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企业家
不老的李嘉诚
网友  收集  房地产  编辑:安稳随性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长和随后澄清,李先生身体非常好,暂无确切退休时间表,但毫无疑问,这位89岁还在紧握日月旋转的企业家,已在与他一手缔造的世界渐渐告别。

1

李嘉诚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一个书香家庭,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父亲李云经是小学校长,母亲庄碧琴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还有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东渡日本,获得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日本侵略军向广东挺进。李嘉诚全家前往香港,寄居在舅舅的钟表行,12岁的他从学徒开始踏入社会自谋生计。1943年,因父亲罹患肺结核,李嘉诚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顾父亲。大半年后,父亲辞世,已回到家乡的母亲和弟弟妹妹无法赶来,15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和处理了父亲的后事。


后来回忆起这段岁月,李嘉诚将其称为“一生中的最困难”:“15岁的我,仿佛已经有20岁的心态。”


安葬父亲后,李嘉诚开始独自谋生,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李嘉诚进入一家塑料贸易公司工作,两年内被晋升为总经理,管理着200名工人及20名文员,拿着一家人都花不完的薪水。


1950年1月1日,李嘉诚拿出所有积蓄,又找舅舅庄静庵借了些钱,用5万港元本金在香港西环创立了“长江塑料厂”——一间100多平米生产塑胶花的小工厂。


开业当天,他自信满满地对20多名员工演讲:“我们公司虽小,但我懂得这一行,人家懂的,我们懂更多,我们懂的,人家未必懂。一步一步,我们一定会扩大,会一路变好,你们的收入,也会一路变好!”


一个日后富可敌国的商业王朝,就此开启了大幕。


image.png


从塑料花业务转型向地产并打败英商置地成为香港地产天王;并购和记黄埔创下香港华商并购外资纪录;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拥有全球性的能源公司;进军3G移动通讯及现代高科技业务;中国改革开放后大举投资内地;金融海啸后大规模投资欧洲公用事业,是李嘉诚成为殿堂级企业家的最重里程碑。


地产是让李嘉诚快速崛起的基础业务。他1958年涉足地产业,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1972年将长江地产改名长江实业在香港上市。


长江实业上市不久,李嘉诚就在董事会上宣誓了“要做香港最大地产商”的雄心,不几年就超越当时香港地产业的老大英商置地成为香港最大地产企业。如今,在香港每7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由长实建成。



image.png


依靠地产跻身一线企业家之后,李嘉诚快速将产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当时,香港各行各业基本都已由几个巨头企业把持,从零开始颇有难度,李嘉诚于是决定通过并购快速进入其他行业,并于1980年成功控股当时香港最大外资企业之一和记黄埔超过40%的股份,成为香港华人入主外资集团的第一人。紧接着,他又收购香港电灯集团跨入电力行业,赢得“李超人”的名号。


就在媒体竞相猜测“李超人”的下一个并购目标之时,1986年,李嘉诚带领和记黄埔成功控股了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并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然后将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发展成和记黄埔旗最具盈利能力的核心企业之一。这一交易,也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20世纪90年代起,李嘉诚开始通过和记黄埔大举投资港口行业。1991年,和记黄埔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菲力斯杜港。至今,和记黄埔已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投资、发展与营运商,网络覆盖全球50多个港口。此外,和黄也将其零售业务集团——屈臣氏集团,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零售及制造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经营超过10000家零售商店。


image.png


电讯和网络也是和记黄埔的重点业务,20世纪80年代初,李嘉诚便收购以2G移动通讯为主业的英国橙黄(Orange)电信,并伴随手机通讯的蓬勃获得巨大利润,进入新世纪后,李嘉诚又带领和记黄埔进军3G业务,并投资TOM集团等互联网事业。


2000年,长实还开始涉足生命科技行业,成立了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命科技),从事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商品化、推广及销售业务。如今,该公司旗下已拥有一批在业内领先的企业和品牌。


李嘉诚也是率先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和内地商机的香港企业家,30多年来,李嘉诚和长和系已几乎将旗下业务全数引入内地,也让内地成为长和系除了香港之外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以及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当欧洲因为金融海啸出现价值洼地,内地房产市场一直暴涨,善于审时度势的李嘉诚又大举出售内地地产业务,转而投资欧洲公用事业,并被评论为买下了英国的人。到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同时,还大规模投资当地铁路、电讯等业务。


当初,很多人并不看好李嘉诚的这一动作,甚至以“别让李嘉诚跑了”来曲意解读。而今,则是很多人都在感叹:李嘉诚就是李嘉诚!



最近几年,李嘉诚还带领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乾坤大挪移,也可以算是他为了成功传承的前瞻大布局。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资产合并及重组。重组后的长和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经营着上天入海的多元化业务,拥有超过 29 万名员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业务,领先的地产、基建、能源、电讯与数据人工智能等业务。2016财年,集团合计实现营收3,730 亿港元(480 亿美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公司业务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和利润滚滚,李嘉诚的财富和影响力也迅速倍增,成为亚洲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私营企业家。


1999年,李嘉诚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以及“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等世界级企业家同台,荣膺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和安永律师事务所(Ernst&Young)评出的“千禧年企业家”称号。


2006年9月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李嘉诚则被授予福布斯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全球商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福布斯》富豪榜的创立者斯蒂夫?福布斯称赞李嘉诚:“不仅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企业家”。


最近20年,李嘉诚也一直是各大财富排行榜上的拔尖者,保持华人首富、亚洲首富的地位多年无人动摇。


这两年,李嘉诚多次失去华人首富的地位,但若真正以净资产、公司累计创造的净利润计算,在排行榜上超越他的后来人,恐怕依然要骑着快马追赶多少年才能赶得上他。其中一个数据是, 2000年,仅仅是出售旗下的电讯业务Orange这一个动作,他的公司就获得了超过1200亿港币的巨利。



image.png


2


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深信不疑的真理。


从学徒时代就学习英文、订阅西方英文杂志,到21世纪和美国硅谷科技新贵并肩前行,李嘉诚一生学无止境,孜孜不倦。他自己,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做学徒时期,李嘉诚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也都从未忘记或放松学习。他知道当时的香港是洋人主导的社会,必须学会英文才能求得更多的机会,因此攒钱买了本英汉词典自学英语,后来进入塑料行业工作,他又借来《当代塑料》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从中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


李嘉诚的学习涉猎广泛。除了英文,他也喜欢中文古书,从《曾国藩家书》《论语》《老子》等传统中国古典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


工作几年后,李嘉诚还给自己制定了阅读纪律:第一,不看对发展事业无用的书,即使内容再有趣味性。第二,有用的书,即使没有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和学问。“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他说。


20来岁开始,李嘉诚还给自己培养了一个阅读爱好——看上市公司的财报。



学习,让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李嘉诚年纪轻轻就被老板任命为经理、总经理。学习,也让李嘉诚找到创业的机会。他创办第一家工厂的依据就是来自长期阅读的《当代塑料》杂志。


当时,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预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将迈向经济复苏以及人口成长,势必带动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当老板结束塑料工厂业务时,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进而迈开了创业步伐。


学习,还让李嘉诚掌握到靠知识和资本快速壮大企业的秘诀。在创业初期,李嘉诚就已开始投资一些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股票。每次买入一个公司之前,他都会仔细研读他们的财报,研究他们的商业规则。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财报因此成为他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他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这让李嘉诚成为同代香港华商中对国际资本市场有更多了解,并拥有更广阔经济和经营视野的人,也让李嘉诚找到以资本运作产业的成功密码,从而不断从同代香港华商中超越传统的边界,构建起无域的商业帝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说。也因此,他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成功领袖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善用知识:


“经济的竞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战争;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实践中的自学,也让李嘉诚更具思辨性地对待知识,而不是迷信专家和权威。他说:“老实说,我对许多人云亦云的表面专家所做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


今天的李嘉诚,依然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


3



李嘉诚曾用16个字总结自己做事的哲学: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谋划,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调理,并且早就对各种问题胸有成竹了,因此,当机会来临便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无为而治”则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


“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话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李嘉诚强调。



为在事前清楚计算得失,李嘉诚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可能发生的坏情况,然后考虑能否承担其风险。他说,做事业一定要先想失败,世上并无常胜将军,一定要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做生意,没有买,就要先想到如何卖。”因为这样的审慎,从1950年到今天,李嘉诚从来没有财务危机,也没有一年交过亏损的答卷。


注意风险并不代表停滞不前。如何在风险和机会中取舍,李嘉诚的答案是——做足准备功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他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作出迅速的决定,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如何在适当的时间迅速地决定?李嘉诚的经验是,要在事前汲取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他说,只有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有动作。这也是他的成功精髓。


李嘉诚总结,发展事业尤其要强调三点:第一,要追求那个行业最好的知识、行情信息,以及最好的技术,且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第二,努力、毅力,要用力到极致;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与人才团队。


李嘉诚曾在汕头大学阐述自己的管理心得和经验。其中,他特别强调的是,要做一个领袖,而不是做一个老板。“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简而言之,李嘉诚希望,管人管心,而管心重在管理自己。“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



在选拔管理层上,李嘉诚既不喜欢挑选名气大并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同时也强调,“光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迟早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从小在复杂环境求存的历练,让李嘉诚能快速判断一个人的优缺点,进而从旁引导,发挥其所长,这也成为他管理上的一大优势。


关于李嘉诚和部属的相处,一个故事是:当年以超过千亿港币出售Orange的关键时刻,几乎在惊心动魄中度过每一天的他,除了明确大方向并不断提醒已经忙到病的阵前爱将霍建宁注意身体,没有给霍建宁任何压力和质疑,几十几百亿的价码都由霍建宁相机行事,即便交易尾声时,他已睡觉都把手机放在床边调到最大音量,紧张到生怕错过霍建宁汇报过来的消息。


被问到如何才能成功时,李嘉诚还强调,“我认为做人成功重要条件是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他说,“答应人家的事,错的还是照做。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很多与李嘉诚合作过的人都曾表示,李嘉诚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曾经,有人问李嘉诚的一个对手,李嘉诚可靠吗?对方说: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点是他的优点。


关于李嘉诚做人做事的作风,曾有媒体采访他后这样描述:访问中,他多次强调,无论你怎么写都可以,但关键是,第一不要得罪人,第二不要惹人妒嫉。


李嘉诚在商业中,讲究合作共赢,甚至自己赢得少一点,合作一个生意,赚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在香港商界,李嘉诚跟几大巨头,一直是合作大于斗争,起码明面上,里里外外都和和气气。


生意之外,则有两个故事能体现李嘉诚的为人风格:


一是万通创始人冯仑曾这样回忆,一些当年还仰视李嘉诚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朝圣般拜见李嘉诚的情景:


“长江顶楼,70多岁的大哥(李嘉诚)站着跟我们握手,这样的开场很不一样,我有点愣。其次,一见面大哥先发名片,这个也很诧异,而且发名片还给你递过来一个盘子,递盘子干吗?抓阄,盘子里有号,拿名片顺便抓个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的时候坐哪桌,避免到时候我们这些同学为谁坐1号桌,谁坐2号桌心里有想法。后来才知道,照相也根据这个号,站哪就是哪。


讲完了普通话又用广东话讲一遍,之后发现还有老外用英文再讲一遍……然后开始吃饭。我运气不错,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当时想,和大哥挺近的,这样吃饭可以多聊一会儿,所以开始没着急说话,没想到吃十几分钟的时候大哥站起来说抱歉要到那边坐一下。这时我们才发现,四张桌子,每个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他每个桌子都坐。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四个桌子轮流坐,而且几乎都是15分钟,到这时,大家都被大哥周到和细致的安排感动了。


“结束之后他没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墙角站着一服务员,大哥专门跑到那和他握手。这时候我想起看过他的一个演讲,问他们有没有关于这个的书,当时没准备,他交代下面一下,结果下车的时候那个书就送到我手里了。整个过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很舒服。


冯仑说:“这就是大哥之所以成为大哥的原因,就是他的软实力。他有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价值观,用他的话说就是追求无我,他让每个人都舒服。”


另一个是,阿里计划在香港上市时,马云曾经放言,阿里巴巴如果上市成功,市值比香港四大地产商加起来还要多,并被传为李嘉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后来,这个话传到李嘉诚耳朵里,还被传媒追问听到这话的感受。李嘉诚的回应是:我们需要多一点人才,这只会更好,并就传闻中马云对自己的评价圆场,绝不会因一句话而介怀,可能人家也误会他。


“对民族来说,最重要是代代有杰出企业家,能够投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见到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我内心只会为他们鼓掌打气。就如朋友打高球时又远又准,我们也会高叫一句:‘好球 ’”。李嘉诚说。


李嘉诚曾告诉自己的孙儿,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你就成功了!


“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单单仁慈,业务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赚钱。但如果人家不好,狮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应该是这样。非常好的一个人,但如果人家欺负到你头上,你不能畏缩,要有能力反抗。”

4


2006年,李嘉诚在长和系业绩报道会上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也是在这次发布会上,李嘉诚将他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诞生于1980年。


当时李嘉诚感觉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慈善方式对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作用有限,因此他决定成立专业化持续运营的慈善基金会,并为其确立三大核心策略︰培育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支持医疗发展。


经商赚了钱,如何做慈善?每个企业家都会有不同答案。李嘉诚欣赏的,是用自己挣得的钱来改变社会。


2006年,他在汕头大学演讲时,将中国春秋著名商人范蠡与外国的一位商人——协助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作比较。他说,范蠡经商致富后,散尽家财,分给亲友邻居;而富兰克林却以办报展现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通过经商和办报挣钱后,又用财富建起图书馆、学校、医院,被美国人称为“伟大的公民”。显然,他要做的,是富兰克林这样的慈善。


李嘉诚的慈善重心,一为教育,一为医疗,皆与其亲身经历有关。前者是因为他不希望有孩子像他一样小小年纪就辍学,后者则是由于他想让穷苦人也能避免自己父亲那样的悲剧。



1981年,李嘉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到2015年,汕头大学已培育学生超过11万人,其中医科学生超过4万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前往视察,对其成就贡献给予高度的肯定。


李嘉诚对汕头大学的投入不只是金钱,最初10年,他每次到汕大都工作至凌晨两三点。为支持学校发展,他还动用自己的海外关系和资源,聘请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等诺贝尔奖得主和陈省身、丘成桐等世界级大师到汕头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同时,他至今坚持参加汕头大学每一年的的毕业典礼,鼓舞毕业生开创美好人生,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按规划,到2018年,李嘉诚仅为汕头大学的捐款就将高达80亿港元。



汕头大学之外,李嘉诚还投巨资兴办了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目前,长江商学院已位列国内3大商学院之列,并向世界十大商学院阔步迈进。1998年8月,李嘉诚基金会还捐资与教育部共同启动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该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早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计划。


2016年,李嘉诚还捐资超过1亿美元,引入世界顶尖的理工类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广东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并邀请前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汇金公司副董事长、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先生出任校长,寄望在中国南方打造一座新硅谷,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


在医疗领域,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医学院,并将其培养成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校之一;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捐出数亿港元巨款用于研究及学术发展;同时,还在剑桥大学捐建李嘉诚中心,聘请20个研究小组共300名科研专家携手合作专攻癌症。


目前,李嘉诚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的捐款超过200亿港元,横跨全球 19 个国家及地区,其中 87% 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在被“别让李嘉诚跑了”困扰,甚至被内地媒体持续声讨的那段岁月,前往美国接受腰椎狭窄症手术的李嘉诚,因担心手术发生不测,还在手术前特别对家人嘱咐,无论内地有什么样的评价,李嘉诚基金会80%的项目都必须聚焦大中华地区。


2007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评出当年全球最有影响力人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一项分别给了东西方两个最富有的人,一个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一个就是李嘉诚。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度公开了自己对财富和事业的传承计划:其庞大家族企业“长和系”超过40%的股权以及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能源35%的股权将移交给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将获得“超过其现在身家数倍的资金支持”;同时,他再次明确了“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将获得自己三分之一的资产。


按“福布斯富豪榜”公布资料显示,这笔三分一的资产规模高达100亿美金之巨,也是华人社会最大规模的私人公益慈善基金。


但相比教育、医疗等实际的慈善贡献而言,李嘉诚对慈善事业更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当初对基金会确定的另一个目标,也是被他排在首位的目标——


“培育奉献文化”:在以“华人首富”为无数人改变命运提供精神支撑和经验参考之外,以“华人首善”鼓舞和引领越来越多有力量的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造福社会。


这种在创造财富、分享财富的精神与经验层面的无远弗届正能量影响,或许是李嘉诚最大的社会成就和贡献。


5

最近10年来,李嘉诚似乎比他过去大半辈子都更拥抱年轻,也更时髦,作为一个企业家,这种年轻体现在他对最前沿产业的关注、投资和推动上。


在华人社会,除了台湾那位念过哈佛、麻省、斯坦福,本身就在科技前沿的张忠谋先生(当今全球市值最大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创始人),再也找不出像李嘉诚一样将近90高龄还在科技产业最前沿潮头挺立的人。


李嘉诚至今坚持阅读高科技产业趋势和动态的资讯及著作,坚持与创新创业前沿的年轻人沟通交流,并肩前进,这也是他让自己年轻的一个方法。


他说,今天的科技正大力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改变,而他则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若今天这个行业能重新开始,我们会以今天的模式运作吗?”


最近10年来,李嘉诚已通过旗下的私人投资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累积投资超过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其范围涵盖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他对人造鸡蛋、人造牛肉、节能灯,情绪识别、汽车3D打印等领域的投资更一度成为热闻和产业风向标。


当今鼎鼎大名的世界性科技公司Facebook、Skype、Siri,李嘉诚都是重要的投资人之一。其中,仅仅上市前已累计投资并持有约3%股份的Facebook,就为其赚到了数百亿人民币的净回报。


今年5月下旬,89岁的李嘉诚还投资了29岁的王思聪闹腾得最欢的事——电竞,以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了游戏设备公司Razer(雷蛇)。


这笔投资的几天后,李嘉诚兴致勃勃地坐在电脑前,全程观看了王柯洁与AlphaGo围棋大战的最后一战,并与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公司的两位创办人Demis和Mustafa会面,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关于人工智能的种种问题。


报道称,过程中,李嘉诚一边全神贯注的倾听,一边一丝不苟地做笔记,并且好几次被两位科技新贵的讲解触动,激动地站起身来。而开发了AlphaGo的DeepMind也正是李嘉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成功投资案例。


据华商韬略统计,除DeepMind,李嘉诚还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至少5家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企业。对这个被预言即将改变世界的崭新领域,89岁的他比很多80后、90后还要敏感并有兴趣。


89岁的年纪,不管怎么算,李嘉诚都是老人了,但显然,他依然跳着一颗不老的心。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收集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