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Label
      编辑:  图片来源:网络

个人品牌陈述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营销工具,可以简要陈述你的关键技能以及你可以为目标组织带来的价值。例如:

  • 行业认证的软件开发人员,7年工作经验,为屡获殊荣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发应用程序和工具

  • 国际注册会计师,尤其擅长为创意中小企业服务,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业文化提供支持

把你的个人品牌陈述想成是电梯游说,重点传达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无论你是想吸引招聘经理或招聘人员,让你的简历脱颖而出,还是想在Skype面试时用一句自我介绍打动面试官,个人品牌陈述都是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你可以在如何使用品牌陈述?如何编写个人品牌陈述?如何脱颖而出?

如何使用你的个人品牌陈述

你的个人品牌陈述可以放在任何你需要向潜在雇主推销自己的地方,例如简历顶部、求职邮件或信息中、你的LinkedIn页面上等等。

你也可以在面试一开始,或者和他人见面或面对面交流时使用你的个人品牌陈述。当面交流的时候,你一定不想让人觉得你在背诵简历,那么一个简短的摘要就会非常有用,尤其是当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的时候。

最简单的陈述就是一句话,如上文所示,但最好的做法是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长度的版本。例如:

  • 行业认证的软件开发人员,供职于屡获殊荣的金融科技企业

  • 行业认证的软件开发人员,7年工作经验,为屡获殊荣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发应用程序和工具

  • 行业认证的软件开发人员,7年工作经验,为屡获殊荣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发应用程序和工具。我希望在一个技术创新对业务成功至关重要的环境中工作,培养强大的团队建设技能

如何起草个人陈述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个人陈述往往遵循下面这个公式:

  • 我是一个X,我具备Y,我想成为Z

X概述了你的工作,理想情况下需附上证书或证明,比如“行业认证”、“资深”或“双语”。

Y与你的经验和你能创造的价值有关,例如“有5年零售业并购谈判经验”。

Z是你的期望,最理想的做法是说明你能为潜在雇主带来的好处,例如“希望利用我成熟的业务开发技能帮助非营利组织有效实施筹款活动”。

让陈述脱颖而出的建议

  • 认真列出你的主要技能、特质和经验。有哪些亮点?哪些对你未来的老板最重要?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个公式中以达到最佳效果?

  • 想想你认识的、和你有着相似经历和目标的人。你的陈述和他们的一样吗?你能做些什么来让你的陈述更有特色呢?

  • 记住,陈述中的每一个词都要有具体作用。避免华而不实、重复或含糊不清的表达。不断修润,直到它像一条好的报纸标题一样简洁。

  • 还要记住,个人品牌陈述不是你的人生使命陈述,不是你理想工作的陈述,也不是你的自我激励语。口吻要商务而专业,避免古怪或不切实际的表达。

  • 语气沉稳,避免夸大其词。不要使用“天赋异禀”或“聪明绝顶”等令人窒息的字眼,或自称从小就梦想成为精算师……

  • 对着家人或朋友练习。脱离语境是否容易理解?是否流畅?措辞是否恰当?不断编辑和润色,直到它听上去轻松自然。

  • 尽量避免使用“充满热情”、“结果导向”、“自我激励、精力充沛”、“有规划”和“注重细节”等陈词滥调。这些表达往往不会被重视,因为人人都会说,而且已被过度使用。相反,你可以使用一些能够增加价值和具体细节的短语,比如“拥有MBA学位”、“熟练使用Python的开发人员”或“具有财务资格的财务主管”。

保持新鲜

你应该定期回顾你的个人品牌陈述,就像定期更新简历的其他部分(技能、经验和抱负)一样。及时调整,让它更适合你申请的不同工作。

更多示例

这里还有几个例子,可以帮助你写出一举制胜的个人品牌陈述……

  • 国际数字营销专家,在12个国家用10种语言建立了20多个网站。我想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来充分发挥我的技术能力和创意营销能力,并且希望进入电子商务或B2B领域。

  • 我是一名资深COMMS 专家,擅长DM和应用程序,不需要广告公司帮助我完成创意构思,我设计的广告有出色的投资回报率。我希望为即将入职的公司带来改变,共同努力,以真正令人难忘且富有影响力的方式讲述独特的品牌故事。

  • 亚太卫生保健领域杰出的业务开发人员,致力于实现集成和协调的医疗新模式。我希望找到一家和我拥有共同社会愿景的医疗服务供应商,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

  • 备受猎头青睐的国际贸易顾问和技术部门专家,在英国、美国和新西兰有8年的技术政策和国际业务拓展及战略经验。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家高增长科技公司的高级商业顾问,并且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 作为一名招聘和人力资源专家,我能帮助您留住人才!我曾为欧洲一些顶级专业招聘公司建立国家办事处并培养团队。我希望加入一家注重雇主品牌发展和人才保留战略的跨国企业,共展宏图。


本文作者:CIO之家的朋友 来源: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
收藏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