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选择WMS 产品并不难
为什么不难,因为其实只要是主流产品,你无论选哪家的产品都没错。对于主流厂商的WMS 产品而言除非是非常特殊的业务, 否则都是完全满足和胜任的。 而且主要功能都是大同小异。即使是非常特殊的业务,也是可以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的。用一个贬义词来形容就是WMS 产品在功能层面其实是同质化的。 用褒义词来讲:叫做英雄所见略同,殊途同归。 而在案例方面,每家都能带你去看若干个成功客户。
如果经过评标,结果是某个WMS 的功能远远强于其他公司产品,那可能只是因为这家公司的顾问更好的理解了你的需求, 并很好的阐述了其软件产品相应的特性。
既然是同质化的,换句话说选哪家都一样。扔个硬币就行了。你说难不难?
再补充一个侧面的佐证:郭总当年是EXE 的专家,之后成为MA 的专家,未来可能成为其他厂商的专家。 对于专家而言, 他对于仓库管理业务融汇贯通了,产品就不这么重要了(本身就是同质化的),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如果产品真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业界的专家都只能在一家公司终老了。
这个观点比较震撼吧,不过注意,我说的是软件功能同质化,除了功能外,还有很多要考虑因素和各家差异。接下来我们看看应该考虑什么。
观点二: 软件即服务
买一套WMS产品买的不是那几张光盘(光盘无论如何也不值那么多钱)。你买的的是解决你仓库管理具体业务问题的服务,选择重点不是光盘而是服务,即包括项目前期的规划服务,中期的实施服务,也包括后期的维护服务,升级服务和变更服务。
要把服务做好当然不是靠喊口号的,哪家来投标都会说自己的服务好。甲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看:
1. 能力
这个公司的人是否真的懂WMS ,懂(或者很快能搞懂)你所在的行业和企业。
同一套WMS,实施的人不同,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就好比同样的笔可以写出围城、管椎篇,也可以写出三重门、杯中窥人和故事会。
2. 意愿
这个公司真的有意愿和决心把你的项目做好吗? 还是说如果碰到困难或者预算超限找个借口就闪了?
3. 资源
这家公司是否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有充沛的可控资源可以调配来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
观点三: 购买用得起的软件
接触过一些客户,这些客户从公司IT 惯常投资而言应该是比较节省的,是无法负担高额的软件采购费用的。为了买一套软件,采取了两招:
a. 就把投资费用包含在仓库的基建费里面,由于软件价格相对于基建价格还是非常小的,因此就得到了购买预算
b. 把几家公司都找去,往死里压价格。
最终客户把想买的那套WMS买下来了。王子和公主终于排除万难结婚了,他们从此过上了……悲惨的生活(此后省去1000字)。
购买软件时,千万别认为把软件买下来后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评估今后若干年的使用成本:
1. 需要增加仓库和用户数时,还需要多少钱
2. 如功能不满足业务发展要求,需要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需要多少钱? 是否会需要支付海外专家的费用
3. 每年软件运维费是多少钱?
因此我给甲方的建议是买软件千万别太勉强,宁可买稍便宜点的,手上预算有富裕, 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好应对, 强买自己买不起的,表面上看来把价格压下来了好像赚到了(很多女人会跟老公说,今天大打折,我赚了1000块,丈夫昏倒), 但软件和衣服不一样,软件是服务,衣服是产品。 衣服买下来后就落袋为安了, 服务买下来后才刚刚开始。
观点四: 性能和稳定性比功能更重要
国内客户在采购WMS 软件的时候往往进行功能的评比,很少有客户去进行性能评测。 WMS 是一个实操要求非常强的执行层系统, 而且在波次处理、分配等各环节都涉及到大数据量计算。 再强的功能如果使用起来慢吞吞(让你的操作员恨不得一头撞死,或者掐死买软件的领导),或者一跑分配就是半小时(或更长),并且跑分配的时候还不能做其他操作,对于业务带来的影响是非常致命的。
功能不足可以通过二次开发往上加, 而性能不行往往很难得到解决。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目前市面上某些WMS 产品在性能方面是有非常大问题的。
在实践中吃了苦头的客户可以在心里举个手。
观点五:IT架构很重要
有一种观点是IT 架构不重要,管他.NET , JAVA , PB,VB 只要功能好,就可以买。 IT 部门不应该设定这方面的限制。
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还是回到我们第一个观点: 主流 WMS 产品功能上是同质化的, 并不存在一套软件可以技压群芳, 非买他不可。 在这个前提下,IT 部门根据自己企业的IT 整体规划,对于WMS 采购提出技术上到要求当然是很合理的。
购买WMS 软件千万不能只站在仓库一个点上看问题。 WMS只是企业中的一个相对较小的 IT系统,这个系统如果在技术架构上和其他系统一致, 后期IT 团队容易支持和运维,出了问题好解决。运维成本也比较可控。混搭不是不行,只是确实会增加成本和风险。
具体限制还是不限制取决于企业IT 整体治理能力和策略。 IT 应该要有发言权。
WMS 采购时需要考虑或设限的IT 架构包括但不限于:
a. B/S还是C/S
b. 集中部署还是每个仓库装一套
c. 使用哪种数据库
d. .NET还是JAVA
e. 运行在window平台上,还是unix 平台上
f. RF手持终端架构
作为供应商,我希望企业如果有这方面的限定,最好在引入供应商招标前就说清楚,别把大家都叫去,忙活半天, 最后在投标前出一个架构要求的杠杠。那些被杠杠栏出去厂商前面的心血和成本都白费了,情何以堪。
观点六:功能评分表还是需要做的
很多甲方买WMS 的时候,往往喜欢从网上找来评分表, 让乙方填是否满足的方式来评分。
这种方式我和郭总的观点是一样的,完全是浪费时间。 网上能找到的评分表一般都是某个阶段某厂商做出来的软文,之前有个很流行的表就是High Jump 做的。
当乙方问甲方某些条目是什么意思的时候, 甲方招标者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支吾一阵后,说:你们自己看着填吧,也不是很重要。
这种评分表打分会带来两种结果:
a. 所有厂商都全部满足。因为既然没有细致说明和实际业务场景,乙方从字面上做对自己有利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b. 所有厂商都有某些不满足。 甲是1,2,3 不满足; 乙是8,9,10 不满足。 由于这些点不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提出的, 因此无法判断到底1,2,3 重要还是8,9,10重要。
这两种结果带来的效果是一样的: 评分表对于招标没帮助,浪费时间。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根据观点一:功能都是同质化的,那么是否评标就不需要搞功能评分表了? 就搞技术架构评分,商务评分,服务评分就行了?
当然不是,功能评分表是招标中必须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 这个表应该企业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包含部分未来规划的需求)亲自编写出来的评分表。 由于其精练性和必要性,所有乙方都应该必须填:满足(包括产品现有功能支持或承诺二次化开发后满足);最后大家得分差不多。
这个精练的,体现真正需求的功能评分表,应该签入合同。 功能评分表的真实用途不是评分,而是用于锁定乙方承诺的。
如果你用的是网上的大表,同时你希望逼厂商签入合同,那必然会带来要么厂商提价,你支付你自己根本不需要功能的费用。 要么未来项目根本没法验收。
观点七: 集成
购买WMS 的客户可以分为两大类: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可以再细分为流通行业的企业和制造生产行业的企业。 实施WMS 的时候和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主要是ERP)集成的难度从高到低的次序是: 生产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由于是帮客户管货,因此集成主要关注在物上。 而企业物流由于实施WMS 之前,库存和帐都是在 ERP的相关环节中管理的, ERP 实施往往会为了帐,设置大量的逻辑库,这就造成WMS 集成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WMS 厂商只懂仓库运作,对于ERP 账务管理机制和背后的业务需求原因不了解和熟悉的话,项目失败风险极大。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先看看你的企业是上述三种的哪一种。 如果是后面两种,对于集成方面就要非常非常重视了。
在集成能力打分方面,往往会有这样的评分点:
投标方WMS 产品是否和SAP 集成?
厂商甲回答: 我公司WMS 产品提供和SAP 有标准接口
厂商乙回答: 我公司WMS 产品和SAP 有很多集成成功案例, 完全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实现集成
大部分客户会给甲 5分; 乙3分。
我的建议,甲0分;乙5分。
客户往往担心WMS 产品和ERP 技术上接不上,这其实是不用担心的,现代IT 技术都是开放的, SAP,Oracle,用友,金碟 等ERP 系统都提供多种接口,技术上的连通是非常简单的。
集成最大的工作量在于双方顾问需要研讨如何确保企业业务流程, 在引入WMS后, 能够继续流畅运行,并且得到优化。 这是非常花费时间,精力和需要经验的工作。由于客户的业务不同,流程不同,ERP 实施方案不同, 因此没有任何两个集成方案是一摸一样的。
厂商甲的回答包含了一个潜台词:标准接口
换句话说,项目开始后,他扔个标准接口文档给你,其他就不管了。你需要找ERP 厂商去配合他的接口来完成集成; 如果ERP 厂商也不管的话,你就需要自己做,或者另外花钱找第三方做。
观点八:IT部门在 WMS 选型中的地位
IT 部门介入WMS 选型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和业务部门一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这话可能业务选型人员不爱听, 但确实非常重要。
我讨论是基于一般的情况, 在某些企业里面有非常懂IT 的业务人员,或者非常懂业务的IT人员,这种都是特殊情况, 就不在此讨论了。
IT 部门的作用有以下部分:
1. 确保WMS 能融入整体IT 体系中,符合公司IT 规范,不要变成整套明清家具中的一张巴洛克风格大床
2. 确保厂商充分明白集成工作量,正确报价
3. IT 人员比业务人员更容易看懂产品的差异,不被表面的介绍蒙混(简单讲:更精一点)
4. 帮助业务部门把关,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确实得到了乙方的承诺,能够达成
5. 帮助乙方把关,不要把不相干的,太理想化,概念性的需求塞入招标要求(结果是赶走诚实供应商,留下习惯于坑蒙的供应商)
6. 由于系统长期运维是要IT 负责的, 让IT 充分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避免出现问题后IT撂挑子不管
观点九:平台化是关键技术
本次WMS讨论的触发是某网友微博问:为什么国际WMS 厂商在国内做不起来。 公正来说,国外厂商在国内还是做了不少单的, 所谓做不起来是和SAP, ORACLE 这些公司的市场领导力相比较。
我们换个问法:为什么SAP ,ORACLE 在中国能够形成如此强大的市场领导力?其核心关键是他们卖的并不是简单的ERP套件 ,他们卖的是平台化的ERP 或者 ERP平台。
中国市场各种行业形态,各种阶段,各种管理模式的公司太多了(全球就更多了), 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都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主”,可以在产品中包含了所有客户需要的功能, 任何功能都可以通过开关配置实现。
要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手段就是平台化。SAP 的核心层是ABAP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搭建其强大的ERP系统。 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可以得到ABAP代码, 可以在其上方便的进行功能扩展和加工。同时这些代码又只能在SAP 平台上使用, Oracle 拿到也没用。 这就是平台化软件的强大能力, 他可有构建起由厂商、代理商、独立顾问、客户IT 多个层面的技术服务力量,来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和业务流程创新的需求。
国外大型的软件都是平台化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进中国的三家WMS 厂商产品都不是平台化的。 这就制约了其对于客户业务响应能力,和市场产业链的培育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FO(前身EXE) 采用了较为激进的做法, 但带来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当然我讲的平台化WMS产品说的不是“开发平台”。平台化WMS首先必须是一套强大的WMS 系统,具备WMS 所需的各种功能,有大量成熟案例。 同时它又是开放的,客户可定制的,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平台化软件。 没有前者,最多只算开发平台。 开发平台是不值钱的。
观点十:适合的才是最佳实践
曾经微博上贴出来AMAZON收购KIVA 引来一片赞叹之声。 我认为这种赞叹毫无意义。 因为中国广大客户在WMS 上面的投资预算估计只够买他一个机器人的,更遑论配合这个机器人工作所需的各种自动化拣选设备和地面要求。
另一方面即使 AMAZON 使用了KIVA,并不代表KIVA 就是行业最佳实践。我不知道AMAZON 是如何确定使用KIVA 而不是其他解决方案的,但也很可能只是某决策领导被忽悠了,或者想搞面子工程而已。就好比当年沃尔玛放言某某年必须实现全部RFID供货,结果还不是不了了之一个道理。
我的观点是别管AMAZON 或者别人用什么,回到自己的业务现状和亟待解决的业务核心问题,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正途。此处“适合”即指功能流程适合,也指投资预算适合。
对于实在想引入KIVA最佳实践,但苦于买不到或者买不起的同志们我推荐可以考虑月租模式的KIVA替代品。一方面节省初期投入,另一方面在每月维修费用,绿色环保,库内安全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zxin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