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如果说私域,是企业流量的思考,这是一种友好关注的运营;那么增长黑客,是一种营销策略,追逐着用户的转化体系,是一种消量的追求,那么会员体系,是一利润的追求,建立在品牌忠诚度之上。
有好的私域运营体系,才有好的增长黑客基础,如此才能做好会员运营。
三者又对应着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交换三方面的权重关系。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价格的最大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它衡量了消费者对商品额外的心理价值。说的更直白点,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心理价值(社交情绪价值+精神文化价值)。
为了追求消费者剩余,对同一种商品,企业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这种差异化来源与人心理价值感知差异,这就是价格歧视。我们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把价格歧视可分为三层:
一级:按人定价,对每一个消费者都实行不同的定价,这种情况,传统商业活动中事实上很少发生,我指的是现在,当然在信息差特别明显的时候,还是比较常见的。数字化大数据时代,企业纷纷被曝光「大数据杀熟」。
二级:按量定价,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企业获得一部分消费剩余。比如山姆的定价,是有按量零售思考的,又或者是团购上,多是这种思考。
三级:按群定价 ,根据不同的市场群体,实行差异定价,比如景区的矿泉水价格,肯定比你家楼下的矿泉水贵。
而会员体系,是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及定价策略,用户花钱更多,可以享受更高的折扣和更好的服务,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因此,会员体系本质上就是一种价格歧视。
在传统企业,我们很难理解这个定义,但在互联网行业,却很好理解。纵观互联网几十年的发展史,商业模式经历过以下四种模式,每种模式下都会诞生几大巨头:
付费模式:谁用产品谁出钱。软件企业比较明显,比如微软、金蝶之类的。
广告模式:你用产品,广告商出钱。边际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免费服务涌现,免费吸引的用户规模,为广告提供了流量基础。搜索引擎是典型代表,比如百度、谷歌。
佣金模式:你们用我的服务,我抽一部分钱。我相信你能想到电商平台,比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靠连接和撮合成交,提取佣金而盈利。
会员模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吸引部分消费者产生购买(或产生更多消费),从而实现盈利。会员模式诞生下的巨头,比如京东会员、netflix等。
付费制会员+等级制会员。
2
用户分层
3
设计勾人的权益
4
设计权益原则
5
等级制
6
定价策略:会员也是需要贴钱的
7
联合会员:从跨界合作到构建生态
……
基于会员体系,分享了认知指南、0-1的设计搭建方法和增长运营模型。对于当下存量经济时代,私域为流量的思考,增长黑客为消量思考,会员体系往往相对而言变成利润思考。所以,以用户为中心时代,你说私域、用户运营和会员体系的关系,我往往在企业中,把它们分成流量、消费量和利润的关系。
本文作者:践行者宣言 来源:践行者宣言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