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IT治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点
戴家振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经济向一体化方向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进入了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的新经济时代。在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与快速发展的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经济向一体化方向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进入了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的新经济时代。在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应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成为经济一体化供应链的一环,并与上、下游企业(客户)紧密关联,这关联所必须的就是企业信息化。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生存不可或缺的系统,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资金流动、人事管理、经营销售、客户管理等业务过程信息化,并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系统储存、加工,提供给企业各层管理者,及时掌握各类动态业务的信息,以有利于企业高层作出生产经营要素优化组合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商务平台保持和加强企业客户的联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开展商务活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管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企业文化等诸个方面,其他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也比较多。长期以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虽然成功的不少,但失败的教训也比比皆是。不少企业的领导看到他们的同行付出了大量的代价,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心有余悸。总结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要点。

一 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信息化推动企业高效、创新、绿色的发展。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升级与产业升级内在动力。

  在早期信息技术应用中,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只是作为企业局部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但随着信息技术运用的普及和深入,总结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明确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即信息化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连接在一起,企业信息系统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要的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用战略眼光去看,要系统地、全面地认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系统的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应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正确有效地融入信息化建设的实处。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的战略价值越来越显著,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以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 企业最高领导的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的是一个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念的改革过程,它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变革。信息化建设会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甚至是很大的变化)、管理人员岗位发生变动;它要使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重组调配;它将使原先由某些部门或个人控制的经营、管理信息转变为企业综合管理与利用的共享资源。这些重大问题肯定不是分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领导所能解决的,因此必须由企业的最高领导亲自积极参与解决重大问题的研讨,并在以上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拍板定论,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 信息化建设要重视咨询顾问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即使企业内信息管理和技术开发的力量都很强,但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身的力量,还是无法有效地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全部问题。因为企业内部的专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使其遇到关键问题时无法直言其说,或者“职卑言微”。因此只能“外来和尚好念经”,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并通过外部力量(聘请管理咨询和信息系统开发顾问),站在客观的立场,以科学的态度,说企业内部专家不敢说的活,做企业内部专家不能做的事,如此才能有效地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者的各级人员。尽管有些企业不乏自己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可作为内部参谋,企业可以组织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和IT人员自行开发软件、自行实施。尽管他们对于自己企业具体问题和需求都比较了解,尤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知晓更为透彻,但是他们在实施中遇到的阻力是相当大的。具体有:

  1.企业信息化必然遇到的管理流程再造过程,企业内部人员很难作为;

  2.利益相关者太多,内部参谋难以有效推动项目的进行;

  3.由于怕承担决策风险,内部参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是最优的,有时甚至连次优的选择也达不到;

  4.受思维定势和各种条件制约的影响,内部参谋往往忽略或未意识到企业中的问题,对企业的需求不能清晰地定义和描述;

  5.当涉及到部门设置、岗位调整的时候,内部参谋毫无底气来同自己的上司坚持正确的意见;

  6.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或应用软件提供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提供的服务,企业内部参谋可能没有咨询顾问专业;

  因此,基于以上企业自身无法根本克服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的咨询顾问是必需的。

四 健全信息化建设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是投资大、实施周期长,因此没有严密的组织保证,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成人选不当、协调配合不好,也将会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成败。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组织应该由三层组成,而每一层的组长都应是上一层组织的成员。

  1.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其负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应由企业最高领导为组长,企业相关高层领导和企业外部的咨询顾问参加。

  2.信息化建设实施小组。其负责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开发计划和组织协调。应由企业分管领导为组长,系统开发顾问为副组长,企业各相关部门领导和信息系统分析师参加。

  3.信息系统技术小组。其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应由企业IT部门的领导为组长,IT专业技术人员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人员参加。

五 企业信息化需要管理思想和理念创新

  企业信息化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变革。因此企业信息化不能保留原有的人工管理方式的管理模式及体制结构。假如要信息系统适应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保留原有的体制结构,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就无法体现,信息化也就没有意义了。

  企业信息化应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综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可直接购买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GS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

六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管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信息系统的实现必将优化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但如此大的变革,若不作科学、严密的总体规划,要成功地完成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不可能的。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主要应包括,企业信息化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覆盖的范围和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可行性研究、系统实施步骤等。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也是企业管理及业务流程改革的决策依据。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应盲目崇拜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顾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设定过高的目标而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容易使系统建设遭受挫折或严重缺陷,从而造成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不信任,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总体规划应根据企业的管理基础、人员的素质、财力和物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根据企业能够实际承受的资源投入和对管理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实施步骤。信息化的建设,可从基础做起,优先开发企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在实现基本目标后,循序渐进逐步投入。如此,既增强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信心,也逐渐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下一步更深入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制定总体规划也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需要,积极引入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保持较高的起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优先开发企业信息系统中相对独立和容易开发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客户管理与服务等子系统。

七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适用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不可能直接花钱买得到的,即现成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不存在的。电脑硬件、系统软件、部分应用软件可以买到,但都必须按本企业的特点进行集成和二次开发,才能构成适应本企业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

  1.独立开发。大型企业比较适用于此方式。企业可成立IT部门(或分公司)专门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今后日常的系统维护,并可为其它企业提供IT服务。

  2.合作开发。大、中型企业比较适用于此方式。企业与IT专业研发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企业信息系统,速度快、水平高。企业的IT人员参与开发,为今后的系统维护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委托开发。中、小型企业比较适用于此方式。企业可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全部委托IT专业结构,以云计算方式实现企业信息化,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

  以上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都应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具有先进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理念的成熟核心软件。

八 信息标准化

  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关系到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企业信息系统由供、产、销、人、财、物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需要信息的自动交换,因此各子系统必须相互关联。各子系统关联的接口标准就是信息标准,关联的关键字就是信息代码。

  企业的各类基础信息如: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客户、供应商、设备、货架、企业的各级岗位和人员、会计科目等,都要进行信息标准化工作,要制定信息代码标准,要对各种信息分类编制代码。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数据库的有效运行均与此密切相关。信息标准化工作应该在系统规划阶段开始,信息代码的设计也是系统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繁杂、艰巨的工程。信息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

九 企业信息系统的优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精确运算的特点,将企业的各类计划做得更精细;以高速的信息流,加速物流与资金流;通过“海量”销售数据的分析,将预测做得更准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模拟人工管理的模式开发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因此应该进行必要的优化与扩展。将企业内部以信息管理为主的MIS,扩展为与经济一体化供应链紧密相联的内、外结合的企业信息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及相应配套法规的完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延伸拓展对外的经营活动。企业信息系统应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不断地优化,支持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类商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 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与开放性

  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应用系统,因此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原则就是实用。系统实施应按系统的实际需要,选择配置电脑硬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选择时可稍考虑超前,但不要盲目追求超前、高档。在进行应用软件设计时,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操作界面应以简洁实用为主。对信息系统提出过高或不实用的要求往往华而不实,且要为此付出价格比很差的投资。

  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硬件系统的开放性,是要尽量选用通用、开放型系统设备,满足系统今后扩展的要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进展的需要逐步投入设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以后的系统维护中,可根据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逐渐淘汰、更新设备,使系统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逐步地升级更新换代。

  软件系统的开放性,可保证软件的可持续使用和扩展。这要求在应用软件设计时,严格按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使应用软件易于理解、可修改、可扩充、易维护,并可方便地移植到新的升级平台。

十一 企业信息化的培训

  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与企业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员工的信息素质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及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信息化需要员工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全面提升员工信息素质,可以推动信息化顺利地开展,并可保证信息化的水平。因此信息化培训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通过信息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可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发动全员配合信息化建设,并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反之,忽视信息化培训,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就会使信息化建设出现各类问题,会给企业信息化形成很大的阻力。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计划地开展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层培训和必要的宣传教育。其内容应包括: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系统的操作及维护等知识与技能。

十二 信息系统的维护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开发期和运行期,其中运行期是信息系统发挥效益的阶段。企业为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当然希望延长信息系统运行期,使信息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为了保证这一点,信息系统运行后,系统维护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

  1.信息系统运行后,企业的环境或管理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信息系统也必须要作相应的调整。

  2.信息系统运行后,随着应用者对信息系统的逐渐认识,会提出扩充或提高其性能的要求,对这些要求的合理部分应予以满足。

  3.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任何软件虽经过多次调试和检验,但仍不可避免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在系统运行期中不断发现并予以修正。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硬件或软件环境发生变化,信息系统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或升级。

  5.企业信息系统处于内、外相联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为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信息系统既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畅通,又要防“病毒”侵入、防“黑客”攻击。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也需要日常维护管理。

  不少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重开发、轻维护”,以为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就大功告成,不积极对系统进行维护,因此系统会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运行质量也会越来越差,以至信息系统的生命终止。要使信息系统保持活力,系统维护是关键。

  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维护,可将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信息技术业务(如IT设备管理、安全服务、网络通讯服务等)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使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员工非专业的、勉强完成的工作。优质专业的服务外包,可使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并可使企业内部有限的信息技术资源,去加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信息系统的维护还必须建立严密的制度,且严格执行。

十三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七分管理,三分技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员工的信息素质,而不是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信息系统的实现必须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渐进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特定环境,遵循历史所形成的客观规律,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与现状,借鉴先进和总结同行业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开展。

本文作者:戴家振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