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软件项目
配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扆燕峰  E-Works  综合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分析了科研项目的配置管理现状,阐述了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的区别,指出配置管理在科研项目成果质量的重要作用,从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变更控制、配置状态跟踪,配置审核

科研项目目的是探索未知的知识,要求创新性、系统性、工作完整性。最终目标是样机或学术报告。产品研发的目的是研制新的产品,要求经济效益,解决问题,效率高,可使用性和可重复性。产品研发必须有成果,并能将成果转换成有价值的市场产品。虽然科研项目没有市场和客户方面的压力,但是随着科研项目从单一向复杂转变,科研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涉及到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资料。而且在科研项目进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的研究人员。由于管理技术、管理意识以及管理工具应用并没有与研究的内容与成果一起发展,所以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常会出现科研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在完成的科研任务中也存在与研究计划内容大相径庭或者研究结果没有达到相应水平,研究计划滞后,科研经费严重超支等情况。从这些问题反映出作为支持过程的配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没有得到应用。在科研项目中应用配置管理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但不采用配置管理会引起许多问题,科研成果质量也无法保证,而且使效率低下。
    且前很多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也很少有在科研项目中使用到配置管理。即使有使用到配置管理的科研项目,也只是形式上使用,表现在对配置管理意识上不够重视,配置管理提供资源条件不足,只重视个人技术,而忽视对配置管理控制。制定了配置管理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但无法坚持,配置管理实施效果不佳。有的科研人员无法摆脱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认为配置管理相对麻烦,不能形成入库的良好习惯。
    为此本文提出的在科研项目中借用产品研发的配置管理思路,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使科研管理过程有序化。并介绍科研项目中实施配置管理的策略原则,使项目成员建立起配置管理思维,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和可靠性。
1 科研项目配置管理应用
    目前企业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都会引入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在CMMI中配置管理作为专门的过程域,对其目的有所描述,其目的是通过配置项识别、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等活动,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配置管理包含以下活动.识别配置项、基线的管理、构建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配置管理在产品研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它是项目的支撵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过程。产品研发管理通常从产品规划、立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验证、发布等方面进行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通常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等方面进行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借用配置管理思路,同样要从上述配置管理活动八手。下面主要通过: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配置状态跟踪、配置物理审计这五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科研项目中应用配置管理。确保整个科研项目将会有序的进行,通过对过程的管理保障科研成果的质量。
    1.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在科研项目立项以后就开始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目的是在组织级中明确配置管理的组织与职责,确定配置管理活动和配置管理工具,建立配置库及目录结构,权限设定,配置项识别,基线计划,基线配置项的变更控制,配置项物理审。
    1.1.1 配置管理计划制定依据科研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所确定的进度安排来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涉及到时间进度、资源分配情况等内容。随着科研项目进行。随着科研项目进行,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配置管理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配置管理计划制定或修订后,与负责人及项目干系人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按照配置管理计划进行各自相关的工作任务。
    1.1.2 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配置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同时又和整个开发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有得力的工具辅助。配置管珲工具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依然在快速的发展着。
    目前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主要有Rational ClearCase,StarTeam,SVN等,这些工具各有所长,因而只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一般选择策略如下:①从工具功能选择考虑:是否支持并行开发、异地开发、空间管理、构建管理以及过程管理。②从开发组织考虑:是否有相应的人员和技能来部署、维护以及二次开发。③从预算考虑:是否有相应的预算。
    1.1.3 建立配置库结构科研项目立项以后,配置管理员通过工具建立项目配置库,并初始化“配置库目录结构”(与项目成员共同讨论的结构)。在配置库中建立的目录的名称需与“配置库目录结构”命名一致。
    1.1.4 设定配置库的权限配置管理员根据项目成员的分工来设定项且组及相关人员的配置库的权限,并且负责在项目进行中维护对配置库的权限管理。
    1.2 配置项的标识“配置库目录结构”建立后进行配置项识别,它是获得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过中的识别其相关文件的能力,是配置管理的最小单元,它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文件组成。主要包括:使用的工具、调研报告、项目申报书、项目任务书(合同)、项目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样机、源码、论文、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科技成果鉴定及各类项目组讨论的会议的记录等。配置项识别后就要为其选择标识方案,配置项的标识使配置项被唯一识别,并且标识方案可以显示项目演进的层次结构。通常的方案是数字方案即配置项由名称和数字版本号标识。如SXX-V1.1,英文代表文档的名称,小数点左面的数字代表基线,小数点右边的数字代表由较小更改产生的版本号。

1.3 变更控制在科研项目进行中必然会存在变更,变更控制的不好也必然影响到科研项目的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变更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研究结果符合原计划的要求。因此变更控制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在科研项目进程中通过创建基线控制它的发布和变更。
    其主要包含配置库目录的变更、基线配置项的变更和非基线配置项的变更。
    配置库目录的变更: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配置库目录进行增加、删除、重命名操作。项目配置负责人得到配置库目录变更的请求后,需要调整项目原有的“配置库目录结构”再进行相应的变更。
    基线配置项的变更:对已经基线化的配置项进行变更时,一定要进行变更控制说明,其中包含变更请求说明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批准。变更要考虑对其它配置项尤其是对当前基线配置项的影响及变更的效果:如果变更较大要经过项目组成员或者变更委员会的共同讨论并评估变更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影响。
    非基线配置项的变更,对非基线配置项的变更,一般通过配置管理工具进行相应记录即可,但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由配置管理人员更新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库中任何信息的变更结束后需要通知所有项且成员,确保所有成员都使用的是统一标准的配置库。
    1.4 配置状态报告配置状态报告目的是通过记录配置项的状态以及基线结构和其变更的历史,有助于确定项目的整体完成状态。并使相关人员了解配置和基线的状况。通常报告中包含基线配置项的状态、变更请求是否批准、配置项版本、变更历史、配置物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项目和配置项的关键信息可通过状态报告传递给项目成员,使项目负责人通过跟踪详细的问题报告和各种维护活动,了解到项目整体状态,并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后期的项目计划和工作任务。
    1.5 配置物理审计配置物理审计是科研项目完整性的审计,比如计划类文档是否完整,阶段性研究结果是否完整,专家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项目例会是否都有会议纪要等。配置管理人员需要定期验证项目基线内容的完整性,力图发现和报告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中的发现的问题,并跟踪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及时更正,防止科研项目的结果与计划出现偏差。
2 科研项目实施配置管理的策略原则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实施配置管理不仅仅是要执行上述的配置管理活动,同时还有建立配置管理的思维,加强培训项目成员对配置管理的认识和质量意识,规范他们的科研行为,避免形式主义。下面介绍在科研项目配置管理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原则:
    2.1 加强配置管理认识,强化科研人员意识由于科研人员对配置的管理认识和配置控制意识不高,经常会出现补文件、随意修改版本混乱、人员流动导致开发的继承性的丧失、文件和程序脱节等问题,就会造成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和科研生产效率降低。为了确保质量水平,必须要强化配置管理意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意识到位了,才能重视配置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对科研人员配置管理宣讲培训,使得项目成员树立起配置管理理念,把配置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科研过程之中,同时使科研人员明确相关标准和使用。另一方面在配置管理资源建设中,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相关配置软件进行配置管理平台的建设。
    2.2 规范科研行为,提升科研质量在组织机构中要明确配置管理组织,建立定期检查等监控项目配置管理的机制,加强科研人员配置管理行为约束,使其形成必要习惯。对配置控制做详细的制度规定,对任一件配置项的更改履行规定的申请和审批手续。科研的质量管理不只是科研项目开发完成后的最终评价,而是在开发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包括调研的数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样机、源码、研究报告、成果鉴定等。通过规范行为,加强科研成果质量和可靠性。
    2.3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立和推行配置管理过程中,要以大型、重点类项目的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从规范和精细化配置管理流程入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结合实际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配置管理作业流程。保证科研项目的全过程有标识、有控制、有记录、有审核,达到提高科研项目成果质量的效果。
3 总结
    配置管理作为科研项目中的支持过程,它是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研管理的基石。配置管理能够解决科研团队中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对版本进行了有效控制,还能够支持多人并行的工作,规范了科研过程,使科研成果质量更加可靠,降低了科研项目风险。将配置管理思维完全熟练掌握并到达想要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或几个项目的试点应用,所以必须对所有项目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统一的配置管理平台中规范项目人员行为,提高质量意识。只要所有科研人员共同的努力,就能够确保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与成果质量。

本文作者:扆燕峰 来源:E-Works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