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大数据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变革
孙会峰  e-works  实践应用  编辑:嘉诚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由“人机交互”向“人人交互”的转变,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这一转变将深刻地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当前,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提升形象、传播文化和处理公共关系的工具性平台;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由“人机交互”向“人人交互”的转变,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这一转变将深刻地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关乎企业自身未来、关乎能否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保持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面对互联网浪潮,企业管理者只有突破标准化、大规模、一体化、零和竞争等传统经营理念,树立起开放、协同、融合、共赢的新理念,把分离的企业内外部系统通过网络整合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圈环式价值创造网,才能使企业与员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甚至竞争者等相关方成为利益有机体,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协同和共赢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推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融合,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企业运营新模式。


  第一部分内容:新经济模式下企业创新背景演变


  有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将对企业运营产生深刻影响:


  1、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


    2、虚拟与现实边界跨越


    3、数据生产力倍增效应


    4、产业业态的深度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产业融合带来传统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和产业服务化趋势,意味着产业间新型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和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


  本次产业融合具有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深远影响:


  (1)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


  (2)产业间的延伸融合


  (3)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三者都属于业态的深层次融合。


  5、组织模式的加速变革


  传统生产模式:


  ——面对大众市场


  ——提供标准产品


  ——按标批量生产


  ——平均利润水平


  网络组织模式:


  ——面对小众人群


  ——提供个性产品


  ——按需定制服务


  ——简化中间环节


  ——维持较高利润


  上述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自身运营和竞争力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成企业转型的难题?


  下面是在这一趋势下,对大数据的理解和认识。


blob.png


    个人觉得,大数据对企业主要是三方面的应用变革:


  1、商业智能拓展。以前针对大数据量的统计、关联分析、趋势预测由抽样变成全量分析、将数据回流到各种报表。


  2、业务流程改进。对各种数据进行聚合分析,用来做业务流程改进和考核的依据。


  3、数据商品化。通过对已有数据或数据处理能力进行服务化或产品化包装,形成数据产品或数据服务。


  下面各举一例:


  1.智能分析(BI)——营销预测


    2.业务流程改进——攻防战略调整



    3.数据商品化——Nike的运动者数据信息业务



第二部分内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企业转型



  从企业内在需求和技术支撑能力两个方面来看:


    比如,企业和用户之间。过去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主动权在企业手里。企业千方百计想要让用户了解产品、购买产品,最好的手段是广告和宣传。而现在,用户知道的信息比企业还多,用户知道全世界的信息,但企业未必知道,因此也就没法通过广告让用户相信。


  再如,企业和员工之间,过去是企业控制员工,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的指挥来做,但现在不行了,员工知道的信息比企业知道的还快,他第一时间知道了用户的需求,但企业未必知道,所以不能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控制信息或者让员工把所有信息都报给上级,再发号施令,必须要让员工拥有自己的自主权。


  还比如,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过去是博弈关系,供应商要通过竞标给企业供货,企业要的价格是最低的。但是现在,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未来的大数据应用依托于:强大的云+丰富的端。

blob.png

 个人认为,企业应做好以下四方面转型:

  1.创新策略

  2.营销模式

  3.管理方式

  4.竞争策略

    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改进型创新,已经很难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变化围绕需求的再创造,成为重点。因此,企业需要:从“维持性创新”向“颠覆式创新”转变。

  维持性创新:是着眼于既有业务和市场需求,强调对现有产品、服务、技术及管理方式的改进,向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属于改良的范畴;

  目的:在于保持既定的市场规则和模式,强化现有的市场格局和公司地位,主要被行业及细分市场的主导者或既得利益者所采用。

  颠覆式创新:从开始就要彻底打破现有的模式,要么用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要么直接通过挖掘、提升或改变消费需求,从根本上否定原有行业价值模式;

  目的:彻底打破现有的模式,用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或者直接挖掘、提升或改变需求,从根本上否定原有行业价值模式。

  要想为用户提供理想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必须掌握两点:

  1、如何通过数据充分了解用户的个性

  2、合理地掌控和设计服务的个性。

  个性化服务落地四步骤

  (1)提取海量基础数据。企业拥有大数据就像拥有金矿,这座金矿的含金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提炼出多少黄金。同样,大数据的质量好不好,也直接决定了企业后续能利用的数据有多少。

  (2)挖掘有用的核心数据。从基础数据中提炼有用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匹配,就是数据的挖掘。数据挖掘需要专业的数据公司来操作,一般企业很难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那么,企业是否愿意开放自己的核心数据?是否有经济能力聘请专业公司?这些都需要权衡。

  (3)响应市场营销数据。数据结果用于营销后,企业要进行响应。数据被挖掘出来后可以应用于某个细分市场,企业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4)维护会员服务数据。对营销方案的执行和实施以及后续服务,进一步考验企业的管理与应变能力。

  交易实时化趋势下营销策略

  有人讲:快递消灭渠道、网银支付消灭终端、SNS(社交化媒体)消灭传统媒体、SEO(搜索引擎优化)消灭广告、客户端消灭逛街。网络突破的时间、地域,交易可以随时随地,传统营销手段失效了。

  从“交易性营销”向“口碑式营销”转变

  交易性营销:希望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强调4P理论:

  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

  目的:4P理论的核心围绕着企业的利润,没有将顾客的需求作为营销的主要因素来考虑,因而,这种单向营销常常会影响营销效果

  口碑式营销: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的关系型营销方式;强调4R因素:

  Relevance(关联)

  Reaction(反应)

  Relationship(关系)

  Reward(回报)

  目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

  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组织模式变化

  面对从“以大量生产为中心”到“以迅速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企业“组织扁平化”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从“规划管理”向“实证管理”转变。

  规范管理:强调“职能分工”。采用基于职能分工、实行流程规范、控制严格、层级分明的规范管理;以“过程控制”为重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过程标准、流程合理;规范管理强调统一性,呈现刚性的特点;

  实证管理:突出“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管理的核心,各部门都具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以“结果导向”为标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重点;实证管理强调灵活性,呈现弹性的特点;

  企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价值驱动”必然带来竞争方式的改变

  从“产品竞争”向“平台竞争”转变

  产品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进而赢得顾客,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这种竞争主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提升产品效益等手段,达到提高市场,获得收益。

  产品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竞争手段:

  1.价格战

  2.渠道垄断

  3.产品质量

  4.售后服务等

  平台经济:是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需求,借此赢利的商业模式。

  平台竞争:实质是比拼企业之间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平台竞争阶段,企业的规模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取代以企业塑造生态系统以及多样化服务提供的能力。

  平台经济特点:

  核心:用户就是一切

  开放:无穷的力量

  成本:愈扩张愈省钱

  盈利:无穷想象空间

  ——硬件软化、软件服务化,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

  ——互联网产业化,社会、生活、产业互联网化

  而大数据是一切“化”的价值基石

  “不能成为平台,就只能屈从于平台”!


本文作者:孙会峰 来源:e-works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