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文库
登录
|
注册
首页
最近更新
所有主题
我的主题
我的收藏
首页
·
知识
·
战略管理
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途径
网友
编辑:
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5%。其中90年代以来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7.5%,工业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了将近一倍。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
从1978年至2007年,
中国
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5%。其中90年代以来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7.5%,工业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了将近一倍。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件值低仍是中国制造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信息化发展战略
方针。面对制造业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挑战和我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困转变的战略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分类
1、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制造业
信息
化的定义,由于人们的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因而对其定义的理解、描述出现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散见在各种书籍和文章中的定义有多种。但如果仔细对这些定义加以
分析
,就会发现这些定义的差异并不是本质性的。一般地可以认为,制造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
上述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从技术手段看,制造业信息化是
企业
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
通信技术。正是
信息
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thldl.org.cn的—个显着特征。同时,信息技术仅仅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手段之一,它需要同与之配套的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才能起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
(2)从驱动机制看,制造业信息化是通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种先进技术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综合应用,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3)从演化过程看,制造业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改善企业竞争力、效率和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
(4)从系统角度看,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人、财、物的投入,也涉及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组织管理、经营手段、员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2、制造业信息化的分类
(1)按
企业
内外部划分:制造业信息化可分为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内部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支结构、各生产经营环节通过网络,建立与
管理
决策、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
营销
、售后服务部门的紧密连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而外部信息化主要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承担,以确保制造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贸易通道畅通,提高制造企业的采购、销售效率,简化与顾客和合作伙伴的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为目的。
(2)按企业规模划分:制造业信息化可以分为大型制造业信息化、中型制造业信息化、小型制造业信息化。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实现途径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差异。
(3)按企业市场范围划分:制造业信息化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4)按企业的工艺过程特点划分:制造业信息化可以分为离散型和流程型。不同工艺过程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实现的复杂性差别很大。
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1、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
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竞争
压力
的逐渐增大,深切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总体上来看,信息化发展
战略
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总体实施
成本
的下降使
企业
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制造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
管理
。从硬件资源看,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
服务
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
企业
中,有近四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已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如MIS、ERP、CIMS等普及率不高,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3、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两头大、中间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和运用分布很不均衡
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
财务
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发展
战略
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计算机应用相对较少,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作业层”的居多,而企业的“战术层”和“战略层”信息化相当薄弱。
4、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目前,中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发展
战略实施状况差距很大。石化、钢铁、
汽车
等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较好,一些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同行接近的信息化水平;而纺织、轻工等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内容也有较大差别,如截止到2003年底
国有
大型企业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比例最高的是办公自动化(OA)占50%;最低的是供应链
管理
系统
(SCM),占大型企业的6%。正在建设的业务系统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和
资产
管理
系统(AM),占21%;最低的是电子商务(EB),占9%。计划建设比例最高的业务系统是
客户
关系管理系统(CRM),其次是SCM、EB和AM等。总的看来,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相对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三、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实施工程体系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涉及面广,既有跨部门、跨区域的技术攻关,也有行业和区域协调的应用示范,需要整体
规划
,及官、产、学、研各方面的密切协作。从国家和地方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
工作
之一。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是一项多技术及多层面支撑、多
体系
联动、多单位参与的庞大复杂系统工程。要组织好这项工程,必须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周密详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并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通过以下整体部署、标准制定、法规建设等方面来实施,以确保工程取得实效。
2、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同很多其他领域一样,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
品牌
,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就没有独立生存的
能力
,而创新能力无疑是当今世界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重点通过
制度
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长远
发展
和超越创造条件。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的,信息化的建设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来推动,这就需要进行信息技术创新。以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引发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各国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3、企业实施信息化能力提升体系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实施一直靠的是政府和
软件
商推动的策略。这与市场
经济
的发展背道而驰。企业是独立的
市场
主体,企业的行为由
市场
信号导向,由
市场
供求关系所决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所处的外部条件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改变
生产
方式和
经营
模式的主要动力。我国制造业企业要做的是积极提高自身的
经营
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身实施信息化的能力。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信息化需要一个与之相符的先进的管理思想、
制度
和企业组织结构,要有与之匹配的人员、资金、管理基础、企业
文化
等条件。可以说,信息化的实施与企业的能力密不可分,它是企业技术、管理、资金、创新、人才等能力的综合反映。实施信息化发展
战略
必须建立在切实可靠的企业能力基础上。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同企业在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对信息化的认识、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资金能力、企业的文化氛围都很难满足信息化实施的要求,相比发达同家的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企业要成功实施信息化,必须提升各种企业能力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4、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支撑体系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还与企业外部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失败
案例
的分析表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应用企业信息化相关产业的成果及其相关技术,而且这些行业的发展还都处于瓶颈阶段。全面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理解信息化建没的内涵,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产业。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产业包括软件业、IT咨询业、IT
培训
业、
金融
业、电子产业等。通过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企业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上的发展。
软件
业的发展,各种管理软件的广泛应用,可以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综合集成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和业绩评估,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引入第三方信息化
咨询
服务,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和成功率,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
风险
,保证其
投资
的有效性。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种信息化人才,企业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信息化相关产业是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作为
公司
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制定出合适的中小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清华大学
公司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
旨在
培养
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公司发展战略、
资本
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
公司
领导人。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信息化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战略规划和运营执行管理体系的六个阶段
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绩效指标制定
企业如何将发展战略目标分解
也许感兴趣的
.
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途径
我们推荐的
.
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绩效指标制定
.
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布局你的数字营销战略
.
构建成功战略的7个要素
.
零售的本质:重新解构人、货、场
.
小米之家,雷军之痒
.
应对不确定性须提升团队6大思维来创意解难
.
亚马逊创新如何构筑万亿商业帝国的护城河
.
用户圈层突破策略:抖音和快手如何左手哄好原住民,右手破圈狂奔
主题最新
.
Transformer:内部工作原理及拆解
.
知识图谱的7个技术要素
.
典型智能体框架介绍及实战
.
Chatbi架构: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
.
从零到一打造商用 AI Agent
.
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 AI 编码能力
.
一文读懂DeepSeek-R1新模型
.
AGIC和软件生命周期:远不止是编码辅助
.
制造企业MES功能架构及实施规划流程
看看其它的
.
商业智能(BI)选型手册
.
如何理解CMDB的套路
.
互联网企业安全运维实践
.
如何把握数据治理项目启动的最佳时机
.
是什么阻碍CIO们的数字化转型
.
urllib模块和urllib2模块的区别
.
开源商业软件项目中的需求开发和管理
.
特性驱动的需求设计模式
收藏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