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社会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品牌特别是重量级品牌的影响力和含金量与日俱增,麦当劳、好莱坞、微软、奔驰、波音,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正在主宰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文化也可以打造成品牌,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区域经济的成功范例,远的如香格里拉,近的如湘西凤凰。新晃古属夜郎治地,夜郎品牌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价值。两年来,我们积极打造夜郎文化国际品牌,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就是文化与经济、理论与经济有效结合的一次尝试。 互动的前提:品牌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形成 单单一个“夜郎自大”成语,夜郎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品牌,“夜郎”这一特定词语的高知名度只是为打造品牌提供了一种可能,将可能变成现实,必须按照经营品牌的规律来运作。 1、转变观念开发夜郎。对县级基层而言,文化开发要围绕经济开发来进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贵州对夜郎文化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研究大多停留在学术、理论层面,而没能进入经济领域。我们开发夜郎文化,一开始就跳出了纯学术层面,2002年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积极打造夜郎文化国际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把文化开发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一手整合文化,一手发展产业,文化因素融入经济领域,取得了名至实归的效果。 2、区域共享打造夜郎。夜郎品牌是一种无形资源,其影响力超越了时空界限,对这样一个超级品牌的经营,单靠有限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改变过来在资源开发上的独占型思维为共享型思维,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最后实现资源共享。去年在举办“第二届中国古夜郎湖南新晃国际画眉节暨夜郎文化旅游节”前夕,我们向在同时打夜郎牌的一些兄弟县市党政领导发了邀请函,夜郎文化研究专家、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熊宗仁先生专程出席了我县的节会,并欣然受聘为我县经济发展顾问。 3、舆论造势炒热夜郎。在前年夜郎文化开发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去年,我们以申请更名“夜郎”侗族自治县为发力点,策动了一场“夜郎之争”,贵州、云南10余个县市参与了论争,国内外3000多家媒体作了系列报道,使新晃这个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登上了大雅之堂,初步展示其迷人风采。许多专家、学者对夜郎文化也一直高度关注,并给予了舆论上的支持。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为新晃题写了“夜郎故地”、“楚尾黔首夜郎根”等多幅墨宝。 4、实体开发重现夜郎。开发夜郎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让游客可触可摸可看。两年来,我们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先后兴建了夜郎文体广场、夜郎古乐城、双狮峰古营盘、夜郎谷等一批文化景点,随后,我们还将启动占地4平方公里的夜郎王宫建设,再现夜郎古都的风貌。这些景点建设,为夜郎品牌由注意力文化向注意力经济跃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动的方式:文化品牌向经济领域渗透,以及经济发展对文化振兴的反哺 夜郎文化开发与品牌的成功打造,形成了两种张力,即文化对经济的牵引力和经济对文化的推动力,这两种力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了互动发展。 文化品牌对经济发展的牵引力: 1、向产品渗透,形成产品扩张力。特色是生命,品牌是竞争力。随着夜郎品牌知名度日渐提升,更多的企业纷纷给产品贯以夜郎品牌,去年以来,县内100余家店铺、50余种产品打起了“夜郎”金字招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抢注夜郎品牌商标,突出开发夜郎“一丹三绝”(夜郎丹、牛肉干、神寿茶、夜郎神酒)等特色产品,以产品优势凸现经济优势。目前,“夜郎丹”(又名天然冰片)开发势头良好,被列入世行贷款重点支持项目,天津天士力集团已将我县作为其GAP药源基地进行重点建设;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酒厂与我县金夜郎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夜郎古酒已成功实现品牌嫁接;“夜郎丝宝”、“夜郎茶油”等一批冠以“夜郎”之名的产品畅销省内外,夜郎品牌产品扩张取得了初步成效。 2、向产业渗透,形成产业集聚力。一是向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渗透。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县内自然风光秀美,民俗民风古拙迷离,十分迎合现代人访古寻幽、回归自然、追求新奇怪异的旅游需求这一优势,突出夜郎文化神秘特色,通过挖掘打造神秘的游客住所、神秘的夜郎餐饮、神秘的夜郎古乐、神秘的夜郎天书等“古夜郎神秘之旅”系列品牌,充分展示古夜郎风情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激活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是向以肉牛为主的农业产业渗透。我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与武陵山系结合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湘西黄牛曾经闻名全国。黄牛文化是夜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夜郎文化开发的纵深推进中,我们大打“夜郎黄牛”品牌,巩固实施“十乡百村万户十万头优质夜郎黄牛工程”,着力开展“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肉牛经济,阻止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课题探索,提出了“夜郎黄牛,行走天下”口号,力争通过3-5年努力,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带”、“中国黄牛之乡”。目前,我们正对县内40多家家庭牛肉干作坊按市场规律进行重新组合;引资组建了年加工能力达5万头、有自营出口权的龙头企业——新晃嘉信食品有限公司,构筑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肉牛产业链条;激活民间资金,将龙溪牛市建成湘黔边界第一牛市。夜郎黄牛品牌开发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县年饲养量达16万头,年销售肉牛5.5万头,100余名在职干部职工以独资、合资等方式投入肉牛产业开发,以李佑林为代表的一批下岗职工通过发展肉牛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2003年,肉牛经济比重占全县农业经济的比重已超过60%。 3、向区域外渗透,形成品牌影响力。夜郎品牌的影响力已超越区域内,向区域外扩展。现在,贵州、云南、广西纷纷抢注了一批“夜郎”或与夜郎近似的商标,广西一家生产防盗门的企业,就把产品商标注册为“夜狼”。品牌观念的转变,品牌意识的张扬,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经济发展对文化的推动力: 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实践,使我县在经济转型这样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8%,其中二、三产业的增幅分别达到了25.4%和26.6%。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的振兴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夜郎古乐城、夜郎文体广场等一大批文化载体工程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县城文化品位得以提高。目前,这批文化载体已成为县城人气最旺的商用场所和群众休闲、娱乐的热点;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流失已久的民间文化得到抢救和挖掘,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得到整合,古老的侗民族文化得到开发弘扬;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广电、教育、卫生等行业在湘黔边界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以新晃为轴心的湘黔边界文化中心正逐步形成。 互动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紧迫感,客观上容易导致一些地方在发展上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打夜郎牌,加快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是平衡好二者关系的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尝试,它必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完善。就打造夜郎文化品牌而言,下一步关键是要处理好“十个关系”,实现“八个转变”。 1、正确处理十个关系。一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发不忘保护,保护也是一种开发。暂时不具备开发条件的,不开发就是一种更好的开发,切忌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搞低水平开发,使资源遭到破坏。二是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载体建设重要,但管理同样重要。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谋求建设与管理的双赢。三是承继传统与继续创新的关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承接传统与继续创新要有机统一。要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大胆创新,保留其灵魂。四是发掘古老遗风与弘扬先进文化的关系。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如埋在地下的酒,是唯一的没有保质期的食品。既要善于发掘优秀文化,又要摒弃那些腐朽落后、封建迷信的东西,努力打造先进文化。五是文化开发与经济开发的关系。文化开发要围绕经济开发来展开,经济开发要反哺文化开发,使其实现良性互动。六是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的关系。坚持策划在规划之前,规划在实施之前,不能匆促上马,先后倒置。七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开发之初,必须政府引导,但要逐步加大市场运作力度,直至最后实现市场化。八是对外宣传与向上申报的关系。一手抓对外的宣传,一手抓对上的文物申报,同时要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九是部门开发与全民参与的关系。善于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启动民间投资。十是载体建设与古老传说的关系。载体有了,还要有故事、有传说,要给古老的夜郎神鸟装上现代的翅膀,让她冲出国门,飞向世界。 2、努力实现八个转变。一是由政府引导向市场运作转变。提出发展思路,开发走向正规之后,政府要加快淡出,实现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二是由单向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变。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周边景观综合起来,相互烘托,形成集约规模效益。三是由初级开发向整合提高转变。初级开发是打房子框架,完成了初级开发,还要精心装修布置,一草一木、举手投足,都要体现文化品位,产生质量效益。四是由外宣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在舆论造势炒热夜郎品牌之后,要做实实在在的载体建设、生态安全、后勤保障、导游服务、商贸购物等配置工作,从而产生产业效益。五是由景点开发向线路开发转变。景点开发是基础,但切忌分散,要连成一片,一气呵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整体效益。六是由名称使用向商标注册转变。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法律意识与商标保护意识,积极抢注和使用一些有经济潜力的商标名称,形成品牌效益。七是由单位行为向全民参与转变。让全民参与品牌进来,可以形成智慧与实践的海洋,从而产生社会效益,也让群众亲身尝到开发的甜头,掀起更大的开发热潮。八是由举办节会向常年经营转变。节会只是推介夜郎品牌一个特别平台,通过节会闪亮登场之后,就要向常年经营转变,形成常年性的就业门路和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