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交互设计
Web2.0解读二篇
Incomplete  ChinaUI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用户远比模式更重要 号称是WEB2.0时代了, 哪里都是在谈论什么新模式, 炒作新概念, 不过这些炒作概念除了能够拉些VC以外, 对于自己的发展没有任

用户远比模式更重要


号称是WEB2.0时代了, 哪里都是在谈论什么新模式, 炒作新概念, 不过这些炒作概念除了能够拉些VC以外, 对于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无所谓模式不模式, 只有用户才是有价值的.

博客是什么? 可以听mp3吗?


QQ上一个大一的MM问我正在做什么, 我回答说正在搞自己的博客那, 然后MM问:  "博客是什么? 可以听mp3吗? " 我无言, 不知道如何回答, 不知道是否那些天天高喊blog高喊web2.0的高人能否回答一个大一MM的这个问题.
另附: 七成人不知web2.0的不同解读
  为什么在web2.0的发源地, 知道web2.0的人的比例反而会低于中国呢? 或许他说的美国媒体很少使用web2.0这个词, 基本上只是blogger在用, 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的确当中国的男性杂志都争相报道web2.0的时候, 有3成人知道这个词, 实在是很正常, 甚至可能如报告和媒体所暗示的, 太少了. 不过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这个结果的解读却颇为意味深长.

----------------------------------------------------------------------------
用户远比模式更重要

号称是WEB2.0时代了, 哪里都是在谈论什么新模式, 炒作新概念, 不过这些炒作概念除了能够拉些VC以外, 对于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无所谓模式不模式, 只有用户才是有价值的.

其实盈利模式就两种, 一种是流量模式, 一种是会员模式, 但是任何一种都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 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 "精英俱乐部" 会作出一些限制去排斥 "草根" 以外, 不过他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 "精英" 用户.

QQ这样的IM凭什么有价值, 为什么UC以及网易泡泡那样的IM没有多大价值, 关键就是在于QQ有庞大的用户数量; Google为什么可以拥有那么高的市值,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有很多的用户, 如果其几十亿的用户都去使用百度的话, 即便是其技术再好, 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营收; 新浪、搜狐之类的门户为什么可以有那么高的网络广告收入, 根本也是在于用户, 如果没有用户, 你说自己有再好的编辑队伍, 做出再好的内容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反观盛大, 虽然当初依靠《传奇》能够让其在资本市场上写下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一个传奇, 但是毕竟其没有抓住用户这个核心, 那么在那些游戏玩家厌倦这款游戏之后很容易垮掉.

一个网站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发展用户, 服务用户, 而不应该去空谈什么模式, 因为盈利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比较冒险的行为, 像新浪就因为陈彤的所谓 "博客赚的钱应该属于BSP" 而饱受攻击, 其实像新浪这样有巨大用户群的BSP, 完全可以不去关注什么博客的盈利模式, 而可以等到这些盈利模式被摸索出来之后进行模仿即可. 就像QQ, 也许QQshow是模仿韩国的hangame, 但是这个公司即便收购联众, 无论是其QQshow功能还是休闲游戏都不可能再击垮QQ了, 很简单, 因为其没有QQ那样庞大的用户群, 也许QQ的q-zone是模仿那个所谓韩国的赛我的, 也许其现在也真的发展了百万用户, 但是只要腾讯采取适当的策略, 3个月内q-zone足以干掉那个赛我空间, 还是因为其有庞大的用户群.

今天所谓的WEB2.0, 如果不能在用户数量上超越传统门户, 那么也只能去骗点VC还管用, 真与门户或者QQ竞争起来, 也只能是败的一塌糊涂.

来源: 行者悟能的博客(反对派报告)


----------------------------------------------------------------------------
博客是什么? 可以听mp3吗?


QQ上一个大一的MM问我正在做什么, 我回答说正在搞自己的博客那, 然后MM问:  "博客是什么? 可以听mp3吗? " 我无言, 不知道如何回答, 不知道是否那些天天高喊blog高喊web2.0的高人能否回答一个大一MM的这个问题.

真的是人人都需要博客吗? 似乎不需要, 因为如果网民根本没有发布文章的需求的话, 要个博客也是浪费空间, 对BSP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也许按照诸  多的调查, 号称什么虽然大家不知道博客, 但是实际上网民都在浏览博客, 但是要知道现在所谓的博客概念太广泛了, 你发自己在媒体上发表过的文章发上去, 那叫博客, 你把别人的稿件发上去, 那还叫博客, 你哪怕就是发自己的一些生活流水帐或者一些图片上去, 那都叫做博客, 目前情形几乎是只要你用个个人主页发个文章都叫做blogger了, 问题是这样的博客又有何意义那?

记得曾经有篇文章叫做《从hao123的成功看现在的WEB2.0》, hao123的确是一个没有多少创意, 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网站,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个人网站却成功了, 为什么? 因为他满足了网民的需求, 在百度与google的搜索结果不是那么完美的时期, 用hao123却可以很快找到网民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这样一个很简单的网站却能成功. 而所谓的WEB2.0那? WEB2.0真正为网民解决了什么问题那? 要知道, 网站想要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庞大的用户, 而积累用户, 留住用户靠什么? 靠的是你能够为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为什么google那样一个为了使用户很快离开自己站点的网站能够成功, 因为他为用户解决了寻找有价值信息的问题, 那么今天的能否为大家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那? 似乎至今为止没有发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民对于这些WEB2.0的东西不感冒了. 可以说, 80% 的网民是没有那个激情写博客的,  (虽然可能不少都注册了, 但是经常更新的又有几个? ) 80% 的博客内容也是没有浏览价值的, 不信你可以看看, 经常在BSP被推荐的blogger也就那么几个人.

博客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傻瓜化的个人主页而已, 博客可以让人人成为作者而不必为设计一个网页去操心, 这的确是博客的一个进步之处, 但是如果非要像魏文帝曹丕那样说:  "盖博客者,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也. " 恐怕就有些扯淡了. 我写博客, 但是没了博客照样活, 吹可以但是别把牛皮吹破了, 不管是WEB1.0还是WEB2.0, 能够真正为网民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才是好网站.

PS: 今天搞什么WEB2.0还不如搞个黄色网站来的实在, 最起码那是真正解决了网民的某些需求了.

来源: 行者悟能的博客(反对派报告)


----------------------------------------------------------------------------
七成人不知web2.0的不同解读

 

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作的《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上周发布了, 许多媒体在报道中都采用了 "7成用户不了解web2.0" 或类似的标题作为报告的重要发现, 言下之意就是报告中所说的 "国内用户对web2.0的了解甚少".

按理说对于一个新出现的, 没有定义, 甚至没有中文的术语, 国内有7成的普通公众不知道, 也并不奇怪. 不过, Social Software这个blog的作者Marshall Kirkpatrick却对国内有近3成的人知道web2.0感到颇为惊讶, 他认为在美国会说 "我知道web2.0" 的人是低于27%的比例.

为什么在web2.0的发源地, 知道web2.0的人的比例反而会低于中国呢? 或许他说的美国媒体很少使用web2.0这个词, 基本上只是blogger在用, 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的确当中国的男性杂志都争相报道web2.0的时候, 有3成人知道这个词, 实在是很正常, 甚至可能如报告和媒体所暗示的, 太少了. 不过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这个结果的解读却颇为意味深长.

 

本文作者:Incomplete 来源:ChinaUI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