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种:已经上市的,和正在上市的。”面对眼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掀起的“中国风”,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这句戏言感同身受。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持续繁荣和发展的前提是由持续不断的优秀上市公司供给。反过来说,一个繁荣的证券市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好处也同样丰厚。
“企业上市的直接好处有二:一是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提高市场价值,提供套现机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但在这一波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潮中,行业内的疑问接踵而至: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上市?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具备哪些基因?
核心基因是行业和团队
“沃伦·巴菲特刚开始投资股票时,购买的是位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一家纺织厂的股票,他很快发现纺织业没有‘壁龛’(利基,获取利益的基础);他也是最早看到报纸和电视台价值的人之一,他最早投资的是《华盛顿邮报》。”彼得·林奇,麦哲伦基金的创始人,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在被问及什么样的公司最富有潜力时,举出了巴菲特的例子。
作为股市的传奇人物,彼得曾创下了投资回报率高达2500%的传奇。解析其中的奥秘,彼得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就像巴菲特的策略一样,“我总在寻找拥有‘壁龛’的公司,因为理想的公司都有一个‘壁龛’。”
什么是彼得口中的“壁龛”?这个概念可以被解读为,一家企业最根本的商业模式的价值。
“医药公司和化学公司都有自己的‘壁龛’,因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一旦专利被批准,所有与其竞争的公司就不可能有生产相同产品的权利。”彼得举例说,“化学公司的‘壁龛’可能是杀虫剂和除草剂产品,一旦获得专利并且联邦政府允许,那么公司就等于抱住了一棵摇钱树。”
彼得的一席话或许代表了多数投资方的思考方式和立场。
“为什么中国的网企可以扎堆赴美上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价值。”一家知名投行的投资经理Michael对记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来,仅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在该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行业分布的导向性非常明显,“第一块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行业,第二块是新东方之类的社会服务类企业,第三块是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医疗、新能源等热门行业。”
此外,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投资人士也表示,“行业”以外,潜在上市企业的另一大基因就是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否上市,取决于这个企业的领导人物。”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彭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企业初创阶段,一个好的领袖既可以是公司的创始人,也可以是职业经理人,还可以是一个团队,关键是这样的一个‘灵魂’能否为企业描画一份美好的蓝图,绘制一个美好的概念,这两者是决定企业能否上市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是市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投资方是“基因孵化器”
虽然资本运营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但作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具有投行业务的证券公司在这个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年初,互联网赴美上市企业之一的当当网CEO李国庆与摩根士丹利员工在微博上的一场口水战,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企业与投行之间“爱恨交加”的关系。
“企业和投行的关系就像模特和经纪公司,企业仿佛是山里的姑娘,虽然天生丽质,但素质有待提高。投行人员就像星探,发现她之后,要把她培养成国际名模,就要对她的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全面训练。”美国纽约国际集团(以下简称纽约国际)中国首席代表李明说。
对于企业和投行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李明说,“在投行业务中,以资本运营能力为最高的衡量标准。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从IPO之前的股权融资到公司首发上市(IPO),再到上市后一系列以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资产重组、股权投融资活动。由于高度专业化,企业的资本运营基本上只能由投行协助完成。”
说到投行在企业上市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得不提及麦考林。
“原来,靠着一个大仓库和一帮骑着电动三轮的快递员,卖一些品牌不明、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包包,也能在美国上市!”去年末,对中国B2C行业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麦考林,业内人士曾如此笑言。
随后,去年12月1日,当麦考林发布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并对第四季度做出预期后,股价一路大幅下跌39.9%,甚至跌破了发行价,且第二天又继续逆市重挫18.4%,创下IPO以来新低。在越来越多的矛头指向麦考林的同时,麦考林背后的资本操手也开始受到质疑。“过度包装”突然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资本毒瘤”之说甚至浮出水面。
“投行对企业上市的工作原本就是包装,重要的是程度的问题。”正望咨询总经理吕伯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此,李明也表示赞同。他认为,投行对企业的包装,绝不是夸大,而是捕捉企业的亮点。对企业进行培训和重组,最终将企业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投资者。
不同基因适合不同市场
纵观这一波互联网上市热潮不难发现,国内网企上市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美国,这是为什么?
“初始原因很简单,有些公司在A股上不了市,或者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或是公司的境外结构使他们只能在美国上市。”互联网资深人士方三文表示。
据方三文介绍,A股上市前审核的一道关是“财务关”。“去年到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绝大多数达不到规定的条件,像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优酷和蓝汛,上市时都是亏损的。再回头看看,新浪、网易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还没有。”
在方三文看来,这背后是中美资本市场不同的设计逻辑。“根据美国资本市场的逻辑,交易所、监管部门没有义务通过上市审核把控公司的质量,鉴别公司好坏在于投资者自己。”
市场差异不仅存在于中国和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很多新兴的资本市场也是如此。
“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审核相对不严格,企业IPO更容易成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并不是只有IPO这样一个融资手段。选择到非主流的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可能会在IPO时融得一笔资金,但这笔资金的额度恐怕不会很大。而且,这些资本市场由于股票交易不是很频繁,后市的各种融资福利,企业恐怕没有办法享受。”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股票资本市场总监聂睿表示。
聂睿建议,企业在选择上市地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后市融资等各种因素。聂睿以最初选择到新加坡上市的我国台湾地区食品企业旺旺控股为例称,旺旺最终选择从新加坡退市,而选择到我国香港重新上市,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后市融资手段相对不完善。虽然企业可以先选择在非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等待企业发展到更大规模时再到主流资本市场上市,但这样企业的成本会增加许多,而且企业的股权也会摊薄。”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