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时代,高尚何去何从
物质时代,是一个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高尚还有多少存活空间?高尚可以要求相应的物质回报吗?需要回报的高尚能够被传统接纳吗?高尚与物质,能够调
物质时代,是一个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高尚还有多少存活空间?高尚可以要求相应的物质回报吗?需要回报的高尚能够被传统接纳吗?高尚与物质,能够调和吗?又该如何调和?
高尚的出口在心里
文-李艾(某公益机构工作人员)
三年前,我放弃了一份IT企业的工作,到一家公益机构做专职志愿者。
从那时起,我成了一个“穷人”。
一个月的收入不到800元钱,基本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很滑稽的是,我还在刷卡消费,以往工作时办的信用卡被我用上了,我在里面透支,以补急需之用,然后用12个月来分期付款。
朋友也逐渐减少,因为我不再“交际”,最后缩减到两个女孩,我们三个经常在一起吃饭,当然我花钱的次数很少,她们给我台阶下,说:花不多的钱,感受高尚。
开始的时候我也拒绝,后来就接受了,因为我也需要朋友,需要了解我理解我的朋友,需要能鼓励我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坚持自我的朋友,而朋友见面都在下班后,那时必须吃饭,如果不吃饭就没有朋友,这点我是深深体会到了。
有一次,她们又请我吃饭,并且还神神秘秘地说有个重要的事情。我去了,在饭桌上不论我怎么问,她们都不说,后来我就相信她们就是给我改善伙食的。
吃完饭,我们嘻嘻哈哈往外走,她们说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跟着两人左拐右拐,到了一个店铺前,一个女孩说:“到了。”
我一看,立刻明白了,抬腿往外走,被她们硬拽了进去。
那是一家眼镜店,而我的眼镜有一条腿儿已经折了,我用细绳和胶带固定着,她们是来给我修眼镜的,当然,她们不让我出钱。按照她们的说法,找个机会为高尚者做点事。
那一天,我心里不太好受,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穷了,我何尝不想在一个饭店请她们吃饭,何尝不想在天气好的时候约她们一起出去玩,但是,那就必须改变我的生活。
我不想改变。
后来,别人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谈恋爱,而是“谈论”恋爱,或者说,谈论恋爱的前提——我应该怎样做志愿者。她的观点是我可以有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这样,她就可以和我交往,或者说,她的父母就同意她和我交往。我的观点是:我的价值不在那个工作上,为什么不能把全部价值都放在我喜欢的还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她接受不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不交往。
我们的讨论很激烈,后来两个女孩也加入了,而她们几乎瞬间就“变节”了,认为我应该接受女友的观点,三个女孩说服我一个,她们失败了,当然,我也失败了,我失去了爱情。
我承认自己有点倔,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也许听着不那么纯粹,或者说,让我的志愿行为变得有点“俗”,但它很真实。我曾经深深爱过一个女孩,后来……失去了她,在几乎两年的时间里我无法自拔,后来在回忆那段时光时我得出一个结论:当你有一件让你觉得幸福的事情时,一定用尽全力珍惜它,克服一切困难,摒弃一切诱惑地珍惜它。我太知道一点,生活中一旦有一件幸福的事情,它有可能很快地消失,再也不来。
两年内,再让我觉得幸福的事情就是现在的志愿服务,我为什么要放弃?
我不知道这种穷日子还要过多久,确切地说,也不太想这个问题。一个人,心灵已经在幸福中,所想的东西就会很少,这是我的真切体会。
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有不少(我们机构里就有许多)。我也就相信,物质时代里,只要你自己觉得好,高尚总会找到出口。
是高尚者还是高尚的空想家?
文-张大诺(2005北京十大志愿者)
物质时代,高尚将何去何从?这个命题拥有诸多子命题:
高尚者,可否因为高尚而有一定物质回报?
高尚者,可否表现出对物质财富的热情?
高尚者,可否拥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物质财富?
这些子命题,实在不好回答。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一个富翁投身公益与慈善,人们会说他很高尚;但是如果一个高尚者通过正当方式拥有了财富,他的高尚度就会打“折扣”。在物质时代,高尚愈发被“注意”,似乎它有更大的可能变质变节,也因此,只有它远离物质,最好连边都不沾,它的精神力量才能依旧。
物质时代,物质和高尚,似乎都在被推向各自的极端。
高尚的确拥有巨大的精神能量,而它也可以通过物质财富实现更大的精神力量。
我认识一些公益机构的志愿者,许多人表示,如果在他服务的领域有丰富的或者足够的物质回报,他会辞掉工作,专职做这个项目。一个做临终关怀的志愿者告诉我,如果他能做专职,就会有两三倍的人得到他的关怀,另外,不只是数量的增加,在关怀效果上也会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目前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许多次,他明知道一个病人有心结,或者多个病人有心结,但他没时间,只能在几天或者一周后再去那里,再去时,有的人已经抱憾离去。
有一个临终者一直愧疚于自己的疾病对兄弟姐妹的拖累,这个志愿者从另一个临终病人那儿听到这样的话:也许,我们家族里注定有一个人得这个病,那就让我得吧。这话大大减轻了对兄弟姐妹的愧疚,周末的时候,志愿者准备用这些话去劝慰那位想不开的病人,但是,那个病人已经走了。走的时候病人对家人说的最后的话仍然是:拖累你们了。
这个志愿者告诉我,他只能做到这样了,并且已经把因为没有时间导致的病人的遗憾当作“正常现象”,他不能辞职专职做这个事情,即使是公益机构项目负责人也只有很低的收入,并且在各种保险上很不健全,对于要供房供车供孩子上学的他来说,无法接受。
与以往相比,物质时代的高尚者,要把大量时间放在生存上,或者放在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上(即使他本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并不在意),剩下的“高尚时间”就被大大压缩。
要想改变这一点,就需要全社会加大对高尚领域的物质投入,而投入的前提是能否接受高尚与物质之间新的关系。
让我们看一下过去与现在两者之间不同的关系:
过去:高尚者之所以高尚,就是因为他们的行动与物质无关;现在:与物质无关,他们无法开展更多的行动。
过去:高尚者是一些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纯粹纯洁,与物质无关;现在:正因为有理想,所以他们希望把所做的事情变成一个事业,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过去:高尚者正因为守护清贫,并且有所行动,就更有精神感染力,就更加高尚;现在:高尚者无法从事真正的需要物质保障的行动,一个没有行动力的高尚者成为高尚的思想家,或者空想家。
过去:高尚者仅仅因为高尚就具有感染力与感召力;现在:高尚者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让高尚者的行业成为热门行业,进而带动更多人,让高尚真正成为时尚。
物质时代,高尚者或者面临更大的窘境,或者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何去何从,几乎就在人们一念之间。
美国“高尚”的“处境”
——访美国志愿者Gregory Schneider
采访-记者 亓昕
受访者简介:Gregory Schneider,美国加州人,电气工程师,行业顾问。自1996年起成为临终关怀志愿者,并于1999年在美创立HEAL项目,该项目定期出版免费教材,旨在帮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在生命最后阶段依然保有尊严与乐观,同时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临终关怀志愿者。
Gregory将60%~70%的时间用于公益事业,而之所以要工作,他的回答是“因为有很多账单要付”,他已经学了5年的竖琴,为了给临终病人演奏。目前,Gregory正在积极促进于2008年前在北京建立“无国界临终关怀志愿者组织”。
记者:笼统地说,在美国进行公益事业及其他高尚社会行为的人多吗?
Gregory:在美国高尚行为的践行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在人口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他们中也有很多人从事慈善公益活动,也有一些高尚者是政府或公司腐败行为的举报者。你的问题很有趣“物质时代,高尚何去何从”,要知道,物质主义的实质就是使人考虑自己多于他人。
记者:美国最近有什么与高尚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人物吗?公众及媒体如何评价?
Gregory:美国媒体很乐于报道这样的人或事。2007年4月2日,一位名叫Wesley Autrey的人在纽约地铁里救了一名患有疾病的少年,当时,少年朝一列正急驰而来的地铁列车跳下去,Autrey冲开吓呆的人奋不顾身跳下去,将少年推向铁轨间的安全地带,并用自己的身体压在少年身上将其保护起来,列车几乎是贴着他的身体开过……
公众和媒体盛赞了他,称他为“地铁守护者”,但他自己说,我不是英雄。
记者:你从事公益事业多年,身边的人怎么看你?
Gregory: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临终关怀是一种很高尚的举动。我得到了来自身边的很多赞赏。只是人们常常会有一些误解,比如他们经常问我:与临终者打交道不会影响我的情绪吗?事实上,我得到的远比我付出的多,临终关怀使我更加理解人生的真谛,也更热爱生命。
偶尔,有人会用高尚来形容我以及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更多的人是欣赏与感激。
记者:在美国,政府会给那些高尚者以物质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吗?也就是说,是否有政策直接用来鼓励人们进行高尚行为?
Gregory:某些情况下政府会有所表示,但通常是口头鼓励多于实际行动。举例来说,那些举报政府及公司腐败行为的人,其高尚行为的成本是极高的,一个举报者往往会遭受人身威胁或者行业排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介入以保护真正的举报者,但实际情况有时并不乐观。
在我看来,政府也许只鼓励某些“安全的高尚”而并非所有的高尚。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更多的是强调如何赚钱,这使得某些公司甚至是政府会从经济立场出发作出选择,而不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烟草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明知其所售商品对顾客身体有害甚至导致死亡的前提下,仍然卖给顾客。
记者:美国人的价值观如何描述高尚?
Gregory:在美国,高尚者被认为是那些将自身投入到社会改善中的人。一些高尚行为可以直接“换算”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他们多是一些默默承受风险的人,就像在“9·11”中为拯救遇难者而失去生命的消防员们。
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在每天的生活中用最细小最简单的行为推动我们生活的人,他们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往往没有什么“高大形象”;还有全世界范围内无数的志愿者,他们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悄然而有效地走向完美和谐。
物质时代的高尚者恰是能平衡义利关系的人
口述-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采访-赵岩
在以物质追求代替精神追求的物质时代,社会更需要高尚精神和高尚的人。老子曾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循环相生的,物质时代精神财富的缺失使高尚显得愈加弥足珍贵。任何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高尚精神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否则将会变得庸俗、低级。只有在精神文明的牵引下,一个社会才有持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由于时代的变化,今天对高尚的评判标准也与以往不同。在单纯追求理想和信仰的英雄时代,理性文化占主导地位,人们欣赏的是完美无瑕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推崇的是不屑于追求物质、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大全式人物,这种评价体系注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自我需求也要求得到重视和体现,我们对于高尚的评价体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变化。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平凡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英雄和凡人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弭。当凡人成为英雄之后,我们不应该脱离人的层面把他们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让他们继续做苦难的代言人,而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给他们留出广阔的生活空间。当高尚者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法的手段去获取自己应当得到的劳动收入时,我们应该对这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行为给予鼓励支持,而不应该人为地造神,把他们供奉起来,要允许他们过平凡人的生活,回归属于他们自己的轨迹。否则,高尚会成为一种变相的负担,没有人再敢于、再愿意做高尚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具备不同的特点,但是都能在特定的时代感动中国。高尚者永远都是引领时代的楷模,他们具备高尚的社会情操,是站在社会前沿的人。无论他们是否富有,他们的精神都会打动和感染一代人。不得不承认,由于受社会导向和社会化的影响,在以物质为教化取向的今天,要想成为或者培养一个高尚者更加不易。因此,在物质时代出现具备高尚精神和品质的人物愈发可贵。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物质与高尚的关系,物质时代并不会给高尚者造成个人利益的损伤,因为高尚决不意味着不要个人利益。在当今的世俗社会,高尚者恰恰应该是那些能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法则与公共道德之间的关系,能够平衡义利关系的人。
高尚者更不要为了高尚而高尚,刻意地去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姿态,那其实是一种伪高尚。真正的高尚者应该是自我性情的流露,也许体现在亲情、友情之中,也许体现在公共道德之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通成员,高尚者完全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利用现阶段的良好条件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地生存。
在物质时代,高尚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尴尬。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会遭到旁人的不解,甚至受到侮辱或被认为别有企图。当高尚者被大众所认同之后,他们又容易受到大众以传统道德观念为标准的束缚和苛责。一旦高尚与金钱利益沾边儿,就会招致微词。前者是因为人与人思想境界的高低不同,后者则是由于社会道德评价体系没能紧随时代转变,造成公众对高尚者的误解。
在物质时代,高尚的人要作出更多的牺牲。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社会应该为他们排忧解难,助一臂之力;当他们因为溢美之词而飘飘然时,公众有义务给他们及时的提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意识到高尚者也是肉体凡胎,他们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瑕的。公众应该按平常人来看待他们,既不要苛求于人,又要用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来评价他们,对高尚者进行扶持。毕竟宣传不是最终目的,能够让高尚的精神引领时代风尚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job.com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