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战略管理
美的速度思考
陈庆春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美的-东芝开利变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上,中国人和日本人分坐两排,气势很是壮观。会议进行到一半,双方十几个人
 “美的-东芝开利变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上,中国人和日本人分坐两排,气势很是壮观。会议进行到一半,双方十几个人一起走到台上,互相交换了凭证,仪式宣告结束。美的再次向外界证明,其对全球家电的影响力和意义。

  要知道,这一合作将促使东芝开利完全共享压缩机矢量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而该技术被业界誉为“黑匣子”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美国企业手中,是中国空调行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东芝开利的放手,意味着美的进一步侵蚀了其他家电品牌的份额。当世界上所有领头的家电企业都如此放手时,接盘的美的自然会成为NO.1的家电企业。美的还有规模之忧吗?

  在“美的全球最大的顺德微波产业基地投产庆典”上,美的日电集团CEO黄健语气难免有点激动,“今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达到60%,今年总收入肯定能达到1500亿元。”在既往的历史中,2010年美的集团总收入突破千亿,即达到1150亿元,按照规划,5年后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亿元。照现在的速度来看,规模增长真的已然不成为问题。

  “仅美的空调今年的产量就要达到3500万台以上,平均一天我们要生产10万台空调。”美的制冷集团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自己也感觉到这个量太大了。美的日电集团目前旗下有40个产品类别,明年将扩展到60个品类,黄健曾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企业,像美的这样,通吃大、小家电的。”

  规模和速度,已经成为美的代名词。但这些是否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唯一诉求呢?IT和通信业界的两个例子值得对照:其一,宏碁全球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兰奇下课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宏碁被戴尔超越,兰奇的规模经济信条失灵了,兰奇这类传统经理人的长项是注重开拓营销渠道,短处则是难以推动产品创新,而显然当下的PC业需要的是后者,PC业的发展路径似乎类似家电产品,都要经历从渠道为王时代向产品时代的过渡。在新的产品时代,如果美的仍然只追求规模和速度,是否也会遭遇宏碁的命运?

  其二,2010年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商中以280亿美元的年收入仅次于爱立信(308亿美元),业界一致认为华为超越爱立信只在朝夕之间,“关键在于华为是否有这个心。”华为自己也在思考“华为成为电信老大之后,是否有能力引领行业的发展?”任正非选择了稳健战略,为了顺利实现转型,华为将2011年的增长目标控制在了10%。现在华为的高层每个人都表现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见面不是跟你说华为的宏图,而是说“看,那些曾经辉煌的大公司如今都倒下了。”华为提到的最多的是利润和如何引领行业,而非规模。这是美的应该借鉴的地方。
 规模和速度,往往会掩盖掉很多东西。4月27日下午美的电器(000527,仅包含大家电业务)发布季报,公司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81亿元,同比增长96.13%。但净利润仅实现同比增长17.53%,为7.11亿元。规模和利润之间的反差,确实有点大。

  美的电器自身的解释是:原料成本上升导致营业成本上涨,加上执行了高效能产品节能惠民限价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但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造成这一差距的更大原因可能是,过于追求规模增长,而有意扩大低价产品的产销量。这样的一种销售结构,如果一直操作下去,将会对美的品牌力造成极大的损失。这就如同当年的宏基。

  美的自己似乎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其内部,“调结构、保利润”的口号已经喊了两年。但为什么事情还变糟了?或许美的需要调整一下曾经引以为傲的运营体制和机制,还是那个老问题,营销驱动如何转向技术驱动。这对一个庞大的美的集团来说,看起来并不容易。

  美的从组织架构上仍以产品事业部为单元,资源过于分散,这种结构适合快速的规模化成长,但很难形成统一的技术研发资源。美的文化也多以攻打市场为导向,缺乏技术气息,在技术文化上多以“模仿超越”为特点。积淀了40多年的企业文化,要让其在瞬间改变,似乎不太可能。但是不变,美的的规模效应很快就会失去意义。
 
 
本文作者:陈庆春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