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即供应商管理的库存,在中国物流市场一时备受推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企业的实践,目前却有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VMI说“不”,甚至有人对VMI赖以生存的“互利双赢”的理念提出了质疑。
“为供应链减负”、“实现零库存”、“共担风险”……这些都是VMI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此刻VMI被人诟病的是,在其模式下,下游必然会获取收益,但由此加大了上游供应商的压力。有某知名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如此抱怨:该企业实施VMI之后,供应商就得大量地囤积货品以备采购商的即时需求,为此有些产品耽搁了走俏期,而采购商对此却毫无保障。类似的抱怨逐步在业界蔓延。
VMI,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吗?
VMI代表了进步
“VMI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在IT界,最早实施VMI的伯灵顿公司如今成功运作VMI项目已不在话下。伯灵顿物流厦门分公司总经理黄澎铮说:“VMI涉及整个供应链流程再造。以往的传统方式是采购商从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存放在仓库,生产为成品后再销售。实施VMI不仅可以让资金更快地流动起来,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大大减少公司的负担。”
黄澎铮认为,不能片面地理解VMI的好处和坏处。对于如何获得VMI所带来的好处,取决于企业本身。VMI是一个管理模式,如果企业的其他流程、管理水准、信息系统没有提升,只是单纯地要实施VMI,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VMI项目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一个专门的服务团队、一个现代化的仓库,其成本要比传统的仓储贵得多。企业的生产、财务、管理等配套环节要相应跟上,否则企业不但得不到VMI带来的好处,反而会造成物流成本增加,产品仍旧积压,只怕会背上一个承重的包袱。
VMI适合你的企业吗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VMI。那些热情高涨正在准备实施VMI的企业,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你的企业真的适合做VMI吗?
黄澎铮对记者说,VMI的好处是带动了资金链的快速转动。同样重量的产品,如一箱肥皂和一箱内存条,它们占用的资金不一样,创造的潜在价值也不一样。电子等高价值的产品,既能产生高利润,也能产生潜在的利润,所以高附加值的产业更适合开展VMI业务。
此外,人才、系统、经验也是物流企业开展VMI业务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企业要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准。其次,在流程上,要围绕供应链的提升、围绕VMI模式能够转起来而进行设计。再者,在人才上,准备实施VMI的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
是否引入VMI,主要是由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决定的,也就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是否需要在供应链上进行改造。如果企业想通过流程的改进、流程的提升产生效益,就可以考虑VMI。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对纳入VMI项目的所有供应商的供应规模、管理水准、包装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VMI是个渐进的过程
VMI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VMI一旦失败,可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紊乱。因此,企业在准备实施VMI之前,应该对企业本身的供应链有充分的认识。
颇有经验的黄澎铮介绍说,首先,企业需要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其次,要从传统的物流模式变成VMI模式,需要一个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采购商在供应链关系中,占绝对主导。接下来,就要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找出适合纳入VMI的供应商,并对物流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和实施能力进行考核。实施阶段主要由合作伙伴实施,但企业一定要参与。实施VMI项目不可急功近利,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黄澎铮强调说,开展VMI业务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VMI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如果供应商和厂商之间一旦出现矛盾,供应链就会变得很脆弱。
黄澎铮提醒说,企业实施VMI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将VMI与企业的其他运作独立开来;二是企业的中、下层员工被动接受,企业需要处理好人事流程。
力求提高库存透明度
对于业内存在的“VMI加大了供应商风险”的说法,黄澎铮认为这个说法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如何降低供应商的风险,取决于厂家本身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在VMI模式下,供应商是根据采购商的需求预测发货的,但是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在于供应链的透明度。采用VMI模式,对于供应商而言其实会有不少好处。一是可以更快地回收资金,二是与下游企业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据介绍,对于上游的供应商,伯灵顿的做法是提高库存透明度。他们帮助供应商分析诸多数据及需求预测。对于供应商而言,预测越准,就越能轻易掌控物流行为。据了解,伯灵顿帮助供应商分析的数据包括:一是分析哪些库存存放已经超过期限,并为其提出处理建议。二是分析采购商三个月以内采用某供应商的哪些产品较多。三是分析物流成本,让供应商在配送过程中,对其货物进行整合。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收集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