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研发管理
企业研发投资管理策略探析
宋淑静  中国总裁培训网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一、引言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的战略要点。但在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活动中,一定要
一、引言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的战略要点。但在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活动中,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使企业在自主创 新中成为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并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最重要的主体地位 。因为一方面企业的最大特点是贴切市场,了解市场的需要,尤其是能前瞻性地掌握市场发 展所产生的潜在需求,使其研究开发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把握住新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并能主动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效地收回创新投入。国际上,几乎所有名牌企业都有 自己的领先技术,它们能把研究开发中取得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进一步转化为竞 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导权。我国企业也应加强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管理,以提高 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拟从风险管理、成本管理、价值评估管理以及与专利制度相结合4个方 面对研发投资管理进行分析。
  
  二、研发投资的风险管理
  
  研发侧重的是技术创新的前期阶段,从企业技术创新链的组成看,它是构成技术创新 的一个必要环节。但是,如果研究开发活动没有或者不能够延伸至商业化应用,则不构成技 术创新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企业技术创新强调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商业利益,商业价值是 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而企业的研发项目大部分是不能进入技术创新的,就是在发 达国家,研发项目也仅有35%~45%能完全实现技术创新。
  企业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技 术风险,即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致的损失;(2)市场风险,即研制 和开发的新产品能否取得必要的市场占有量;(3)财务风险,即对研制和开发的前期投资 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其高风险的特点使传统的金融机构避而远之,因为传 统的金融机构贷款的前提是其资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这些恰巧是研究开发特别是高新研 究开发所没有的或是不能保证的,使它很难以贷款、发行债券、股票来筹集资金。但企业研 究开发往往又能获取高回报,这是由于企业所从事的是以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 开发工作,一旦产品上市,可以其新颖、没有竞争对手而迅速占领市场,甚至一段时间内可 以享受垄断价格,获取高利,这是企业研究开发对资金的最大吸引力。
  如果企业选择了某项投资方案,既有可能出现收益,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之所以 愿意冒一定的风险从事投资活动,是因为有可能获得超出资金时间价值的风险作为补偿,即 风险与收益是一种对称关系。研发企业要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决策者应依据财务活动所面临 的风险与期望取得的收益作比较,选择出合适的方案。
  
  三、研发投资的成本管理
  
  我国大多数企业制定财务计划时,都是作固定预算。当有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整个预 算就被打乱了,财务活动处于失控状态,通过预算进行财务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弹性预算 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不确定性,在作预算时就给可能发生的情况留有余地。预算不 是针对一个预测量,而是针对一定范围的预算量。实施起来有伸缩性,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 不确定性给予预测和防范。企业进行研发投资成本预算时应做弹性预算,因为研发活动的不 确定性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研发成本管理应掌握时间原则。研发的技术应领先,但产品开发周期应适时。研发技术 领先不仅关系到经济利益,而且可获得研发机会,为下一轮竞争奠定研发实力,但是产品开 发的时间标准“并不总是越短越好”。如不顾市场需求的成熟度,加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不仅不能提高收入,还会破坏已有的财务绩效。因为不同顾客对研发周期的要求不一样。加 速产品开发与顾客对高新技术的满意度有关,而慢步伐的创新与顾客对成本竞争力、产品的 质量和可靠性的满意度也有关。因此,适当的做法是寻求主导顾客能够接受的时间,确定适 时的开发机会和研发周期。
  研发成本管理还应关注成本效益原则,这是指要形成研发价值的输出与输入比值的上升 趋势。根据传统的效益原则,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对不同研发项目不能直接 照搬。重大的、具有突破性的研发战略项目属于长周期项目,它在长时间内是负现金流,经 济效益在后续阶段逐渐显现。如果不分场合地降低成本,只会束缚后期的价值上升,此时降 低成本就是降低效益。在追求差异化战略时,高质量比低成本能带来更大的未来现金流量。 因为创新性研发活动难以寻找相等的质量概念,从而对研发低成本的追求转化为对研发高质 量的追求。而原有的传统效益的合理性仅是指当质量相等时,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当前大部 分企业追求的是局部创新,这时非创新部分的产品质量仍具相对可比性,传统的成本效益原 则仍起作用。国外的大量事实也证明降低成本是研发驱动的重要动因,同时也构成研发行为 本身的约束条件。总之,控制的结果应能促进研发最终收益的增长幅度大于研发成本的增长 幅度。
  
  四、研发投资的价值评估管理
  
  对于研发投资,单靠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就很难确定投资策略,高风险和现金流入的 滞后是研发项目的重要特征,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法极其容易低估了研发项目投资的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传统的研发价值评估工具无益于其做出合理客观的投资决策。实践表明,风 险和收益始终是捆绑在一起的,项目的预期收益正相关于其所面临的风险。高风险的研发投 资项目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一般风险的投资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研发投资的价值评估管 理应该引入实物期权思想。
  研发投资与实物期权在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上是一致的:投资的潜在价值是未来不确定的 函数;初始期权的投入可以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且该机会具有可选择性;投资者面 临的损失有一个下限,未来风险的增加,会增加当初期权投资的价值。
  研发投资与股票的买方期权类似,它等同于赋予企业未来行使这项投资的权利而不是义 务,企业可以通过对这项投资的评估来决定是否行使该投资的期权。如果研发期权价值看涨 ,企业就会做进一步的商业化投资,将其市场化;反之,企业将放弃这一期权,这样做的损 失仅限于获取期权的成本,即研发的初始投资。
   对研发投资期权,我们可以描述如下:
  研发投资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即以一定当前成本E获得未来某一时间继续投资或放弃 投资该项目的权利。该期权到期日的价值为max(S-X,0),其中S为投资期权到期日该项目的价 值,X为取得该期权投资时确定的执行价格,即为初期投资值。到期日该投资期权的实际价 值为S-X:
  当S-X>E时,投资者将盈利;
  当S-X  当S-X=E时,投资者将损失初始投资成本。 本文作者:宋淑静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