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流着工程师血液的刘作虎,又要登上他不享受的舞台了。明天,一加5即将正式发布。
对于这个不善言辞的创业者,舞台上的时光总是很难熬。他不爱讲故事,只有在谈及产品技术时才会两眼发光滔滔不绝,这让一加产品的发布会,总透着股北欧性冷淡气场。
毫不意外地,这次一加5又被拿来与OPPO 作比较了。
发布会前,一加5真机照片通过多个渠道流出。被议论最多的,是其酷似OPPO R11的外形。
事实上,作为脱胎于OPPO的独立公司,一加从未摆脱被比较的命运。4年前创立时,它就是OPPO 抵御小米袭击的产物。
戏剧的是,4年后,手机之争回归到线下,度过中年危机的 OPPO 迎来新的春天。
反观刘作虎和一加,虽然小而美的路线在业内颇受好评,但相比 OPPO 的业绩,似乎就显得有那么一点尴尬了。
本分的
刘作虎在圈内口碑很好。
他看起来很干净,总是羞涩而腼腆地笑着,不爱博出位,很少攻击友商。仅有的两次擦枪走火,都与小米有关。
一次是2014年7月,小米发布会上出现了“Baby Skin”“手感好,真TM爽”说法,与2个月前的一加1发布会出奇雷同,刘作虎在微博里骂了一声“靠”,迅速被网友围观。
事后他解释,这是无奈之举,当时如果不还击,容易被人以为是一加在抄袭,“那不是等死嘛?”
第二次是在某次采访中,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了小米、魅族、三星和一加的优劣势。这位耿直CEO提到,小米按钮模具如果更改一下可能会更好,次日,有媒体发表报道《小米还是不懂硬件,雷军对产品没追求》,刘作虎懵了。
老领导段永平、陈明永都批评了他,后者建议他赶紧给雷军道歉,以免误会。
但不善社交的刘作虎觉得打电话太尴尬,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给雷军发短信解释。
刘作虎似乎是一个生活在安全圈里的人。除了这些偶发的踩线事件,你能见到的刘作虎,多数时候是理智而本分的。
这与他大学毕业就进入步步高的经历有关。
1998年,这位浙江大学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扛着行李来到东莞,在小镇上的步步高公司入职,一干就是15年。
他深受老板段永平影响。段永平是老式的南派企业家,朴素,追求产品细节,2001年,他与几位步步高高管注册成立了OPPO公司。
刘作虎曾经向媒体讲述这样的故事:
他做了14年DVD,一次,某款产品原计划于当年圣诞节上市,但他对产品效果始终不满意。纠结之下去找段永平汇报,不料,对方轻描淡写回复:“赶不上今年,赶明年呗”。
最后,等刘作虎同意上市那款产品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这些理念是潜移默化植入到刘作虎体内的。2013年,他以副总裁身份离开OPPO创业时,去美国拜访了退休养老的段永平,后者送给他一段话:
无论什么时候,商业本质是没有发生变化。步步高、 VIVO、OPPO 能够成功,靠的两个字就是“本分”。
动荡的
本分的刘作虎,却赶上了中国智能手机创业最动荡的时代。
2013年,小米势头正足。顶着互联网思维的光环,这位颠覆者在2013年卖出了187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316亿元——同年,OPPO 公布的销量是1300万台。
在小米的咄咄相逼之下,多家传统手机厂商推出互联网子品牌,试图筑起一道护城河:2012年10月,中兴推出努比亚;2013年11月,金立推出IUNI;12月,华为推出荣耀。
一加只比荣耀晚成立一天,但不用于前几家子品牌与母公司的附属关系,一加是独立品牌——它与 OPPO 同属于一个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 OPPO 对一加没有持股,也不参与实际管理。
这是刘作虎提出的唯一条件。
成立互联网新品牌是 OPPO CEO 陈明永的想法。他给刘作虎打电话问是否有兴趣,后者应了下来,但提出:必须跟OPPO 分开,独立成立新公司。
这是一场破釜沉舟的尝试。
刘作虎难得踏出了他的安全圈,而这其实也是为了今后的安全——一方面,他认为在公司内部搞创新,难度太大;另一方面,他不想让员工觉得有OPPO的大树依靠,从而失去创业公司的斗志。
不过,此后,OPPO 确实为一加的存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两者共享供应链。OPPO 在东莞自有工厂,一加租用了部分场地——相比多数手机品牌受困于供应链泥沼,一加的包袱轻多了。
甚至,OPPO 还为一加收拾过残局。据《财经》杂志引用一位资深手机界人士的说法:销量不佳的一加X 留下一批库存尾货,最后 OPPO 把其包装成 A30 消化清理了。
当然,OPPO 的助力只是外因。一加得以存活至今,甚至在竞争激烈的2016年取得盈利,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煎熬的
创业的煎熬无处不在:胜利在望的时候,被市场打脸的时候。
刘作虎是在忐忑中走进市场的。
2014年4月,一加海外发布会举办,此后谷歌指数和百度热度一路飙升,到6月,5万台备货已经售罄,刘作虎告诉产品部:追加100万台。
但热度很快又消退了。7月,刘作虎黑着脸砍下30万的单子,又担心剩下的70万台手机卖不出去得关门。他变得暴躁易怒,更多的时候是沉闷,端着水杯在工作区来回走动,若有所思。
这一年终于扛过去了,接下来却是更加艰难的一年。
危机最初是藏在蜜里的。
一加1获得150万台的销量后,素来冷静的刘作虎被冲昏了头脑。
小米第一年的出货量也只有30万部。更令他骄傲的是,一加1的销量60%在海外市场——它搭载了海外用户易于接受的CM系统。向来不吝啬夸赞之词的国外用户给予一加以盛赞,这与国产手机出海难形成了鲜明对比。
捷报之下,振奋的刘作虎试图跳出了安全圈。
于是,2015年,一加先后推出一加2 、一加X,还兴冲冲地发布了耳机,在北京上海开设线下门店。
刘作虎踏空了。
门店成本导致产品定价纠结,而两款手机也遭遇了市场打脸。前者因设计方案评估不足,导致发布后断货一个月,错过市场热度;后者定位为1499的低价机,结果谁都不买单。
一加2的结项聚会上,刘作虎哭得很伤心。他当众检讨自己的过失,一遍一遍说着:对不起公司,对不起大家。
刘作虎在一加的办公室面朝大海,阳光明媚,纯白色主题装修,黑红两色桌椅点缀其中,极简纯净。但更多时候,他愿意泡在研发同事的开放式办公区,他关注每一个产品细节,并享受充分了解的乐趣。
也因为这样,当产品路线出现问题里,他成为首当其冲的责任人。年底,刘作虎发布了《聚焦,再出发》的内部邮件,反思问题,明确“聚焦”。
随着线下门店全部关闭、一加 X 业务线叫停、明确一年一款旗舰机,刘作虎找到了重回安全圈的路。
2016年,一加中规中矩地发布了一加3、一加3T。
“感觉挺顺手,也比较流畅,拍照速度和清晰度一般”,一位3T用户告诉首席人物观。这位追求情怀的90后曾经订购锤子MIL,试用一天后怒而退货,转入一加阵营。
一加3系列的销量尚无官方数据。有媒体称,一加3销量150万台,其中海外市场占70%。而根据分析师潘九堂的说法,一加3/3T的合并销量超过250万台。
尴尬的
邀请刘作虎开创互联网品牌时,OPPO CEO 陈明永大概也没想到:随后三四年的时间里,OPPO 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狠狠还击小米这个让人头疼的颠覆者。
从2013年到2016年,国产手机江湖的战争,又从线上烧回到线下。
互联网模式去魅。颠覆者小米,也捡了传统厂商擅长的打法:建线下门店、找代言人、赞助综艺节目《奇葩说》、铺平面和视频广告。
这是OPPO 擅长的领域。
手握几张王牌:自有工厂、营销大手笔、渠道强劲,OPPO 挺过了互联网带来的中年危机,居然越发光彩起来。今年6月在浙江卫视直播的R11 发布会,更是变成一场财大气粗的群星演唱会。
它有底气。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OPPO增幅达到了132.9%,总销量9940万台,市场占有率6.8%——反观小米,官方拒绝公布2016年手机销量,但有业内人士估算,总出货量应该不超过5000万台。
不过,这场针对小米的血淋淋的反击战里,似乎没有一加什么事。它始终在安静地、专注地做自己,平和得不像一把武器。
这让当年一加创立以对抗小米的初衷,多少显得有些落寂和尴尬。
事实上,当年那批传统厂商孵下的蛋,如今命运早已迥然:
成立最晚的ZUK已被联想放弃,金立关闭了IUNI,努比亚不温不火,唯独荣耀,如同名字一样,成为了华为的荣耀。
相比这几位同期而生的伙伴,刘作虎和一加,倒是活出了另一幅模样。
虽然没有在小米反击战中冲锋陷阵,但他们的存在对于OPPO来说依然有意义。纯线上模式、海外市场,这是一加独有的优势,也是OPPO想要补足的短板。
从即将面世的一加5看来,刘作虎和一加似乎选择了继续在小而美的道路上前行。对于刘作虎来说,这很安全。
做本分的事情,这是他的擅长所在。
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刘作虎总在“不本分”的选择上跌跟头。大学毕业前,他本来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结果因为帮人替考被取消资格,留校察看。
这成为他人生最懊恼的事情。
而2015年,一加冒进的一年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
自此,好好活下去,或许就成为刘作虎对一加最重要的承诺。毕竟,创业维艰,存活才是王道。
本文作者:江岳 来源:首席人物观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