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营销
iPod:完美地洗牌
沈沂  21世纪商业评论  品牌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没人能预料到,一个小小的iPod能够颠覆数字音乐,实现商业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融合。 但如果没有乔布斯与他长期的软件搭档发生一场宿命式的碰撞,我

没人能预料到,一个小小的iPod能够颠覆数字音乐,实现商业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融合。

但如果没有乔布斯与他长期的软件搭档发生一场宿命式的碰撞,我们甚至不知道iPod是否能够诞生。

1998年,与苹果合作了13年的软件开发商Adobe认为,专门设计支持苹果平台的软件,是对公司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于是当苹果要求他们为Mac提供程序时,他们拒绝了。这对乔布斯是一声警钟——不管他的电脑设计得有多么漂亮,那些一流的软件生产商都不愿为市场份额少得可怜的Macintosh花费精力。如果苹果想要将自己的产品塑造成为“个人媒体时代的电脑”,并拥有帮助它实现这一定位的应用程序,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在乔布斯的设想中,那些应用程序可以捆绑使用,最好是可以和几个能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创新产品连接在一起。苹果“数字中心”战略推出的第一个软件是iMovie,这是当时人们所能见到的最为出色并且全面的电影编辑工具。而这个软件影响了后来的iTunes团队,而iTunes引导出了iPod。

iTunes把复杂而庞大的电子音乐库变得简洁而利于操作,它能让人们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歌曲。但iTunes这个“令人叫绝”的产品存在一个问题:是的,你可以费心地收集、整理你个人喜欢的歌曲,你可以精心编排、打造出一个精彩的个人曲库,但最终,你只能在你的电脑前伴随你的音乐摇头晃脑。iMovie软件之所以实用是因为它可以配合便携式摄像机来使用。于是,乔布斯决定要开发一个MP3音乐播放器,该设备能与iTunes同步运行,它需要一个漂亮的视觉界面、这个界面能够操控储存了数码音乐文件的数据库,能够以高速数字化程序播放和音乐光盘音效相当的音乐。

在iPod还没有正式推出之前,消息灵通人士已经窥见了一二,却并不看好它。这个被乔布斯藏得严严实实,似乎将被用做秘密武器的东西,在“先知”们的眼中不过只是又一种数码音乐播放器。这显然无法让人们兴奋。数码音乐播放器——也就是MP3机——已经问世好几年了。世界上第一个MP3播放器是韩国世韩公司生产的。可是它们都没有流行开。一般来说,它们只能容纳少得可怜的音乐,操作起来也极其复杂,电池寿命很短,模样看起来就像嘉年华会上安慰失败者的廉价塑料玩具。或者,即使有些同类产品使用了硬盘,但却有1斤多重,根本无法装进衣兜。因此,“先知”们曾经不无遗憾地表示“苹果把注意力从它的核心优势转移到其他路线上,可能犯下了一个愚蠢的错误。”“这个产品能赚什么钱呢?”

“先知”们显然低估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梦想便是做出一个能存放一千首歌曲,并能放在衣兜里的MP3播放器。

2001年10月23日,iPod问世。iPod秉承着苹果一贯的简洁素雅的风格。第一代iPod只有181克重,表层是白色的聚碳酸酯和不锈钢。看上去,它比一叠扑克牌稍微小那么一点点。它的正面有一个屏幕,面积和明信片上贴邮票的地方差不多大。屏幕下方有一个圆形的、微微突起的滚轮。人们只需用一根手指在滚轮上划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上下滚动歌曲、演唱者、唱片集的列表。iPod如果做不到流畅地切换菜单和易于查找,把1000首歌放进口袋里也就会不那么令人激动了。

除了拥有以小巧的外形容纳了巨大的内容、操作简便这样的优势外,iPod的流行与iTunes音乐商店密不可分。在iPod之前,没有哪家公司真正在集成播放器、计算机和将前两者连接在一起的软件上下功夫。乔布斯用iTunes音乐商店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乔布斯发现、并实现了“在线购买音乐,并把它放在一个海量盒子里,随时可以收听”的消费模式。索尼或三星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硬件产品,而iPod提供的是一个音乐解决方案。

iPod不仅仅是苹果的救命稻草,也是数字播放领域里程碑式的产品。iTunes网上音乐商店的成功证明很多人愿意为下载数字音乐而付费。美国唱片业协会主席加利.谢尔曼则声称,“iPod和iTunes是唱片业黯淡时刻的一线亮光。”

无疑,iPod让接触、沟通的门路被纷纷打开,人们能更深层地接触到艺术的生产者,文化的消费者再也不只是消费——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歌曲、音像甚至新闻节目。先进的电子科技聚合、粉碎又加强着信息,而这一切动作都发生在顷刻之间。iPod,连同它那家下载音乐的网上商店,让所有这些事情顺理成章地进行着,而消费者根本用不着伤脑筋。

从2001年10月23日iPod发布,到2007年,苹果公司不断完善和升级这一系列产品,一共推出了十款新型号。苹果公司宣布,它已在全球售出一亿部iPod,平均每1.72秒就有一部iPod被售出。

于是,在地铁车厢、飞机机舱、街道拐角、学校的休闲室、健美中心的器械运动部,随处都能看到带着iPod那极具特色的白色耳机的人群。据称,3/4的名人口袋里都揣着iPod,他们包括威尔.史密斯、格温妮斯.帕尔特罗、贝克汉姆、卡尔.拉格菲尔德……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个只有烟盒大小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其迷你版更小,只有信用卡一般大)已经大大超越了一个消费品的意义,而逐渐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一个偶像、美国消费者的一个宠物、美国社会的一个社会地位指示器,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在数不清的电视剧、电影和MTV节目中都出现了iPod的身影。夏奈尔、芬迪、Gucci、Prada等高端潮流品牌为iPod设计了专用手提包。2005年12月举行的芝加哥国际珠宝展示会上,出现了一个专为iPod nano设计的套子,由120克纯金打造,镶嵌了580颗总计10.32克拉的钻石。售价12495美元。iPod配件也从外接扬声器、麦克风,到设计了iPod专用衣兜的名牌滑雪衫,应有尽有。许多厂家还为争做iPod保护套的生意打得不可开交。

iPod让苹果公司华丽地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的剧目。在输掉了与微软之间的操作系统大战之后,在承受了多年来的边缘化煎熬之后,苹果公司在数字音乐市场上,忽然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巨人”,它使这个数字时代的文化与经济利润达到空前的统一。iPod将苹果从一个电脑公司转变为生产消费电子品的龙头老大,公司60%收入来自与音乐相关的产业,甚至由“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 iPod在音乐产业中翻云覆雨,不但变革了音乐产品的销售发行,还创新了人们购买歌曲的方式与策略。

本文作者:沈沂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