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IT治理
中小企业数字信息化研究
李定川  E-Works |     编辑:德仔   图片来源:网络
一、数字化企业的特点 数字化(网络和智能)、知识化和创新化是数字化企业的主要特点,数
一、数字化企业的特点
    数字化(网络和智能)、知识化和创新化是数字化企业的主要特点,数字化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数字化和知识化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创新。数字化企业不等同于企业数字化,数字化企业按数字经济(知识经济)规律运作,其运作模式与经营理念都较以前的企业形态有根本的改变。数字化企业以企业链(或企业群体)的方式存在,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模块化为虚拟企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建立数字化企业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符合数字经济(知识经济)规律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总之数字化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 数字化

    知识经济又称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首先是企业的信息数字化,并以此实现高度企业集成。数字化企业充分利用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进行虚拟产品设计和制造,支持产品和过程的创新。数字化企业特别关注企业的数字化运作和知识的高度集成,以支持企业创新。

    2.网络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高度共享、迅速传播的时代。网络化包括企业内的网络化和企业间的网络化,网络化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成提供必要条件。数字化企业是架构在网络之上的虚拟企业,可以广泛利用各种企业和社会资源。

    3.智能化

    数字化企业处于不断“学习、记忆、适应、优化”的状态,能够按特定的行为规则和知识,进行自组织和自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数字化企业的适应和鲁棒性,使其保持全局协调一致。

    4.敏捷化

    信息高速公路将全球联结在一起,必然导致竞争的剧烈化、多变化和混沌性。为了应付这种剧烈竞争并从中获益,知识型制造企业的敏捷化是必要的。敏捷化的特征是: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市场的机遇,快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响应;缩短产品从概念到上市的时间;能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5.集成优化

    数字化企业将数字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知识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6.虚拟化

    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数字化企业可以将各种具有不同特长的企业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将供应商、用户和合作伙伴融为一体,共同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二、数字化企业的组成

    1.数字化企业创新系统

    创新是数字化企业的灵魂,是数字化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字化企业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结合先进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技术,建立数字化企业创新系统,支持企业的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架构在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知识库和数据仓库之上的数字化运行系统、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和数字化企业人机综合集成系统是企业数字化支撑环境的核心。传统的企业集成系统利用已有的信息来执行规定好的业务过程,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集成,应该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环境,企业创新活动仍然单纯由人手工来完成。创新就是知识的运用和再生的过程,如产品创新就是将新的知识或已有的知识用于产品上。数字化企业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创新,需要有一个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挖掘不同来源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分类,通过有效的知识形式化表达手段,使设计、制造和管理知识数字化、模型化,并使知识可视化和形象化,以便于知识的共享和利用。通过人机综合集成系统使具有各种知识的人、运行系统和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融为一体,并支持他们的协同工作。实质上,数字化执行系统、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和人机综合集成系统这三个逻辑上分离的系统在物理上高度耦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通过三个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企业的全局优化。

    2.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

    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是对CIMS运行系统(包括设计、制造、质量和管理等分系统)的提升和发展。除继承CIMS运行系统的集成优化外,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在横向强调协同,在纵向强调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主要处理内容的数字化协同研发、采购、制造、管理和营销综合集成系统。

    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架构于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上,与以知识处理和知识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相融合。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的由以下部分组成:

    1)企业建模;

    2)数字化采购;

    3)数字化协同研发;

    4)数字化制造;

    5)数字化协同商务;

    6)数字化营销;

    7)企业应用集成。

    其中由企业建模系统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过程;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协同研发、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协同商务和数字化营销是支持企业业务过程的核心系统,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将对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应用系统、遗留系统和组件进行集成。与传统的企业运行系统进行比较,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可重构性

    利用柔性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和构件技术,使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具有“即插即用”和“插件兼容”的特点,使得系统可以动态适应业务过程的变化。

    2)协同性

    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利用因特网,支持员工、客户和供应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协同开发、生产和管理产品,提供产品信息跨企业共享和交换,并允许跨企业的协作的环境。

    3)以知识为核心

    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的主要处理对象是知识。系统与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相融合,可以创造知识、存贮知识、利用知识,实现知识的广泛共享。

    4)虚拟性

    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支持虚拟制造,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型来模拟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是设计和制造知识的内化。

    3.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

    创新过程是发现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知识的过程。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技术的集合,它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发现和获取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并数字化和模型化,以有效地存贮和利用知识,实现知识转移和共享;通过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和人机综合集成系统,将具有各种知识的人和组织联系起来,并支持他们的协同工作和创新活动。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在物理上可以与运行系统紧密结合,形成支持创新的基于知识的运行系统,如基于知识的设计系统、基于知识的管理系统和基于知识的营销系统等。数字化辅助创新系统由以部分组成:

    1)知识库

    将企业各种知识(包括产品知识、文档资料、研究报告、专家资源、社会资源及竞争对手信息等)进行结构化存贮和管理。

    2)知识获取平台

    提供知识挖掘、总结、创造和完善的环境。

    3)知识表达平台

    知识表达平台提供对知识重新整合、并对知识结构化和形式化的平台,使人和系统便于查询、利用和管理知识。

    4)知识转移平台

    为知识在企业内或企业间转移、在人与系统间的转移、在不同过程和产品间的转移提供平台。

    5)知识使用平台

    为知识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应用环境。

    6)创新工作流管理系统

    管理知识的获取、表达、转移和使用过程。

    7)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4.数字化企业人机综合集成系统

    数字化企业人机综合集成系统采取以人为中心、人机一体的技术路线,人与机器处于平等合作的地位,人机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各自执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人与机器共同认识、共同感知、共同决策、共同工作。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人在系统中的重要性,重新安排人与机器的位置,突破现有系统将人排除在外的旧格局,研究新型的人机关系,将人机融为一体。

    5.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

    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是支持数字化企业运行系统、辅助创新系统和人机综合集成系统的统一支撑平台,解决底层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提供网络应用软件基础支撑平台。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屏蔽底层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异构性和复杂性,简化网络化应用的开发、管理和维护,实现异种机、异种操作系统、异构网络、异种数据库之间透明的服务和管理;连接Intranet/Internet环境下各种计算资源,基于XML等Internet协议标准和数字化企业相关标准,支持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各服务节点之间的交互和信息交换,实现广泛的信息共享、集成和应用集成、互操作。

    WEB服务为网络化应用提供公共应用服务设施,构成网络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和服务的公共服务支持。这些公共核心服务是高度分布可编程的,可以连接独立的计算机、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和各种应用服务器以及因特网。通过对这些公共核心服务的个性化再设计并应用到自己的软件产品中,可以使得应用开发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真正的业务逻辑开发上,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通过网络化与数字化平台,这些服务将使网络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和服务更简单、更为个性化且更有效。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建立在构件和复用基础上,基于构件复用、集成组装方式为网络化软件开发和运行提供了基础。智能网络接口使桌面PC、在线电子书、PDA、数字电视与机顶盒、游戏终端、3G手机、寻呼机多种类型的终端从因特网上方便地获得一致性的服务和全新的应用体验,智能化的、自然的交互界面是其中的关键。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是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叠加,中国在建设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时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我国的工业化是从50年代成套引进原苏联的成套工厂、生产线开始的。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使我们逐步形成了飞机、坦克、舰艇、汽车、机床、发电、电子、通讯、交通、冶炼、采矿等现代化工业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但是,国内产品过剩、资金积压,现有生产能力放空、生产职工下岗,日新月异的进口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相当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乏力等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一方面约半数的生产能力闲置,而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先进技术装备,有2/3还依赖进口。

    面临新世纪的国际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全面而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巨大提高是举世瞩目的,但在科技竞争力方面的发展则不如人意。1996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28位,并且在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同时,科技国际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八大类指标中唯一连续下降的指标。此外,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和企业研发人数均排列世界第4位,而科研与企业研发国际竞争力分别为第32位和第21位。从企业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大都仍处于仿制阶段。这严重限制了企业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

    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变化,中国已经失去了重复发达国家老路来发展传统工业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工业化内涵的变革,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创造了大量的机遇:

     一是数字化技术为后来者开辟了新大陆,又降低了后来者进入竞争的成本。

     二是数字化技术为产业的融合与转变创造了更多追赶的机会,为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三是围绕内容与服务的竞争使知识和智慧成为制胜的决定因素,我国丰富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潜力和优秀的文化财富将获得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作者:李定川 来源:E-Works |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