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领域拥有多品牌的PC商并不算多,能够运营自如的更是凤毛麟角,惠普却是一个例外。
2002年5月3日,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PC商惠普宣布与美国第二大PC商康柏宣布进行合并,同时将保留惠普和康柏两个品牌针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成为IT领域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多品牌的PC商。整合康柏品牌,导致惠普2002年出现9.23亿美元的亏损,当时市场颇多质疑。
然而仅用了1年时间,惠普竟奇迹般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一的PC厂商,并实现3.6亿美元的赢利。而在中国市场,新惠普也连续2年实现100%增长,在中国PC市场排名跃升第二。
惠普本土化何以取胜?
我们回过头看,尽管惠普在整合康柏后取得成功,但是美国IT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与此对应的是新崛起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大国际PC厂商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也给了惠普以可乘之机。
对比联想,这个惠普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曾拥有高达30%的国内PC市场份额,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自2004年收购IBM的PC业务后,联想开始将目光集中在海外市场。这一战略一举让联想跻身于惠普齐名的一线PC厂商之列,但是另一方面,却给了对中国市场图谋已久的惠普以机会。当联想将战略重心放在全球化的时刻,惠普开始悄然布局它的本土化之路。
整合后的惠普在中国市场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品牌广告推广活动,同时,地面推广团队也开始策反竞争对手的渠道商来销售惠普的产品。2008年惠普中国将市场细分为商用市场和消费领域,推出中小企业全程助力计划和发力年轻人市场策略。其内部员工曾感叹的说:“惠普在华的飞速增长,与总部的重视与持续投入密不可分。”
解码惠普的未来
但是惠普中国仍然对自己的成绩未感到狂喜甚至骄傲,他们更是直言与国内的竞争对手存在距离。张永利向网易科技坦言,“从好的方面来说,过去一年的增长使惠普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但从压力面分析,我们目前与联想依然存在差距,并且无法预测何时能够预测超越联想。不过在我看来,如果要在IT行业里占据领先地位就要增长得快,因为整个市场都在快速增长。等市场成熟之后再慢慢增长,可能就来不及了,在高增长期时你要比市场增长得更快。”
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长为中国市场的的第二大PC商,惠普究竟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了这些,对于其他PC厂商而言,惠普经验究竟有没有普适性?未来,惠普还能如何使多品牌运营更有效率,从而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上涨?本期品牌领袖将带您走进惠普,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文/方堃)
本文作者:方堃 来源:tech.163.com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