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事业合伙人”这个关键词,和“互联网思维”、“平台战略”等一些关键词一样,不仅在畅销杂志和微信朋友圈中火热传播,也已经是各行业知名企业正在开展的真实实践,我们从下表可以列举出以下实例:
表 1 各行业知名企业发生的和“事业合伙人”有关的实践
企业名称 | 发生的实践 |
| 万科周刊发布《事业合伙人宣言》“一个幽灵,事业合伙人的幽灵,在大梅沙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房地产圈的一切势力,野蛮人和黑嘴、带路党和五毛、香港的激进派和华尔街的资本家,都联合起来了。” |
| 和讯网报道:阿里精神就是以马云为核心的合伙人精神。首席战略官曾鸣表示,合伙人制是保证公司保持远见、创业精神而设立的,是制度上的创新,不会放弃。 |
| 新浪财经报道:爱尔眼科首创实施医疗行业“合伙人计划” |
| 海尔集团张瑞敏强调:公司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
| 新浪网报道:碧桂园推出“同心共享”计划的员工激励制度,核心思想是在不牵涉集团股权结构重大调整的情况下,让员工参股投资项目开发。 |
| 南方都市报报道:华润万家的“生鲜合伙人”制度,通过与生鲜员工做合伙人的方式,来提升商场员工的积极性与绩效表现,并与员工分享超额业绩带来的经济回报。 |
2015年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万科总裁郁亮先生说明了万科“事业合伙人”的关键举措:项目跟投制、合伙人持股计划。这促使更多的企业结合自身企业思考:我们自己企业是否也能采取事业合伙人制度?什么是事业合伙人制度?对公司、对个人的好处和风险是什么?如何遴选事业合伙人、如何把激励做到位、如何评价合伙人以至合伙人的资格如何退出?总部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一位事业合伙人,和职业经理人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重要的干系人关系需要处理?
图1 事业合伙人五力模型
不仅是鲜活的实践,还有经典的光辉。我们发现,管理大师德鲁克、美国管理思想学家查尔斯.汉迪、第一个重视“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等等,都曾经在其经典的论述中预见到企业组织结构眼下的这些变化。有人表面的认为,德鲁克是“目标管理”的提出者,他应该是“金字塔”大型组织结构的维护者,是旧秩序的代表,互联网思维和事业合伙人就要是颠覆德鲁克这么多年倡导的现代管理的秩序。殊不知,德鲁克先生在其《管理未来》、《动荡时代的管理》、《下一个时代的管理》等著作中,已经预见到当前“互联网+”态势下很多的变化,涉及组织与个人,涉及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涉及高管层自身的不断突破,我们下表列举出一部分德鲁克著述中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应到“事业合伙人五力模型”的5组关系,是能够给予我们启发的真知灼见:
表 2 德鲁克先生的观点对“事业合伙人五力模型”中5组关系的启发
“事业合伙人五力模型”中的关系 | 德鲁克先生的观点 |
事业合伙人与总部的关系 | 人口动态正在迅速地把传统组织改造成为“双头怪”――在这样的组织里,自主的管理机构和自主的专业机构并存于共生的紧张状态之中。 管理层是组织的“器官”,它可以把一个散乱的群体转化为一个有序的组织,把人为的努力转化为组织的绩效。但是,明天的管理层很可能会表现为非常不同的形式。管理层的限制、控制、结构、权力以及说辞很可能都会彻底改变。 |
事业合伙人与客户的关系 | 收买顾客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害了自己。 只能对市场上存在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 不仅是“顾客”,还有“非顾客”,潜在顾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群体。 充分利用社会变化,视之为机遇,而人口结构变化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风险最小的――机遇。 |
事业合伙人与分包伙伴的关系 | 20世纪90年代,美国成长最快的服务是“专业雇主组织”(professional employer organization),这些公司管理其客户的员工以及雇用关系。如瑞士的Adecco公司每个工作日会派遣70万名员工到世界各地的企业工作。这种专业雇主组织提供各式各样、不同职位的人才,甚至包括临时首席执行官。 组织的责任就是全面审视组织依靠哪些员工的生产力和绩效。无论这些员工是派遣人才、临时人员、组织自身的员工,还是外包公司、供应商或是经销商的员工。 |
事业合伙人与核心经理的关系 | 从整体而言,知识工作者是新生的资本家。知识已经变成关键且唯一稀缺的资源,这表明知识工作者都是拥有生产工具的。 很多人在谈论要恢复知识工作者对雇主的忠诚度,但这样的努力终究还是徒劳无功。知识工作者可能会依附于某个组织,并对比感到很惬意,但他们效忠的主要对象很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 |
事业合伙人与社区的关系 |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变成了一个政治组织,并且收到其“选民”的限定。“选民”是一个群体,它能够妨碍某个组织,能够否决其决定。通常,这个群体不能促使一个组织采取行动,但却能够妨碍和阻挠它。 如今的组织必须满足很多“选民”的最低期望。你要努力找到一个不会招致反对的方案,而不是一个将会带来支持的方案。当政治家们说到“可接受的妥协”时,他们指的就是令人满意。 |
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这样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那么,如何来表达和分享这样的“一边鲜活实践、一边重回经典”?正如倡导的“在充分理解的理解上开展科学的分析与批判”、“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眼下富有热度的“事业合伙人”等前沿实践,不是横空出世的孤立断代,不是打倒一切的单一完美方案,而是理论与思想的延续与跃迁,而且必将在后续的进一步实践中再继续大浪淘沙。
本文作者:王玉荣 来源:AMT观点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