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云计算
VisualBasic.NET实现双检锁(DCL)模式
佚名  yesky.com  综合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介绍了称为双检锁(Double-Check Locking简称DCL)模式的代码模式,它的工作原理及其在Singleton(单例)模式及Multiton(多例)模式中的应
 本文介绍了称为双检锁(Double-Check Locking简称DCL)模式的代码模式,它的工作原理及其在Singleton(单例)模式及Multiton(多例)模式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DCL模式在Visual Basic.NET和C#语言中的实现。其中Visual Basic.NET的源代码可以在文中看到,C#的源代码在附录中给出。

  本文假设读者熟悉Visual Basic.NET或C#的多线程概念、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UML基本图标。

  DCL模式(Double-Check Locking Pattern)有时又称作双检模式(Double-Check Pattern),只有在多线程的环境中才有用。它是从C语言移植过来的。在C语言里,DCL模式常常用在多线程环境中类的迟实例化(Late Instantiation)里。

  DCL模式通常与Factory模式一同使用,用来循环使用产品对象。如果读者熟悉Singleton(Singleton)模式的话,DCL模式可以使用到"懒汉式"的Singleton模式里面,用来提供唯一的产品对象。通过进一步推广,可以使用到Multiton模式和Flyweight模式里面。

  从Factory模式谈起

  为了解释什么是DCL模式,还是从Factory模式谈起吧。

  在下面的类图中,工厂类Factory0有一个共享方法GetInstance()用来提供产品类Product的实例。


图1、一个由工厂类与产品类组成的系统。

  Factory0的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Factory0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Factory0类的源代码

  显然,只要调用GetInstance()方法就会得到Product类的实例,每一次调用得到的都是新的实例。Product类特别提供了计数的方法,通过调用GetCount()方法就可以得到Product所有实例的总数。

Public Class Product
Private Shared count As Integer = 0

Public Sub New()
 count += 1
 System.Console.WriteLine("Product number {0} is created.", count)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Count() As Integer
 Return count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2、产品类Product的源代码

  但是如果产品类的实例必须循环使用,而不能无限制创建的话,工厂方法GetInstance()的内容必须改写,以实现必要的循环逻辑。而最简单的循环逻辑,就是重复使用单一的产品类实例。比如下面的源代码就实现了单一产品类实例的逻辑:

Public Class Factory1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3、工厂类Factory1的源代码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吧?如果已经创建过Product类实例的话,就返还这个实例;反之,就首先创建这个实例,将之记录在案,然后再返还它。

  写出这样的代码,本意显然是要保持在整个系统里只有一个Product 的实例;因此才会有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的检查。不很明显的是,如果在多线程的环境中运行,上面的代码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Product对象被创建出来,从而造成错误。

  在多线程环境里,如果有两个线程A和B几乎同时到达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的外面的话,假设线程A比线程B早一点点,那么:

  1. A会首先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块的内部,并开始执行New Product()语句。 至此时,instance变量仍然是Nothing,直到线程A的New Product()语句返回并给instance变量赋值。

  2. 但是,线程B并不会在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语句的外面等待,因为此时instance Is Nothing是成立的,它会马上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块的内部。 这样,线程B会不可避免地执行instance = New Product()的语句,从而创建出第二个实例来。

  3. 下面,线程A的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执行完毕,instance变量得到了真实的对象引用, (instance Is Nothing)不再为真。第三个线程不会在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块的内部了。

  4. 紧接着,线程B的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也执行完毕,instance变量的值被覆盖。但是第一个Product对象被线程A引用的事实不会改变。

  这时,线程A和B各自拥有一个独立的Product对象,而这是错误的。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到程序执行的结果,可以运行下面的客户端代码:

Private Sub Run1()
 Dim o As Product
 o = Factory1.GetInstance
 System.Console.WriteLine("Total number of objects created: {0} ", o.GetCount)
End Sub

Private Sub btnCreate1_Click(…) Handles btnCreate1.Click
 Dim t(9) As Thread
 Dim count As Integer

 For count = 0 To 9
  t(count) = New Thread(AddressOf Run1)
  t(count).Start()
 Next
End Sub
代码清单4、客户端的源代码

  另外在Factory1的GetInstance()方法的第一行加入:

Thread.Sleep(10)

  的语句,相当于模拟一个冗长的产品创建过程,使得最早进入的线程等待后面的线程,从而凸显现多线程的问题。

  上面的客户端代码使用了10个线程同时调用工厂方法,然后调用产品的计数方法,打印出产品类的实例总数。如果读者运行一下这些代码的话,就会发现,工厂方法会创建出远多于1个的产品实例,在笔者运行这段代码时,系统整整产生了9个产品实例。

  因此Factory1作为循环使用产品实例的工厂在多线程环境中是失败的。使用类似于代码清单4的客户端进行试验的话,可以看出系统自始至终仅仅创建了一个产品实例。
 本文介绍了称为双检锁(Double-Check Locking简称DCL)模式的代码模式,它的工作原理及其在Singleton(单例)模式及Multiton(多例)模式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DCL模式在Visual Basic.NET和C#语言中的实现。其中Visual Basic.NET的源代码可以在文中看到,C#的源代码在附录中给出。

  本文假设读者熟悉Visual Basic.NET或C#的多线程概念、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UML基本图标。

  DCL模式(Double-Check Locking Pattern)有时又称作双检模式(Double-Check Pattern),只有在多线程的环境中才有用。它是从C语言移植过来的。在C语言里,DCL模式常常用在多线程环境中类的迟实例化(Late Instantiation)里。

  DCL模式通常与Factory模式一同使用,用来循环使用产品对象。如果读者熟悉Singleton(Singleton)模式的话,DCL模式可以使用到"懒汉式"的Singleton模式里面,用来提供唯一的产品对象。通过进一步推广,可以使用到Multiton模式和Flyweight模式里面。

  从Factory模式谈起

  为了解释什么是DCL模式,还是从Factory模式谈起吧。

  在下面的类图中,工厂类Factory0有一个共享方法GetInstance()用来提供产品类Product的实例。


图1、一个由工厂类与产品类组成的系统。

  Factory0的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Factory0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Factory0类的源代码

  显然,只要调用GetInstance()方法就会得到Product类的实例,每一次调用得到的都是新的实例。Product类特别提供了计数的方法,通过调用GetCount()方法就可以得到Product所有实例的总数。

Public Class Product
Private Shared count As Integer = 0

Public Sub New()
 count += 1
 System.Console.WriteLine("Product number {0} is created.", count)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Count() As Integer
 Return count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2、产品类Product的源代码

  但是如果产品类的实例必须循环使用,而不能无限制创建的话,工厂方法GetInstance()的内容必须改写,以实现必要的循环逻辑。而最简单的循环逻辑,就是重复使用单一的产品类实例。比如下面的源代码就实现了单一产品类实例的逻辑:

Public Class Factory1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3、工厂类Factory1的源代码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吧?如果已经创建过Product类实例的话,就返还这个实例;反之,就首先创建这个实例,将之记录在案,然后再返还它。

  写出这样的代码,本意显然是要保持在整个系统里只有一个Product 的实例;因此才会有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的检查。不很明显的是,如果在多线程的环境中运行,上面的代码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Product对象被创建出来,从而造成错误。

  在多线程环境里,如果有两个线程A和B几乎同时到达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的外面的话,假设线程A比线程B早一点点,那么:

  1. A会首先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块的内部,并开始执行New Product()语句。 至此时,instance变量仍然是Nothing,直到线程A的New Product()语句返回并给instance变量赋值。

  2. 但是,线程B并不会在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语句的外面等待,因为此时instance Is Nothing是成立的,它会马上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块的内部。 这样,线程B会不可避免地执行instance = New Product()的语句,从而创建出第二个实例来。

  3. 下面,线程A的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执行完毕,instance变量得到了真实的对象引用, (instance Is Nothing)不再为真。第三个线程不会在进入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语句块的内部了。

  4. 紧接着,线程B的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也执行完毕,instance变量的值被覆盖。但是第一个Product对象被线程A引用的事实不会改变。

  这时,线程A和B各自拥有一个独立的Product对象,而这是错误的。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到程序执行的结果,可以运行下面的客户端代码:

Private Sub Run1()
 Dim o As Product
 o = Factory1.GetInstance
 System.Console.WriteLine("Total number of objects created: {0} ", o.GetCount)
End Sub

Private Sub btnCreate1_Click(…) Handles btnCreate1.Click
 Dim t(9) As Thread
 Dim count As Integer

 For count = 0 To 9
  t(count) = New Thread(AddressOf Run1)
  t(count).Start()
 Next
End Sub
代码清单4、客户端的源代码

  另外在Factory1的GetInstance()方法的第一行加入:

Thread.Sleep(10)

  的语句,相当于模拟一个冗长的产品创建过程,使得最早进入的线程等待后面的线程,从而凸显现多线程的问题。

  上面的客户端代码使用了10个线程同时调用工厂方法,然后调用产品的计数方法,打印出产品类的实例总数。如果读者运行一下这些代码的话,就会发现,工厂方法会创建出远多于1个的产品实例,在笔者运行这段代码时,系统整整产生了9个产品实例。

  因此Factory1作为循环使用产品实例的工厂在多线程环境中是失败的。使用类似于代码清单4的客户端进行试验的话,可以看出系统自始至终仅仅创建了一个产品实例。
关于DCL模式的讨论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技巧的读者必定会有很多问题,诸如第一次检查或者第二次检查可不可以省掉等等。回答是,按照多线程的原理和DCL模式的预想方案,它们是不可以省掉的。

  首先,如果省略了第一次检查,那么工厂方法就变成下面这样: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位置1
 '位置2
 m.WaitOne()
 '位置3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位置4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m.ReleaseMutex()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代码清单7、省略了第一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工厂方法

  这就造成不论产品实例是否存在都会在位置2等待的情况,也就是等于没有优化前的线程安全的工厂方法(参见代码清单5),虽然并没有错误地产生多于一个的产品对象,但也没有达到优化的目的。

  其次,如果省略了第二重检查的话,工厂方法模式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位置1
 '位置2
 m.WaitOne()
 '位置3
 instance = New Product()
 m.ReleaseMutex()
End If
Return instance
代码清单8、省略了第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工厂方法

  这是否可以呢?同样假设线程A和B作为第一批调用者同时或几乎同时调用静态工厂方法。

  1. 因为线程A和B是第一批调用者,因此当它们进入此静态工厂方法时,instance变量是Nothing。因此线程A和B会同时或几乎同时到达位置1。

  2. 假设线程A会首先到达位置2,并进入m.WaitOne()而到达位置3。这时,由于m.WaitOne()的同步化限制,线程B无法到达位置3,而只能在位置2等候。

  3. 线程A执行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使得instance变量得到一个值,即对一个Product对象的引用。此时,线程B只能继续在位置2等候。

  4. 线程A退出m.WaitOne(),返回instance对象,退出静态工厂方法。

  5. 线程B进入m.WaitOne()块,达到位置3,线程B执行instance = New Product()语句,使得instance变量得到一个新值,B退出静态工厂方法。

  因此线程A和B创建了两个产品类的实例。换言之,没有第二重检查是不可以的。

  DCL模式在Singleton模式中的应用

  Singleton模式描述的是只有一个实例的类,这个类叫做Singleton类。Singleton类自己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唯一实例。一般情况下,Singleton模式多使用在多线程环境中,这使得线程同步化变得非常重要。

  根据Singleton类的实例创建方式的不同,Singleton模式的实现可以分成两种:"饿汉式"和"懒汉式"。"懒汉式"Singleton模式会在工厂方法被调用的时候判断是否需要创建产品的实例:如果实例已经存在了,就直接返还这个实例,反之就首先创建一个实例,再存储起来,然后返还这个实例。

  熟悉Singleton模式的读者应该可以注意到,DCL模式可以使用到"懒汉式"的Singleton模式中。实际上,Singleton类就是DCL模式的特殊情况,只要把工厂类与产品类合并就可以得到Singleton类。请参见下面的UML类图。


图2、一个Singleton类

  下面就是这个Singleton类的源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Singleton
Private Shared m As Mutex = New Mutex()

Public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Singleton
Thread.Sleep(10)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m.WaitOne()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End If
m.ReleaseMutex()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9、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DCL模式的推广

  上面所介绍的DCL模式的实现都是基于一个最为简单的逻辑,也就是单实例逻辑。这一逻辑还可以进一步推广成为更为一般的循环逻辑。

  比如工厂对象可以控制产品类实例的数目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为1时,就成为单实例逻辑;大于1时,就成为多实例逻辑。

  如果产品对象是有状态的,工厂对象虽然不控制产品类实例的数目,但是却根据产品对象的状态循环使用产品类实例,比如对应每一种状态的产品类实例最多只允许一个(或N个),等等。

  
问答题

  第1题、使用Mutex改写代码清单5。
  第2题、使用Monitor改写代码清单5。
  第3题、使用SyncLock改写代码清单5。
  第4题、使用Monitor改写代码清单6。
  第5题、使用SyncLock改写代码清单6。
  第6题、使用Monitor改写代码清单9。
  第7题、使用SyncLock改写代码清单9。

  问答题答案

  第1题答案、Mutex改写同步化代码清单5,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Factory2A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rivate Shared m As Mutex = New Mutex()

Private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Factory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m.WaitOne()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m.ReleaseMutex()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0、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2题答案、Monitor对象提供针对一个资源对象的同步锁。使用Monitor对象改写代码清单5,结果为:

Public Class Factory2B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rivate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Factory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Monitor.Enter(GetType(Factory2B))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Monitor.Exit(GetType(Factory2B))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1、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3题答案、使用了SyncLock的版本如下:

Public Class Factory2C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rivate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Factory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SyncLock (GetType(Factory2C))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End SyncLock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2、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4题答案、使用Monitor对象改写后的双检锁工厂类为:

Public Class Factory3A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Monitor.Enter(GetType(Factory3A))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Monitor.Exit(GetType(Factory3A))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3、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5题答案、使用SyncLock改写后的双检锁工厂类为;

Public Class Factory3B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Product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Product
Thread.Sleep(10)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SyncLock (GetType(Factory3B))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Product()
End If
End SyncLock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4、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6题答案、使用Monitor对象改写Singleton模式的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A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SingletonA

Public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SingletonA
Thread.Sleep(10)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Monitor.Enter(GetType(SingletonA))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A()
End If
Monitor.Exit(GetType(SingletonA))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5、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第7题答案、使用SyncLock改写后的Singleton模式的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B
Private Shared instance As SingletonB

Public Sub New()
System.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 object is created.")
End Sub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Instance() As SingletonB
Thread.Sleep(10)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SyncLock (GetType(SingletonB))
If instance Is Nothing The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B()
End If
End SyncLock
End If
Return instance
End Function
End Class
               代码清单16、二重检查的线程安全的Singleton类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yesky.com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