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管理初探    
 1 企业研发管理的特征

    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涉及到两个方面:研究(Research)和发展(Development),包括所有科研与技术发展工作。研发管理(R&D Management,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就是在研发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研发工作进行的组织管理、团队建设、流程设计、计划管理、绩效管理、成果管理等活动,过程中涉及到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以保证研发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企业研发管理不同于生产经营管理,其具有下列特征:

    ①复杂性。研发项目一般由多个部分组成,工作跨度大,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研发中遇到的问题;研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未知因素,而每个因素又常常带有不确定性;同时还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个临时的组织内,在成本、工作进度、技术性能等较为严格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研发目标。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对研发活动的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并且复杂性与一般的生产管理有很大的不同。

    ②创造性。研发管理的本质是组织与控制一次性的工作,因而研发管理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这也是与一般的重复性管理工作的主要区别。研发活动具有积累继承性,需要沿用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同时研发又具有综合性,需要依靠和综合多种学科的成果,将多种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研发活动的质的飞跃。因此,对研发的管理要有灵活性与创造性,要能灵活地把研发中的各种资源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各种资源与科学技术的利用效率,加快研发的速度和提高研发成功的概率。

    ③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商业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所有的产业都经历着实质性的变革。同时,组织外部的新技术、新机会的出现给企业现有的经验优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企业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可能不复存在。因此,在动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环境下,企业的研发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研发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会越来越多。

2 企业研发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竞争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和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取各种资源或技术并将其集成和转化为企业技能或产品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和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企业各个环节处于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转的能力。企业的研发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协调组织产生一种新的技术或工艺的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2.1 研发活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变的法则,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首先要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有竞争力的产品则是以企业的优势技术为基础的。企业通过研究与发展,可以开发出性能高、经济性优异的产品,去开辟新市场,占领并扩大原有市场。同时,研发出的独特的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储备不断进行研发的潜力,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有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科技成果,而研发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创造出这些潜力。R&D的层次决定着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和收益率。一般说来,新产品开发中R&D活动的层次越高,新产品的生命力就越强,企业竞争力也越强。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获取新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仍然要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是否拥有有生命力的主导产品上的,而主导产品则是以企业核心技术为基石的。所以,一般说来,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发展的历史。

    2.2 研发是企业获得核心技术的主要途径

    核心技术是指通过开发新产品能为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市场前景广阔又能获取丰厚利润的技术或工艺手段。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设备,掌握的方法、诀窍、经验以及队伍的协同作用等。其中,绝大多数要素主要是在R&D的实践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可以轻易获取的。核心技术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利润的剧增,投入力度的加大,技术人才也会越来越多,新产品会不断出现,继而带来市场的不断扩展和销售额的不断攀升,最终形成“新技术(产品)一核心技术(技术能力)一利润(市场一新技术(产品)”的良性循环。

    2.3 研发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来自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增加,著名经济学家戴维斯认为,随着R&D投入的增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创新活动会频繁出现而且不断增加。R&D是实现企业规模收益的前提。

3 企业研发管理的实施对策

    3.1 加强企业研发团队的建设

    R&D作为一种探索开创性的组织活动,往往是由一些具备不同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人员组合成一个团队,运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完成的。R&D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团队的功能状态与活动效率,关系到R&D活动的成败与团队目标的实现。R&D团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

    以战略为总体出发点,卓有成效的研发需要在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基础上组建优秀的研发团队来完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研发团队就有什么样的研发成果。卓越的研发团队由3个因素决定:团队中的个人、团队机制和团队文化。

    研发流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均以研发团队为中心展开,围绕着研发团队,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条件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研发流程计划,研发实施过程中,在战略的指导下,展开绩效、成果、风险、成本等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也将对研发战略的后期调整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3.2 企业研发计划的制定

    企业R&D计划的制定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3种方式。

    ①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先确定企业的市场业务战略,根据业务战略的需要制定企业的研发战略,根据研发战略的要求制定企业中长期R&D计划。这种方式的优点是R&D计划可以很好地与研发战略相结合、反映研发战略的意图,缺点是可能会导致R&D计划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当前业务工作的技术需求,造成R&D计划与企业业务的脱节。

    ②自下而上方式是指R&D计划是先由基层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科技管理部门经过汇总、协调形成年度R&D计划;对R&D计划进行内容上的提炼形成研发战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R&D计划与企业市场业务实际结合紧密,但由于缺乏业务战略和研发战略的总体指导,可能会导致R&D计划的前瞻性不够,计划总体上缺乏明确的发展主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③混合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R&D计划的制定中一方面要接受业务战略和研发战略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市场业务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R&D规划中也考虑企业当前业务的技术需求,无论是在项目安排还是资金分配上,为短期的技术课题留有一定空间,使R&D计划能够解决业务上的现实技术问题。混合方式是制定R&D计划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3.3 企业要建立研发激励机制

    建立企业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并创建体现技术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需要。国外成功企业的发展说明,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员工的研发成果进行奖励是对员工劳动的一种鼓励与肯定,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与财富。比如,对在企业研发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合理分配知识产权开发利用收益;对掌握技术核心的员工可实行持股计划等。

    3.4 企业要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形成互补与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实现双赢。企业具有生产的优势,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研发的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既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得以产业化、商品化,又使企业运用研发成果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总体上提高了生产率。

    3.5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知识成果的信息系统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环节。企业自身要建立网络化的研发成果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有关研发成果的情报信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构建的有关知识产权、专利的信息网络,重点研究有关研发成果的文献,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可以预测行业市场的动态走向,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向以及国内外有关技术成果的申请状况,这样不但可以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联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