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云计算
云计算改变IT的时代正在来临
网友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提到 http://portal.vsharing.com/module/27644.html target=_blank company

提到云计算, 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那是相当给力的。没错,云计算热潮席卷着整个IT业界,各家厂商纷纷谋划自己未来的云之路。一开始云计算更多的是被认为“神马 浮云”、“晕计算”,而现在,云计算已经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实践,逐渐的让人们感受到”云“并不是那么遥远,IT上空的这朵云也正在”守得云开见月明 “。

云计算的起源及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起源,我们最熟悉并且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Google是云计算的提出者和先行者,所谓的“云”其实就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资源池。而搜索引擎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云计算应用。

另外一种说法是关于Sun的,公司在创立之初的理念和口号就是“网络就是计算机”,此理念与云计算是不谋而合。而这一口号也一直是Sun引以为豪的,凭借这一点,Sun认为自己是云计算思想的真正最早提出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云计算这个概念的直接起源来自Dell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亚马逊EC2产品和Google-IBM分 布式计算项目。亚马逊EC2产品起始于2006年,是现在公认最早的云计算产品,但那时他们被命名为“Elastic Computing Cloud”,即弹性计算云,只有个别报道无心或者是某种失误称之为“Cloud Computing”。最早从企业层次提出Cloud Computing的,则是Dell。

当然,我们也无从判断上面哪一种说法才是所谓真正的云计算的起源,就象大家对云计算的定义也是说法不一,根据Wikipedia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能够按需扩展和使用,可以按使用量付费,并且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

也许你看着上面的定义觉得晦涩难懂,下面这个比方就很通俗易懂了,“就象我们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对 于云计算的定义和理解,每家厂商会有不同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这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从云计算火爆的程度来看,它已经成为未来不可阻档的 IT产业发展趋势,已经被赋予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可能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深刻的变革。

让数字来说话 云计算商机巨大

2010年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云计算还是一项有待成熟的技术,但行业观察家和专家们都预测称2010年将是云计算元年。

第一位 云计算已连续多年入选Gartner每年发布的战略技术榜单。在对2010年技术趋势预测中,IDC、Gartener调研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云计算列在了首位。

64亿美元 IDC日前预计,2014年云计算将给全球服务器厂商带来64亿美元营收。

1488亿美元  Gartner在6月下旬发布的一份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云服务收入预计将达到683亿美元,与2009年58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增长16.6%。该行业到2014年预计收入将达到1488亿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1120亿美元 Gartner预计在未来5年内,企业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上的累计花费将达1120亿美元。

600亿元  国内统计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67.31亿元,比2009年的92.23亿元同比增长81.4%,预计到2012年将突破600亿元。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处在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十二五  我国政府极其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在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中,重点提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而云计算和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一起被作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云计算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它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利润,谁一旦掌握了云计算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够真正控制互联网的庞大用户,从而获取丰厚回报,在这场利益的诱惑下,一场基于云计算的较量已经悄然上演。

云计算产业链分析

每家厂商都在盯着云计算这块蕴含着巨大含金量的蛋糕,任何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 羹。而云计算这个产业链也是非常庞大,渗透到了从上到下的各个环节,不同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均有动作。有业内人士认为,“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环环相 扣,好比一个“金字塔”的模型:处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是基础设施层,随着虚拟化等技术的成熟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IaaS云基础设施服务,这是所 有应用和平台的基础,也是“云计算”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基于基础设施之上的是为应用开发提供接口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平台层的PaaS服务;处于金字塔顶端 的是应用层,提供在线的软件服务即SaaS服务,这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处于不同产业链的各个厂商:

基础设施提供商

IBM:从15年前的电子商务概念,到随需应变,再到智慧地球,被公认为是概念大师的IBM一直引领着产业浪潮, 对于云计算也不例外。2007年高调启动“蓝云”计划,推出一系列云计算产品。2008年,IBM在云计算领域的累积投入超过10亿美元,将其云计算产品 和服务扩展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市场。为了进一步抢占全球云计算市场,从2009年开始IBM加大了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推出了6+1解决方案,包括 软件开发测试云、SaaS云、创新协作云、高性能计算云、云计算IDC、企业云等6种云环境,旨在帮助各类企业解决所需计算资源问题。

DELL: 在云计算方面,戴尔的规划是先主打服务器产品,搭造云计算基础架构,然后同时通过收购相关云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出云相关的服务,占领市场。

HP:有着健全的软硬件产品线,和IBM实力不相上下,但在云计算方面显得有些低调,惠普对于云计算的愿景就是,“一切皆服务(EaaS)”——通过EaaS,几十亿用户可以通过几千家服务提供商和几百万个服务器,访问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服务。

Sun:号 称业界只有自己和IBM有能力提供全面的云计算产品。大约20年前,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网络就是计算机”。在去年的开源开发者大会上,Sun展示了最新的开放式云计算平台(Open Cloud Platform),并且发布了面向开发者、学生和新兴企业的“Sun Cloud (Sun云)计划”。
世纪互联集团云快线:作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是云计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云快线已经在这个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8年底, 其成功研发出的CloudEx弹性计算平台已经开始推广及应用,在当前阶段,中小企业成为其第一批尝试者。

云计算平台提供商

微软多 年来统治用户桌面系统的霸主,云计算的出现使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不逆潮流否定云计算,微软提出“云+端”的云计算理念构想,试图在进军云计算的 道路上自己的传统地盘也不会丢失。微软发布的云计算平台称为Azure Service Platform,包括三个版本,分别为公共版、个人消费版和政府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更是表示,到2011年,微软约90%的员工从事各种云计 算工作,这足见微软对云计算的重视,希望成为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以及反击亚马逊和谷歌等云计算竞争对手的决心。

VMware:作为X86虚拟化领域的领导者,VMware进入云计算领域是理所当然,在产品方面,VMware拥有丰富的虚拟化及数据中心管理软件资源做后盾。

红帽红帽新推出的企业虚拟化 2.2版本将首当其冲的成为红帽云计算搭建的基石,并表示他们并不是要让企业直接过渡到云计算模式,而是希望通过红帽的云解决方案和技术帮助企业逐步的、渐进的想云模式演进。

云服务提供商

Amazon:人 们对于亚马逊的印象,更多的只是一个卖书的电子商务网站。但没想到,在云计算领域却是一个先行者,也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者。Amazon的云服务是建立在其 强大的数据中心和软件基础上的,其初衷是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现在,大名鼎鼎的弹性云计算环境(EC2)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相当高的知名 度,用户的数据中心外包,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没有固定的投资成本——Amazon的这些特点都接近云计算的核心涵义。

Google:最早提倡和实践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之一,其互联网搜索服务就建立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之上。该公司提供的Google文档等多种应用都是基于云计算环境。Google云计算目标并不只在于个人用户,它的野心在于覆盖从个人用户至企业用户的广大空间。

Salesforce: “End of Software”,这句十年前提出的理念可谓Salesforce对云计算的最早的告白。作为典型的SaaS体系代表, Salesforce已基本全力进入云计算领域。由于SaaS技术和应用理念与云计算有着很多共通点,其推出的产品就是原来SaaS产品的云计算翻版,从 这一点上来说,更早一步占领了云计算的先机。

再美的云也要落地应用

云计算概念从2007年年底横空出世,经过2008年的培育,2009年被有些专家称为云计算商用之年,直至今年能看见各个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精心烹饪的“云”大餐。而一部分用户对于云计算的态度,也从当初的怀疑到现在的逐步接受并开始应用,云计算正逐渐在国内落地应用。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