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常职场上有两大流派。
一个是技术流,凭手上的专业本事吃饭,不跟你搞复杂的人情世故, 也不去拍老板马屁。一种是社交流,关系网络遍地走,和他聊天总有一种他打个电话天大的事情都能搞定的错觉。
技术流的局限在于难以将自己的“技术”大规模复制化。因为一牵涉到带领团队,跨部门合作,这是社交人情流的擅长;
而社交流的局限恰恰相反,对于技术的懵懂导致在专业领域不敢下判断,只能依仗自己信赖的专家,而这其实很容易被坑,因为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上。
所以厉害的人都是一开始选择一条路线,然后走到半途开始发展出触角,跨到另一条路线上并行前进。有可能是60%技术流+40%社交流,也有可能30%技术流+70%社交流。
这个比例随个人特质来调整,但总归不能是完全只懂技术或完全只懂交际。
很多人喜欢拿马云不懂技术却创办了阿里巴巴这个例子来反驳。确实他不是技术出身,但他很有技术的sense.
什么是sense呢?
就是他能看清技术发挥什么作用,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换句话说他虽然看不懂“输入”,但能想象得出“输出”。
他不需要去懂每一行程序代码的逻辑应该怎样写,但却可以描绘出这个技术做出来的东西能产生哪些实际的应用价值。大家看阿里近几年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后来的智慧零售还是传统商超的整合,都体现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技术更懂“技术”。
2. 天赋决定你的起点,勤奋决定你的终点。
现在哪个行业都是英雄出少年。
没办法,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替速度实在太快,每个行业每分钟都在面临危机和挑战,稍不留神第二天就可能没饭吃。
最近各大老牌500强裁员的新闻层出不穷,过去不可一世的甲骨文和IBM都逃不过衰败的命运。曾经身披耀眼光环的大公司们,如今都渐渐显得老态龙钟了起来。
另一边,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进行内部架构调整,35-45岁的老一批管理层逐渐让位给90后们。
说是架构调整,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要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让更机灵更有想法和闯劲的年轻人上位,从而保证公司的竞争力。
这是个好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年轻就可以志得意满,无视一切。
我见过许多有天赋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在行业里做出过有影响力的大案子,被各路媒体争相报道,无论是前途还是钱途都一片光明。
可功名利禄来得太快,一下子被冲昏了头脑,秉性就开始发生变化。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目无尊长,甚至是油腻,这些特质开始出现在他们身上。
只是他们不知道,天赋是可以被勤奋赶超的。
因为天赋是一个恒量,不管是出生娘胎就有也好还是突然顿悟也好,一旦获得就很难再增长。过多的关注和赞誉让天赋者陷入麻痹自大的陷阱,反而不再去关心外界的变化而故步自封。
所以我们很少听到天才少年持之以恒将天赋发扬光大的故事,更多的结局是无奈陨落,另人惋惜。
而勤奋是一个变量,它的价值只有随着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得出来。只要你有正常的人际社交能力,时间到了,找到一个机会将这些才能全部展示出来,属于你的火箭船就会到来。
我认识一个天赋尚可,但论勤奋程度秒杀我周围所有人的同龄人。以上这些观点全部来自他的总结,最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我特别希望大家都去追捧那些天才们。这样过了三五年,他们依然还在原地踏步最后被淘汰,我的机会就来了。”
真是个狠人哪。
3. 职场越往后走,思维体系越重要。
上一条讲的是年轻人,这一条聊聊职场中年人。
其实真的不用慌,职场中年人依然有用武之地,只是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做冲在最前面的执行工作。
职场中年人的优势并不在经验,而在于思维体系。
这是一套预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思考逻辑。
它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颠覆,但会不断进化和升级。每次进化都来自于你经手过的案例与经验,加上不断的深度思考,最终输出变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方法论。
拿营销广告行业来说,你也许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样的广告形式,年轻消费者喜欢看什么沙雕内容,但你如果懂品牌策略,懂市场分析,懂消费者洞察,还懂流行文化,再加上过往这么多年的案例经验,你很容易评估出什么样的内容做出来会火,什么东西做得再精致都没人会看。
这时你更多会作为一个把关人,而不是执行者。你可以帮团队给建议,梳理逻辑,提出漏洞。但你不需要每一页方案都亲自去写,这样下面的人也有成就感,但又不会觉得迷茫。
这才是职场中年人的价值。
如果你到了三十多岁还一直做着细枝末节的执行工作,丝毫没有自己成系统的方法论,这才要引起你的危机和警觉。因为你的竞争力窗口正越来越窄,还不转型被淘汰就是迟早的事。
职场越往后走拼体力的机会越来越少,拼脑力策略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工作到一定年龄,经验大差不差的大家都有,就看谁会二次学习,从经验中总结教训。
你看,这最后比的还是思考力。
“姜还是老的辣”这话一点没错,辣在哪里?辣在脑子。
4. 职场政治你不需要会,但一定要懂。
我遇到过许多刚进职场的小白,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上下级和同事关系,陷入很被动的局面,最后被莫名其妙踢出局的情况。
面对职场政治,我的看法是三句话:
谦卑但不懦弱,上进但不凶狠,宽厚但不老实。
谦卑但不懦弱,讲的是姿态。
中国还是讲究以和为贵。越往上走越要懂得谦卑,这样才容易聚集人心。但谦卑不等于好欺负。有时候要适当展示出自己的底线,并不能什么要求都答应。这会让你变成一个有原则的人。
上进但不凶狠,讲的是心态。
太拼命什么都想要争的人,往往到最后什么都争不到。反而在这个过程中,过于凶狠的方式容易留下负面印象,让人敬而远之。正确表现上进心的方法是乐观主动,而不是抢夺。乐观,是遇到再大的打击第二天醒来依然斗志满满。主动,是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得超出预期地好,而不是仅仅当一份工作。
宽厚但不老实,讲的是日常的状态。
老实人容易吃亏,这话真没错。即使你不去惹别人,也难免会遇到有人故意给你使绊子。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一个心胸宽厚的人,与人为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做榆木疙瘩的老实人。该动的心思还是要动,该揣摩的关系也要去想。《教父》里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永远不要让人猜透你心里在想什么。这不是心机,这是自我保护。
能做到以上三点,说句大实话,如果你是个万里挑一的人才,能够解决大多数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谁会有闲功夫去搞你,大家都巴不得和你一起工作。
职场政治说白了,就是因为你侵犯到了别人的利益,挡了人家的道。但如果你能帮别人获得更多利益,和大家一起开拓更多的道出来,人家干嘛非要去弄你?
就算依然有人搞你,其他人也会主动站出来帮你。因为搞你的人,同样也妨碍了别人的道。你只要找到了利益共同体,大多数时候只要专心做好手上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出面,自有人帮你搞定这些麻烦的人情世故。
所以与其用力去撕逼,不如研究怎么去共赢。多一个盟友,你就少一个敌人。
本文作者:张良计 来源:36氪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