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的发展和web标准    
1.web起源

Web这个Internet上最热门的应用架构是由Tim Berners-Lee发明的。Web的前身是1980年Tim Berners-Lee负责的Enquire(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的简称)项目。1990年11月,第一个Web服务器nxoc01.cern.ch开始运行,Tim Berners-Lee在自己编写的图形化Web浏览器"WorldWideWeb"上看到了最早的Web页面。1991年,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正式发布了Web技术标准。目前,与Web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都由著名的W3C组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管理和维护。
从技术层面看,Web架构的精华有三处:用超文本技术(HTML)实现信息与信息的连接;用统一资源定位技术(URI)实现全球信息的精确定位;用新的应用层协议(HTTP)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共享。这三个特点无一不与信息的分发、获取和利用有关。其实,Tim Berners-Lee早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Web是一个抽象的(假想的)信息空间。"也就是说,作为Internet上的一种应用架构,Web的首要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

2.xml技术

如果说HTML语言给Web世界赋予了无限生机的话,那么,XML语言的出现大概就可以算成是Web的一次新生了。按照Tim Berners-Lee的说法,Web是一个"信息空间"。HTML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但也存在结构过于灵活、语法不规范的弱点。当信息都以HTML语言的面貌出现时,Web这个信息空间是杂乱无章、没有秩序的。为了让Web世界里的所有信息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需要一种更为规范、更能够体现信息特点的语言。
   1996年,W3C在SGML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草案。1998年,W3C正式发布了XML 1.0标准。XML语言对信息的格式和表达方法做了最大程度的规范,应用软件可以按照统一的方式处理所有XML信息。这样一来,信息在整个Web世界里的共享和交换就有了技术上的保障。HTML语言关心的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XML语言关心的是信息本身的格式和数据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XML语言不但可以将客户端的信息展现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服务端的信息获取、生成、发布和共享能力。为了将XML信息转换为HTML等不同的信息展现形式,1999年,W3C制定出了XSLT标准。同一年,IE 5.0增加了对XML和XSLT的支持。
如今,XHTML是The 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的缩写。目前推荐遵循的是W3C于2000年1月26日推荐XML1.0。XML虽然数据转换能力强大,完全可以替代HTML,但面对成千上万已有的站点,直接采用XML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在HTML4.0的基础上,用XML的规则对其进行扩展,得到了XHTML。简单的说,建立XHTML的目的就是实现HTML向XML的过渡。

3.web标准

W3C明确地告诉我们,Web的未来是语义化的Web(Semantic Web)。今天的Web可以自如地生成、传递和展现各式各样的信息,但它还只是一个信息的"容器",很难揭示出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特性。与此相对的是,未来的语义化Web是一种懂得信息内容的Web,是真正的"信息管理员"。
随着语义化Web的诞生和发展,Web开发技术也必将经历更为重大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还会有许多新的开发技术或开发平台出现。从静态技术到动态技术,从开发平台到应用模型,从传统Web到语义化Web
web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这个语义化的进程作铺垫,让web更加完美的行使自己的使命——传达信息。就像rss技术,制定出一套规范,让信息资源达到了共享。未来的web也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让我们的信息没有阻碍的顺畅传递和共享。所以用小毅的话说就是“web标准的结构式战略的高度,而表现和行为是决策的高度。”,web标准的推广和研究方向应该重点放在xhtml结构的研究上,而且我们不但要推广web standard,最重要的是研究它,让他更加完美,更加合理,推动web的发展进程。

关联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