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变化与企业的发展都会导致企业更新或扩展其物流系统,一劳永逸的物流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德国物流专家甚至提出了持续物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要求企业系统收集并管理物流规划数据,定期进行物流系统升级与扩容规划,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本文在分析各种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就物流系统改善的内容、原则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供中国企业参考。
一、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驱动因素
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产品类别的增加或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销售模式的改变等都是企业现有物流系统改善的重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本文认为下列因素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变革也起着重要作用:
1. 市场因素
经济的全球化、供应链的协同与整合对企业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推动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重要驱动因素。用传统的物流系统已经无法满足8‘R’(Right)的物流能力要求:
1) 适宜的数量
2) 适宜的目标
3) 适宜的地点
4) 适宜的时间
5) 适宜的质量
6) 适宜的人员
7) 适宜的信息
8) 适宜的成本
在质量-成本-速度的物流张力三角内,企业只有依赖先进的物流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2. 物流系统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吸取西方企业的经验教训,而是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注重市场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建设,忽视了物流能力的协调发展,致使企业物流系统成为瓶颈,出现了“制造强,物流弱”的失衡局面。物流系统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a) 静态能力:如库房容量不足,线边物流面积不足等;
b) 动态能力:出入库能力不足,分拣能力不足,配送能力不足等;
c) 质量水平:差错率高,及时性差,包装保护不满足要求等。
物流系统能力不足,企业的市场能力和制造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订单的履行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中国制造”品牌的声誉经常因为质量问题、供货及时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而大打折扣。通过提升企业物流系统能力,可以改善企业的快速反应和交付能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3. 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成本高
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诉求是改善物流系统的另外一个驱动因素。中国企业正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迫使出口加工型企业必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国企业物流系统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模式和物流系统,企业既可大大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4.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进步
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起步较晚,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是中国企业物流现代化的关键,应优先于物流设备自动化。在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方面,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加大投入,把握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良好契机,把中国企业物流系统导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快车道。
5. 系统落后,不能代表企业形象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中国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但是落后的物流系统已不能代表中国企业的形象。早在十年前,当华为在深圳建设全自动立体库时,许多业界人士并不理解华为的用意。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客户来华为参观的必到之处就是现代化物流中心。可见,现代化物流系统能够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对企业全球化发展有利。
二、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的改善包括新物流设施取代旧的设施、硬件设备的扩容与升级、软件系统的更新、物流运作流程的改善等,涉及到下面六大方面:
1. VMI库存管理模式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成功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这对供应链的伙伴合作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就是这种合作关系中的一个双赢模式。VMI是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允许卖方管理存储在买方/客户的库存,从而大大缩短供需双方的交易时间,加快整个供应链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高供应链的柔性。VMI库存管理模式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技术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际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借助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引入正确的VMI模式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包装单元化与标准化
物流容器具是企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基本单元,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标准确定适合自己的容器具尺寸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标准容器具,以降低物流容器具的采购和运营成本。对必须采用专用容器具的特殊零部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零部件的物流数据、需求特点和物理属性进行物流容器具的选型和规划是一项专业、严谨、科学的工作,必要时可以借用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完成。德国物流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专业工具软件(UNIT、PUZZLE等)在汽车制造行业、电子生产行业、机械加工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3. 仓储与分拣系统
传统的仓储系统往往占用较多的仓库建筑资源,运营成本高,管理漏洞多。先进的物流模式要求仓储系统从原来的以存为主的库房转变成动态物流枢纽。有效利用仓库建筑资源的仓储技术正在得到推广应用;快进快出、整存零取的高效分拣系统是现代仓储技术的发展主流;专业的仓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库存和各种资源,达到高质、高效、低成本的运营目标;与此同时低碳环保的理念也进入了仓储领域。早在5年前,德国物流研究院就成功研发出单位耗能最低的新型自动化物流系统 - Multi-Shuttle技术。这是一种新型小件自动库系统,具有远远高于传统小件自动库的系统效率与柔性。这种新型自动化物流系统负责搬运的自动穿梭小车Multi-Shuttle的自重仅为传统堆垛机的10%,因此系统出入库的单位能耗远远低于传统立体库。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应用受到普遍关注。
4. 生产供应系统
生产供应系统是制造环节的重要物流系统,直接关系到产能和产品质量。先进的生产配送模式既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能有效控制物流成本。下列先进的生产物流模式对中国企业并不陌生:
a) 巡回取货(Milk Run)的运输组织模式;
b) 看板供货(Kanban) 生产物流模式;
c) 信号灯要料(ANDON) 生产物流模式;
d) 准时化供货(JIT: Just-In-Time) 生产物流模式;
e) 顺序供货(JIS: Just-in-Sequence) 生产物流模式;
f) 齐套分拣与生产供应(SPS)模式;
g) 糖果人供货(Candyman)生产物流模式等。
然而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应用了这些先进模式。由于零部件的多样性,适合企业的生产物流模式也一定是多样的。中国企业既要深入研究国际标杆企业的经验,又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生产物流模式。
5. 配送物流系统
根据供应商和客户的地理位置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在满足运输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配载优化和配送路线优化等工具软件,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减少运输总里程,优化运输成本和碳排放。早在20多年前,德国物流研究院就着手研发和应用物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线优化的工具软件 - 大型配送网络规划和路径优化工具DISMOD。DISMOD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客户和供应商的分布以及运输流量的分析,制定出最优的选址方案,选择成本最低的配送路线。在给定多个配送中心、选址变动、客户重新分配、供货地点数量和位置变化的情况下,DISMOD可以给出货物运输配送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DISMOD还可以即时计算路线和配送频次变化,从而迅速获得物流配送成本分析报告。
6. 物流信息系统
对企业现有物流信息系统的改善往往比新建一个信息系统要复杂许多。首先要对企业物流流程和现有物流信息系统的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业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制定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目标和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案。国际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公司大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选择一家专业的软件公司和合适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三、 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原则与路径
1. 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原则
中国企业应该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指导思想开展物流系统的改造与优化。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预留。德国物流研究院根据多年的中国项目经验,提出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十大原则:
1) 科学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规划原则;
2) 顺向设计原则:先设计业务流程,再选择物流技术,最后确定建筑形态;
3) 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
4) 系统柔性原则;
5) 系统开放性和兼容性原则;
6) 系统易操作性、易修改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7) 系统标准化、通用化原则;
8) 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原则;
9) 安全性符合或超过国家标准的原则;
10) 中立设计原则,设计出不代表任何设备商和系统集成商利益的最佳方案。
2. 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实现路径
企业物流系统改善一定要走流程为导向,规划先行的科学路线,按照下面6个步骤进行:
1) 企业物流现状调研与SWOT分析;
2) 企业物流流程描述、分析和优化,物流系统规划数据采集与分析;
3) 物流系统改善方案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4) 物流系统细化方案设计;
5) 评估并选择系统供应商;
6) 方案实施与过渡阶段项目管理。
以流程为导向意味着首先要对企业物流流程进行再造,而不是盲目地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规划物流系统,否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流程再造就是通过系统方法来清除无效的物流流程环节,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减少浪费。如图2所示,如果不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所规划的物流系统一定不是最优方案。
四、 值得关注问题
1. “逆向规划”的错误模式
中国企业在物流规划时经常选择错误的方向, 即所谓“逆向规划”模式。他们往往先规划建筑,然而漂亮的厂房建好后,企业才着手规划建筑内的物流技术设备。为此企业会组织考察团,到处考察学习先进的物流项目和物流设备。许多企业甚至是在确定了设备厂商后,才开始研究物流工艺流程问题。正确的规划流程应该是:先设计物流流程,再为流程配上合理的技术设备,最后是规划容纳这些流程和设备的厂房建筑。以流程为导向的物流系统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因此流程分析应该作为任何规划的起点。
2. 咨询公司与设备厂商的关系
中国企业在进行物流系统改善时,往往急于求成,不愿花钱请中立的咨询公司进行流程分析和系统规划,急于把设备厂商引入到项目中来,认为设备厂商的免费方案同样可行。然而设备厂商以销售为导向的方案设计往往不是客户所需要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有时甚至是会给客户带来严重损失的错误方案。这样的经验教训不胜枚举。
3. 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程序
中国企业的物流系统招投标往往参考政府公开招标程序,只关注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忽视了复杂系统的评估难度。由于过分看重投标价格,无论是低价中标还是均价中标,都会导致中标方案不合理的情况。许多项目在实施阶段要对中标方案进行重大调整,有的还要大幅度提高经费额度,给甲方带来诸多麻烦甚至经济损失。
德国物流研究院为中国项目引入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程序,对供应商的能力和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估。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系统的特点设计出相应评估指标,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规定回标,防止出现各家方案无可比性的情况。评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看报价,只看方案。通过与供应商的互动,找出方案的短板和回标格式的问题,要求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内(1至2周)正式呈上包含商务报价的标书,这样就确保各家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比性。第二阶段的评标是终极性的,分为技术与商务两个的独立的评标小组,以确保技术评标组不受商务报价的影响,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地评估各家的技术方案。最后综合技术分和商务分,形成最终评审意见。与第一名商务谈判期间,排名第二的供应商作为替代厂商随时待命。这样既提高了招标的成功率,又对排名第一的供应商保持一定压力,以便实现合理的商务目标。
五、学习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
西方先进企业走过的路不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后发优势,勇于创新、不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系统。本文就两个核心点展开分析,试图为中国企业取经。
1. 供应链全流程拉通
西方先进企业正致力于供应链全流程拉通,优化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物流系统。早在1995年德国物流研究院院长库恩教授就推出了流程链(Process Chain,)理论,建立在流程链理论上的流程分析系统LogiChain,为西方先进企业的物流流程分析提供了专业技术软件。
流程链理论是一种企业业务流程时序分析法,它严格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业务流程,从而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链。流程链分析是企业业务精益化管理的起点,是企业组织架构再造的依托,是资源配置和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基础。流程链理论具有下列五大特点:
1) 流程链理论以企业业务流程时序描述为基础,系统分析与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识别并取缔无效与错误流程,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2) 流程链分析法是流程时间分析的最佳工具,它既能明确描述每个业务的流程时间,又能通过统计流程链首尾间的流程时间计算出总体流程时间,如订单履行时间等。
3) 流程链流程分析法提出按业务流程科学重组企业组织架构,通过对流程链的科学切分,可以形成新的企业组织架构,有效简化业务接口。按部门分层划分的流程链结构清晰,业务接口一目了然 。
4) 利用流程链流程分析法来研究每个流程的资源配置,将资源沿流程链透明化,有利于实现与标杆的对比分析,优化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5) 流程链流程分析法要求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在流程基础上,实现部门绩效与企业绩效的有机统一。
2. 物流标准推广到供应商和全球
西方先进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他们往往以一个内部标杆为起点,进行物流系统建设,并不断总结优化,建立一个在国际标准框架里的自己的物流标准。然后将这个标准推向企业全球制造基地。这样既能降低物流系统建设的总投资,又能控制物流运作成本,同时便于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为了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建设,龙头企业的物流标准往往是供应链物流系统标准化的基础。先进企业的物流标准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物流模式标准化:将先进的物流模式如VMI管理、JIT/JIS、Kanban 管理、SPS生产配送模式、巡回取货(Milk Run)的运输组织模式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标准物流模式,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推广。
2) 数据标准化:统一的零部件编码系统、标准数据结构、规范的标示体系和表单设计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3) 物流容器具的标准化:在整个供应链上推广统一的物流容器具会大大降低物流容器具的采购、管理和运营成本。
4) 物流流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可以更好地支持信息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从而搭建出专业、实用、高效的软件系统。流程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是业务与信息接口的标准化。这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应该拓展到与客户、供应商以及物流服务公司之间的业务与信息接口的标准化。
5) 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分为两个层面,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采用标准的物流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便于今后的升级与扩容,在集团公司推广的效益非常明显。
6) 物流作业标准化:5S管理和ISO质量体系是先进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要引入5S管理和ISO质量体系,就必须首先建立物流作业标准,通过物流作业标准化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保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7) 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外包失败的原因有许多,其中物流服务内容界定不清是最常见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物流业务和物流量是动态的,基于服务内容的合理服务收费标准是物流外包成功的关键。这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工作,即使在物流行业高度发达的德国,多数物流外包项目都是在中立、专业的物流咨询机构的支持下来完成。德国物流研究院制定的物流服务标准是物流外包项目的重要标尺。
8) 物流成本标准化:企业物流成本的透明与优化应该建立在标准的物流成本体系上,不然很难系统、科学地核算各物流业务的成本,物流外包的定价也就缺乏科学依据。
六、 结束语
中国企业正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迫使出口加工型企业必须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目前中国企业物流系统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在学习西方先进企业的物流模式和系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改善自身的物流系统是中国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经之路。
本文作者:房殿军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