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营销
社会化媒体时期所面对的危机公关
映盛中国    品牌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危机公关在传统媒体时代即已存在,而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影响力空前上升,危机事件本身的破坏性、不可控性更为让人注意,危机公关的紧迫性越来
危机公关在传统媒体时代即已存在,而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影响力空前上升,危机事件本身的破坏性、不可控性更为让人注意,危机公关的紧迫性越来越被重视。由于媒体特性的变化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也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1聚焦冲突与全时段监测

  与危机事件爆发的传播周期同步,企业针对危机事件也同步会有危机公关的启动期和关闭期。虽然每一个危机事件最终都必将会淡化,但是在危机发生时如未充分聚焦,并采取相应的危机公关措施进行处理,危机事件很有可能逐渐升级恶化,对品牌的杀伤性降演成难以估量的结果。

  由于一开始对危机事件的不重视导致的品牌严重受损事件屡见不鲜,在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之时,众口相传不仅使得信息传播速度飞快,而且让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危机爆发的时间点,从而,对舆情的监控必须全时段展开,7*24的监测模式已经被全行业认可。

  2分级管理与整合覆盖

  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相关信息量的空前巨大,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每日舆情监测过程中可能跟踪到上百乃至上千条用户抱怨或者负面信息。将这些信息完全平复处理,成本将会相当庞大,因而需要对危机信息的杀伤力设定一个标准量分级分析。这个标准量的设定为参考危机事件对品牌的杀伤程度而定,针对不同的级别,处理措施轻重缓急也相应不同。

  同样由于社会化媒体信息量的空前巨大,其中单一一个平台(如微博)的信息量可能就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时代各种公共舆情信息的总和,这样不免容易诱导企业对舆情监控集中着力于最活跃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流动实际上是一个口口相传的方式,故而跨越平台传播已是常态,唯有全媒体整合式的监控所有的信息,才有可能最及时的把握到危机的源头。

  3危机预案与危机应变

  由于负面信息爆发的速度极快,可能爆发的范围不确定,待到危机爆发之后再做危机公关方案会由于事件的紧迫性、复杂性很难做出正确而完整的判断,所以根据对具体危机事件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前组建一支危机公关预警队伍,预备不同的危机预警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面对危机事件爆发之后必须对其产生来源、传播特点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前准备危机预警方案在此时往往不合时宜。现在许多失败的危机公关事件往往不是企业不重视,或者反应不及时造成的,而是对受众态度的分析不准等原因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导致负面舆情的愈演愈烈。

  4坦诚态度与消弭误解

  坦诚的态度是危机公关首要的重点已经为危机公关的共识,诚然,传播者与受众口口相传的特点,态度的坦诚是传播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原则,但是所有的坦诚沟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消弭误解。社会化媒体发展到现在,由于一部分社会环境原因,受众并不会轻易相信危机公关过程中企业发出的澄清事实的声音。反而由于泛娱乐化的舆论特点,针对企业发出的声音进行曲解恶搞的病毒化传播也时有发生,使得负面舆情更加恶化。

  所以面对危机事件,企业在第一时间消弭误解过程中语言既不能蛮横武断,让受众产生未受到尊重的感觉,又要有给力到位,符合网民的心态、语言特点。

  5危机事件长尾监测

  长尾理论本身在公关传播过程中已经收到广泛认可,因而危机事件的传播也是有长尾的特性,同一危机事件的反复也时有发生,针对以往发生的危机事件,形成危机记忆关键字,在长期的监测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沟通,分析、反馈,这不仅是对受众负责的态度,而且也在不断监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更圆融的处理连带信息。

  危机事件本身爆发力极强,可变性有极高,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膨胀过程中病毒式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要求在危机公关过程中必须全面而谨慎,恰如其分的处理,本身能够为企业保护甚至营造更好的口碑,莫让危机公关本身成为危机更是需要警惕。

本文作者:映盛中国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