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过程
2008年底,按照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某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设计设备综合管理平台,过程分为7个阶段。
1.需求调研阶段
在这一阶段,公司与该软件公司一起,对基层单位、机动设备处管理人员、机动处长、设备经理等各层面进行需求调研,并将需求进行整理,形成公司设备综合管理平台需求报告。
2.设计开发阶段
由该软件公司设计人员根据前期需求调研情况,进行定制设计开发。
3.设计开发调试阶段
在设计方前期设计结束后。由用户方根据前期设计开发情况,对不符合原设计思想的进行修改、完善。
4.系统培训阶段
由项目组对公司所有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
5.试点单位应用阶段
在正式投用前,项目组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系统的反复测试和调整,保证设计的稳定性。之后,用户方推出4家基层单位进行试点,与项目组对出现的问题逐条研究、处理,完善系统。
6.全面应用阶段
用户方召开了项目启动大会,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布置检查和经济考核程序,项目顺利启动。同时,该软软件公司深入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基层单位出现的问题。
7.总结完善阶段
针对前期出现的问题和现场出现的新情况,对系统进行补充和调整。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必须以基层用户、中间管理层、企业管理层的实际需求为中心
设计前,必须充分做好基层用户、中间管理层、企业管理层的需求调研,从用户的需要出发搞好设计。
2.重视原始动态数据的录入
软件设计要考虑使用的问题,更要考虑数据录入及其管理的问题。基层车间是数据录入的基本单位,要考虑数据录入对其造成的压力,删减不必要的工作量。在前期设计时,还必须考虑中间管理层的需要,以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3.重视专业统计性报表
在大量数据累积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认识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以及报表的重要性,以此争取领导的支持。
4.加强软件的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目前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应尽量减少软件数据间的关联性。关联性越强,复杂程度越高,安全性、稳定性越差。
5.软件界面尽量简单
软件界面必须考虑数据录入、查询、分析时用户的感受,应尽量简单清晰,单一界面操作。
三、信息化管理的深化
1.注意发挥信息化对企业规范化、透明化管理的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设备管理规范化、透明化,实现信息共享。管理规范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设备管理流程规范化。信息化之后,设备管理流程标准统一。避免了管理的随意性。
(2)管理对象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要求所有管理对象,包括设备、备件、生产单位、施工单位等名称、编号规范统一,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累积,使设备管理具备了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循序渐进
设备管理信息化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逐项开展。设备管理平台启动的项目越多,参与的人就越多,信息化系统就会越成熟。
3.充分发挥现有数据的统计作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设备管理数据越来越丰富。这些数据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工作将越来越专业化,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4.加强企业间横向的沟通
同样的设备管理工作,在软件表现上却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正是企业间需要借鉴和学习之处,由此可使软件系统逐步完善。
本文作者:曹斌 王皓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