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营销
企业品牌建设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
佚名  http://www.mie168.com/  品牌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建设一个有人心有口碑的优质品牌通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心血。那些努力可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殚精竭虑起早摸黑的不断打拼,那些心血可能是一代人甚至
建设一个有人心有口碑的优质品牌通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心血。那些努力可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殚精竭虑起早摸黑的不断打拼,那些心血可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倘若一夜之间,就此轰塌,谁经历了谁不难过?
   
     然而,当金融危机犹海啸袭来,上帝惩罚之手挥鞭而至,一些平常疏于制定品牌危机干预措施的企业往往来不及积极应对便会被洪流冲走,触鞭即亡。这实在是现实版的腥风血雨唯利是图之“修罗场”。
   
     最新出炉的《胡福富豪榜》上的财富排名再次表明,“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已不失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市场常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资历再老,实力再大的品牌企业一旦忽视品牌建设的风险,放弃品牌建设的防范,照样会有类似含恨“滑铁卢”的现象产生。
   
     市场法则是很公平的。你经营得好,市场给你回报;你经营得不好,市场就给你惩罚。哪怕你是荣誉等身光环遍顶赫赫有名的品牌也不例外。因为它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同情。只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朝乾夕惕和“稳打稳扎,稳中求胜”的谨慎冷静才可能将品牌建设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么一琢磨,我就释怀了。品牌建设原来是一个很复杂很系统的工程,它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说透的,就算出了问题,也只能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会有什么现成的包治百病的良药。一个品牌建设的方案适合甲但不一定适合乙,丙能够成功丁就不一定能够接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同的人尚且脾性不同,不同的品牌还能没有差异?就是拿一个成功的品牌给你现身说法,你也会受用不起,只能权当参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用这段话来诠释品牌建设的差异性简直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如此,品牌建设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就只能坐以待毙了?不然!
   
     俗话说,牵牛要牵鼻子,打蛇要打七寸。所谓“鼻子”、“七寸”就是关键,要害。对一个自主品牌来说,品牌建设的“鼻子”和“七寸”在哪?
   
     一、可能在“质量诚信”方面。有的品牌企业,财大气粗,靠“圈地运动”做大市场,但由于没有“质量诚信”的观念,消费者不相信不支持,结果轰轰烈烈开始,冷冷清清结束,银子打水漂,赔本赚吆喝。
   
     这类品牌企业就该做足做实产品质量,质量一百分。
   
     二、可能在“企业扩张”方面。有的品牌企业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行情看好,创业伊始就顺水顺风,不费周折地大把赚钱。于是得意忘形,头脑发热,不计后市如何,加速扩张。孰料项目上去了,贷款下来了,摊子做大了,市场却疲软了,产品滞销了。这两年垮掉的一些大的品牌企业就是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引起的。
   
     这类品牌企业就该保持头脑清醒,步步为营地稳健建设,避免阴沟里翻船。
   
     三、可能在“品牌公关”方面。有的品牌企业不是死于质量,也不是死于资金,而是冤死在“品牌形象”上。有的企业只管埋头赶路,少有抬头看天,对影响自己形象和声誉的行为不是主动地积极回击,而是被动地消极回避。结果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暗示下,拒绝购买,导致产品滞销。
   
     这类品牌企业就该加强危机公关的意识,做好“进攻中的防御”工作,不被无辜侵害和中伤。
   
     四、可能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的品牌企业,不患没钱而患没核心技术。企业如果有钱做不出深受消费者欢迎厚爱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会慢慢离心离德,购买其他有技术含量的同类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眼下的“破产风”只不过是一次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被淘汰的企业品牌大多是一些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的企业品牌。所以淘汰绝不是问题,不被淘汰才是问题。
   
     现代人的最强烈的消费观念,主要表现在新鲜感方面,容易喜新厌旧。能够坚持以十年如一日的品牌形象示人的畅销品很少见了。
   
     这类品牌企业就该在核心技术方面做文章,不断创新升级,将产品推陈出新,巩固俘获消费者群。
   
     五、可能在“品牌信心”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碰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容易出现“有单无人做”或者“有人无单做”的两难现象,也最有可能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这种情况最令企业主苦恼。这个时候,最脆弱的经营环节就是品牌信心。他们要么放弃不再做,任其自生自灭,破罐破摔;要么转手让人,忍痛割爱。
   
     这类品牌企业就该表现出蚂蚁啃大象,蚍蜉撼大树的勇气和精神,凝聚力量,增强信心,不畏困难,从最薄弱环节入手,查漏补缺,渡过难关。
   
     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修为。经营者从开始就当像大江大河的护堤员一样重视堤坝,时刻保持警惕,谨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对一个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讲,经营企业,光有品牌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有持续建设的决心和智慧。如果你有品牌但不建设,充其量只是拉虎皮做大旗的山大王,兔子尾巴长不了。一些企业宣告破产,看似异常,实属必然。就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觉得品牌建设是件空洞多余的事情,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还浪费钱财。(尹啸)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http://www.mie168.com/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