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产品通常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冰山可见部分和冰山不可见部分。冰山可见部分指的是用户可以直接感知和使用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用户界面和展示的数据等。这些内容是SaaS产品的外在表现,对于吸引用户和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因此在短期内快速上线产品时,重点应当放在这一方面。
然而,冰山不可见部分则包括了许多关键的系统架构、数据模型、开放体系和非功能性需求等。这些内容对于SaaS产品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性能和安全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支撑SaaS产品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尽管这些内容并不直接被用户感知到,但在长期竞争中,这些方面的优劣将决定着SaaS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因此,对于SaaS公司来说,如果想要在市场上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需要在冰山不可见部分进行大量的投入和努力。这包括了对系统架构的设计和优化、对数据模型的完善和管理、对开放体系的建设和开放性的支持、以及对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和保障等等。这些方面的投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但是对于SaaS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一、商品中心的定位
在零售SaaS平台中,商品系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几乎贯穿了所有的业务系统。无论是C端的商详、购物车、订单、履约、结算、售后,还是B端的库存、供应链等,都依赖于商品系统的能力和支持。
因此,在SaaS平台的建设中,商品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不仅是保障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更是平台长期竞争力的基础。
如果对商品系统建设不重视,将会导致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丧失,后续业务和系统将无法支撑业务发展,只能推倒重来,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带来惨重的代价。
二、商品中心的现状
行业需求差异大
构建成熟稳定的商品系统需要对各行业的商品管理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因为不同行业对商品管理的需求差异非常大,例如时尚服装需要款式管理、配比、配码管理和商品季节性管理;而3C数码则需要串码管理、配件管理和售后维修等;美容护肤、医药保健则需要批号管理、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管理、试用品管理等;生鲜行业则需要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管理、生鲜加工管理、称重商品与PLU码、辅助单位管理等。
只有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商品管理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才能构建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商品系统。通过对各行业需求的分析,抽象出共性的规律和特征,才能保障业务建模的质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支撑的业务链路广
商品系统是零售业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因为几乎所有业务系统都需要依赖商品系统的能力。商品系统需要支持整个业务流程,包括采购、配送、销售、履约、退货、退仓、核算、结算、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
同时,商品系统也需要管理商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中商品状态包括建档、新品、正常、淘汰、清理等,各个状态之间流转非常复杂。为了保障商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必须对商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设计,以支持各个业务环节的需求,并保证商品状态流转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商品系统,为零售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三、商品关键概念
商品基础
SPU:是指在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等互联网商品交易平台上,对于同一款商品,经过标准化处理,将其所有卖家的商品信息汇总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单元。这个标准化的产品单元包括了商品的主图、商品标题、商品描述、SKU信息、价格、销售属性、品牌等等,这些信息可以被所有卖家共享,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商品的目的。通过平台 SPU 的使用,可以降低商品重复建档的工作量,提高商品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也方便了消费者的搜索和对比购物体验。
SKU:是库存量单位的缩写,指的是库存管理中对物品的最小单元的标识,也称为存货单位。通常来说,一个SKU对应一个具体的产品,它可以通过唯一的编码或者条形码进行识别和跟踪,包含了该产品的各种属性信息,如颜色、尺寸、版本等。在电商行业中,SKU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SKU可以实现对商品的精细化管理、库存管理、销售跟踪等。
商品类型
实物商品:以有形实体存在,不能通过网络来传递,必须依赖传统的物流运输系统来传递。例如,鸡蛋、大米、手机等。
服务商品:能够实现交易的无形商品,无需物流参与,就能完成交易,例如,话费充值等。
组合商品:一般指人为将几个单独售卖的商品组合在一起,进行合并售卖的商品,例如:下午茶套餐、七夕美妆组合等。
多规格商品:代表一组 SKU 的商品,消费者只能选中其中某一个 SKU,例如,以 iphone13 为例,关键规格有颜色(黑色、红色、银色、金色)、容量(128G、256G、512G),消费者选中了黑色 128G 的 iphone13 进行下单交易。
预售商品:一般来说,预售商品会提前销售,但实物还未生产,因此,预售商品不会录入实物库存,售出也不会扣减实物库存。预售商品由一组原材料加工而来,加工关系一般称作配方,因此,当预售商品扣减库存时,实际会扣减原材料的库存。
商品类别
前台类目:前台类目是面向消费场景和用户视角的分类,根据运营需求,灵活多变,主要用于用户快速筛选。
后台类目:后台类目是前台类目搭建的基础,后台类目主要面向商家运营,相对稳定,不会经常变更。
品牌:品牌是比较特殊的商品属性,需要单独进行管理。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又称为产品属性、商品参数,是产品本身固有的特征。不同行业的商品,差异性非常大,有很多行业差异化属性。根据使用目的、用途不同,商品演化出各式各样的属性,有的用于展示,有的用于分析,有的用于经营管控。
下面根据商品属性不同的分类法,逐一展开描述:
描述属性:商品货号、商品名称、商品描述、规格、型号、产地、等级、生产厂商、商品图片等。
统计属性:品牌、分类、系列、款式、适用人群、适用年龄等。
考核属性:一般用于组织业绩考核,品牌、分类、系列等。
物流属性:长、宽、高、净重、毛重、重量单位等。
管控属性:是否季节商品、是否保险、是否支持配送、是否支持打折、是否保质期管控、是否串码管理等。
销售渠道属性:不同的销售渠道会有一些特殊的属性,例如,美团、饿了么的最小购买数量、平台分类等。
销售属性:也称为规格属性,该属性是组成 SKU 的特殊属性,直接影响到买家的购买和商家的库存管理,例如衣服的颜色、尺寸。
商品价格
指导价:厂商给出的一个出售的参考价格。
销售价:商家根据自己情况提高或降低指导价得到的最终销售价格。
渠道价格:在分渠道售卖的时候,商品的基础销售价格。
时间价格: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价格。
成本价:一般特指商品的单个成本,成本价会到 sku 维度。
组织层级商品
商品状态
四、概念模型设计
商品应用架构设计
展现层是系统中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层级,负责展示信息、接收和解析用户命令等。该层级通常包括了前端页面、移动客户端等用户界面组件,以及与之交互的控制器、路由、视图等组件。展现层的主要职责是向用户呈现信息和收集用户的输入,同时负责调用应用层的服务,将其结果反馈给用户。该层的设计和实现通常涉及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前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用层是系统架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将服务层中的各个服务进行组合、编排并提供给外部系统的关键环节。在应用层中,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将服务层中的多个服务进行组合,构建出具有业务价值的场景用例。同时,应用层也负责处理场景用例内的执行顺序以及结果的组装,通过 API 网关向展现层提供服务。。
服务层是系统架构的核心,它负责表达业务概念、业务状态以及业务规则。该层包含了领域对象的分析和定义,例如实体、值对象、聚合、领域服务、领域事件、仓储和工厂等。服务层的难点在于对领域对象的深入分析和设计,只有在这个层面做好规划,才能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一旦服务层的业务逻辑设计成熟并稳定,它的共性将得以保持。
在零售 SaaS 中,主数据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企业的核心业务实体状态和基础信息,跨越了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在商品系统中,商家信息、组织机构、员工权限和商品数据模型都是该系统依赖的主数据。虽然在业务早期,主数据平台可能不是必须的,但随着业务系统的逐步复杂化,多个团队对数据的改动会互相影响,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和可用性。
随着业务的逐步发展,系统会逐渐变得复杂,多个团队对数据的改动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时候,如果所有系统模块都直接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就会导致可用性大大降低。因此,在 SaaS 模式下,需要考虑将主数据平台拆分成多个服务,将核心数据的访问收拢在一起,从而实现对主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用,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虽然在业务早期,主数据平台不是必须的,但随着业务的发展,拆分主数据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五、挑战
在SaaS模式下,商品技术架构面临以下挑战:
多租户支持:在SaaS模式下,一个系统需要为多个租户提供服务,每个租户有自己的数据和业务需求。因此,商品技术架构需要支持多租户,保证每个租户之间的数据隔离和业务定制。
数据复杂性:商品系统需要支持复杂的商品数据模型和关联关系,如商品分类、属性、规格、SKU等。在SaaS模式下,每个租户的商品数据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支持不同租户的数据定制和扩展。
可扩展性:SaaS模式下的商品系统需要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快速扩展。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水平扩展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能够支撑高并发、大数据量的业务需求。
安全性:商品系统需要保证数据安全,包括数据隔离、权限控制、数据备份等。在SaaS模式下,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租户数据不会被泄露或篡改。
高性能:SaaS模式下的商品系统需要保证高性能,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请求,保证用户体验。需要优化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缓存等方面,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
本文作者:so贝塔 来源: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