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供应链
美国供应链信息化给中国的启示
王凌峰  万方数据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21世纪,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美国物流供应链产业在信息化科技进步和物流管理技
 进入21世纪,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美国物流供应链产业在信息化科技进步和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信息化年代。

    美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继续占领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制高点,提高信息占有、支配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从而主导未来世界的信息传播,保持和扩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整体优势。在物流供应链和电子商务领域,美国占据了世界主导地位。

    截止到2010年11月,美国的因特网个人普及率为86%。联邦、州和主要地方政府的机构、所有重要媒体、各个产业部门的主要企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机构均已上网。在由信息化驱动的全球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活动中,美国的全球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交易额稳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主要发展方向:

    美国物流供应链产业发展的主题,给出了物流供应链信息化趋势的路径,而美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新技术则对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因而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供应链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

    RFID是全球物流领域最新的应用技术,是目前物流和供应链实现“速度”和“价值”的最先进的手段,具备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链的全程跟踪、操作管理能力,能够实现物流操作工具的标识和操作(托盘、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使仓储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等实现自动化,并可实现全程供应链安全监控,因此在物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RFID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把它比喻成“与大象共舞”,形象地说明了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与掌握技术的挑战性。美国军方后勤保障的目标是建立知识驱动的供应链保障体系,RFID的应用是后勤保障的需要,现在国防部通过RFID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使美军的平均补给时间从33天降低到11天。 从2005年1月起,美国主要战区将全部引入RFID系统,并于2006年、2007年在全部后勤保障体系中实施RFID技术。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并把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继续占领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制高点,提高物流供应链信息占有、支配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从而主导未来世界物流供应链的信息传播,保持和扩大在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方面的整体优势。

    美国物流信息化给中国的启示

    RFID是全球物流领域最新的应用技术,是目前物流和供应链实现“速度”和“价值”的最先进的手段,具备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链的全程跟踪、操作管理能力,能够实现物流操作工具的标识和操作(托盘、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使仓储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等实现自动化,并可实现全程供应链安全监控,因此在物流供应链信息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中国企业现处于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起点,RFID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应用问题、实施RFID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成本与投入产出问题,都将在未来几年对中国物流供应链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大投入,对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新技术进行基础性研究。

    中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意识提高,整体规划能力较低
  
    近年来,中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供应链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物流供应链的灵魂是信息已得到中国工商企业、物流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研究业的广泛认同,各类企业呈现出开发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供应链理信息系统的态势。2010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供应链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中国各级政府也已经把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投资力度。
  
    但是,物流企业供应链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中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
  
    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供应链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供应链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中国物流供应链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供应链企业,其物流供应链企业网站的功能依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物流供应链企业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物流供应链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物流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大约是23.33%。 
中国应如何发展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工作?

    一.普及信息化,提倡物流个性化服务。中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物流供应链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供应链信息化带来对中国物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中国物流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客户的需求决定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下,物流供应链服务提供商需要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通过增值服务扩大营业额是重要的手段。增值服务的内容除一般的装配、包装之外,还在于不断扩大范围发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扩大的增值服务不仅仅是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承担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分离出来的业务,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稳定了客户群。
  
    二.中国应重视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现代化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建立在高水平的供应链信息技术、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平台、卫星定位系统、EDI、货物跟踪系统等等,都需要有高层次和富有经验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企业能否及时了解与掌握信息化时代供应链变化的规律,及时制定正确的战略,有效配置经营物流的资源与资产。而是否拥有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是中国物流供应链企业始终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中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建立。中国应在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所突破。首先是中国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近一两年,中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对外的电子政务,涉及到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环节的有网上办公、网上监管审批、电子海关、电子报税、电子支付等,政府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节约了办理手续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物流供应链企业的效率;其次是企业利用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立整合内部资源乃至整合与客户关系的信息平台,出现了国家海运网、物流供应链网络等通过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来整合社会资源;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再次是多个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实行物流公司连锁经营以整合社会资源,如物流供应链货场连锁,物流运输公司和物流仓储公司利用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技术进行平台建设的合作。

    四.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中,应实行社会化大分工。国家从宏观上推动,重点在政府和公益性机构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政策法规的制订、普及宣传与培训方面进行投入,并重点资助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地方政府着眼于现代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通信信道建设引入竞争以企业为主;企业内联网由用户负责,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内联网与互联网的互联;有计划地放开现代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业。

    中国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进展较快。信息化和标准化结合在一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对标准化的关注也在提高。我国由基本术语标准化的修订,已经延伸到了对一些操作、流程上的标准的制订,以RFID技术为带动涉及到对很多信息系统标准的制订。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供应链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供应链市场。而物流供应链全球化的发展走势,要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物流管理来带动物流供应链行业的全面发展,中国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供应链信息化。

本文作者:王凌峰 来源:万方数据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