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供应链
库存周转率不仅仅是个供应链管理指标
程晓华  E-works  仓储管理  编辑:眉眼如你   图片来源:网络
ITO这个指标一般都是挂在供应链管理者(如供应链总监、VP等,以下简称SCM头儿)的头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ITO就是仅仅考核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尤其是从狭义的供应链管理角度讲,供

     不断地有人问我,一个企业的库存周转率(ITO)这个指标(KPI)到底是考核谁的?就是仅仅考核供应链管理(SCM)部门的吗?

    回答肯定是“不是的”。

    尽管,ITO这个指标一般都是挂在供应链管理者(如供应链总监、VP等,以下简称SCM头儿)的头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ITO就是仅仅考核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尤其是从狭义的供应链管理角度讲,供应链管理部门一般只包括计划、执行采购、物流等,稍微大点的公司,寻源(Sourcing)是相对独立的,生产运营也是单独的体系,客户服务等则是往往划在市场、销售等部门的。

    很多人之所以这么问,甚至是这么做的,关键是没有搞清楚啥叫“ProcessOwner”。

    这个词翻译过来是“流程所有者”、“过程负责人”,啥意思呢?

    SCM的头儿是ITO这个KPI的流程所有者,他要负责解释、培训、宣传、推广、推动这个指标的落地、实施、改善,但是从传统的以功能部门(Functional Department)划分的狭义供应链管理角度,他及他的部门看起来好像又的确是不能完全负起这个指标的责任的,为啥呢?

    ITO不仅仅是计划、采购、物流的事情,还与客户、销售有关,与生产运营有关,甚至与研发、品质、工程、IT、财务等都有关系:

    -客户不提货,成品库存就会高;

    -经常有品质问题、生产不能及时入库,WIP(在制库存)就会高;

    -研发、工程对BOM管理混乱,呆滞库存就会多;

    -CIO(首席信息官)不懂业务(Process),MRP就跑不起来;

    -CFO(首席财务官)不懂财务(Finance),就不会有人真正地重视ITO这个指标……

    所以,ITO并非是仅仅用于考核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它其实是个公司级指标,只是SCM的头儿要代表公司管理层,负责推动这个指标,如此而已。

    这其实就是个Process Driven(流程驱动)的概念– 通过推动ITO的改善,SCM的头儿要从流程角度,而不是单纯的部门角度,端到端地打通并击穿“大供应链”:从客户、销售到计划、采购、物流、生产、工程、品质、研发、IT、财务等等!

    这就要求你打破传统的、狭隘的部门概念,从思想上彻底废除FunctionalThinking(功能、部门思考=“小王国”),从流程驱动角度,“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下定决心,充满自信,勇往直前!

    否则,ITO这个指标是永远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善的,因为这不是“供应链管理部”这一个部门的事情。

    给大家举个例子,可能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每次去一家新的客户那里做“全面库存管理审核”的时候,十有八九会看到这种现象:OTDC(对客户承诺的及时交货率)一般都是98%,甚至是99%以上,然后你看他的“源数据”,结果可能只有50%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他们“剔除”了很多因素:

    -由于客户不提货,影响30%;

    -由于品质问题,影响20 %;

    -由于物流问题,影响………

    我说你们还“挺自觉”的嘛!还知道给自己“留一个点”(99%嘛),还没有无耻到“一点脸都不要了”的程度!客户不提货,那不是你的库存啊?你为啥不去踢销售?品质、物流出了问题,你告诉客户,那不是你的事儿,难道你让客户去找你们的品质、物流工程师去解决问题?

    这个也不该你事,那个你也不负责任,那您还这里干嘛?!你把自己(推)脱的溜光,那你老板咋办?

    所谓的Process Thinking(流程思考),说白了就是“对事(Process)不对人(People、Department)”,否则,KPI也就失去了意义。


本文作者:程晓华 来源:E-works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