈尔代表法国。奔驰,阿迪达斯代表德国,索尼、丰田代表日本,那么,谁将肩负起代表中国的重任?当年,为了重塑国家品牌形象,韩国政府不惜血本,以超级手段扶持三星,现代等企业,培育其超级能力,进而以超速成长成为超大企业而获取超额利润,并且以其卓越性能超越日本品牌,成为韩国国家品牌崛起的代表和象征。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样的策略来培育本国的“明星企业”、助力其腾飞?
 
笔者认为,企业品牌与国家品牌,是相互依存的。国家品牌是企业品牌的根基和土壤,企业品牌是国家品牌的代表和象征,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将为企业品牌提供一个腾飞的平台,而首先扶持几个有实力的企业品牌成为国际品牌,将成为整个国家品牌提升的“先头部队”。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如果不从整体上改变“中国制造=质次价廉”的印象,海尔,联想等本土企业即使做得再好,也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得到最具话语权的消费人群的认可。
 
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谭小芳——河南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公司总经理 本文作者:谭小芳 来源:全球品牌网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