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生产制造
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因素分析
王兴鹏 桂莉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当人们在谈到ERP的实施时,常提到的一句经典的话就是不实施ERP是等死,实施ERP是找死,这句话深刻的说明了实旖ERP的重要性和
当人们在谈到ERP的实施时,常提到的一句经典的话就是“不实施ERP是等死,实施ERP是找死”,这句话深刻的说明了实旖ERP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特别是最近20年来,ERP在中国的发展是很不顺利的,实际应用状况远不尽如人意。实施ERP系统的企业无疑都付出了巨大的投资,但是,如果按照在美国流行的ABCD检测表来衡量,达到A级标准的实在是风毛麟角。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一、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首先我们对ERP实施成功做一个界定,即ERP应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从关键业务指标上,应该达到:

(1)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2)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4)减少财务坏账、呆账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1)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3)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二、企业实施ERP失败的原因分析

通过考察实施ERP不理想的企业,发现下面一些现象几乎是共同的:

1.基础数据不准确。例如,库存记录不准确,物料清单不准确,工艺路线不准确等等。于是不能根据这些数据得到有效的计划数据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企业的广大员工对ERP缺乏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只有少数人从事ERP的实施工作,一般只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在做这项工作,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未介入或以向计算机技术人员提供帮助的姿态参与部分工作,整个项目推进十分困难。或者是实旅过程缺乏积极进取且切实可行的计划,时断时续,拖延太久,以至于员工对项目实施失去热情。

3.关键岗位的员工调换工作,新来的员工不了解情况,致使项目受阻。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领导岗位,带来的问题将十分严重。

4.公司的员工不愿意放弃业已习惯的工作方式去使用ERP系统,它们经常希望修改ERP系统来适应他们原有的工作方式。

5.教育和培训不足。广大员工对于如何应用ERP系统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如何维护系统,也不了解度量系统的运行情况。

6.最严重的问题往往是企业的高层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不重视。认为是技术专家的事,认为是下面的事,支持停留在口头上,基本上不亲自过问,更谈不上参与。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对ERP的原理、处理逻辑、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方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常认为买一套ERP软件系统就可以立即轻而易举地解决所有问题。殊不知EP,P的实施和应用需要作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困难的过程。

三、实施ERP的关键因素

经验表明,实施应用ERP的关键因素有三:技术、数据和人。其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不论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关于人,除了企业内部人员,还包括外部专家,ERP软件供应商的实施顾问,也是十分重要的。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对于如何实施和应用ERP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便是这方面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于实施和应用ERP系统的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 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始终如一的全面的支持是ERP实施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ERP用来运行一个制造企业,它统筹安排企业的物料、资金和人力等各种资源,与生产和经营息息相关。它不仅涉及库存控制、物料清单或工艺路线的维护,还涉及企业的每一个人。因此,企业领导必须理解ERP,全面支持,并期待使用ERP系统获得效益。

2. 必须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ERP的运行需要计算机,但这决不意味着ERP只是数据处理部门的事情。ERP属于使用它进行有效工作的每一个员工。只有全员参与并建立起用户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充分发挥ERP的效益。

3. 高度重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及时”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准确”指符合实际,数据正确;“完整”指要满足系统对数据的各项要求。

ERP实旌初期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很大,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要有各部门间的配合。因此,要事先做好培训,要明确分工,数据准备过程中要由实施顾问提供指导。要确保基础数据及时完整准确。不准确的数据对于计算机来说其实就是“垃圾”,它们只能被计算机用来高速地产生更多的“垃圾”。“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必然是垃圾”。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数据操作的各个环节上的准确性都要有专人负责。否则,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保障。4. 贯彻始终的教育培训

奠定良好的ERP的教育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实施ERP出现什么挫折,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出自人的问题,而不是计算机的程序问题或技术上的其他问题。一个广泛的、安排得当的教育计划能预防许多问题的出现,因为这样的计划把ERP的重点放在了应该强调的地方,即把系统的重点放在即将开始使用系统的人的身上。ERP对企业各阶层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通过培训让各级人员理解ERP的原理,改变观念,学会使用新工具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使用ERP最成功的企业是通过把人送到企业以外的学习班学习,并对留在企业内的人提供教育课程等途径来完成教育计划。

在ERP实施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应该是总经理和上层的经理。因为他们的领导对ERP的成功是绝对关键的。教育计划为他们准备了需要掌握的原则,以便他们在安装和使用ERP中应用。

5. 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有经验的实施团队

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关联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ERP实施来说,项目经理如何在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的约束下,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达到使企业管理提升的目的,正是项目管理的目标。

成功的项目管理一般拥有以下共同要素:

(1)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

(2)高素质的项目成员:

(3)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机制;

(4)共同的项目目标。

6. 经验丰富的专家或咨询顾问的辅助

事实上,一切自己干将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花费更大。凡是可能出错的地方必定出错,这是一条统计规律。因此,做出错误决定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其代价将数倍或数十倍于聘用专家的费用。专家或咨询顾问的介入可避免很多问题,少走一些弯路,所以,向专家咨询是十分必要的。在寻找咨询专家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经验,要有成功地实施ERP系统的经验。

7. 制定可操作的实施规范

在ERP系统的实施过程和ERP系统运行过程中,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实施规范。这里的规范是指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手册规范、各种文档规范。实施规范是ERP应用的保证体系,它是作为系统实施和运行中必须执行的一些制度和操作步骤。因此,实施规范是ERP推行的重要一环。完整的ERP系统,不仅仅需要训练有素的实施人员,也需要有系统的,完善的实施规范,这些规范是以文件的形式表达的,这些文件有:

(1)说明一个作业的内容和制度的;

(2)说明规范的适用范围的;

(3)说明规范的责任者的;

(4)说明规范的目的和执行步骤的。

四、结束语

以上这些是许多企业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广大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ERP的企业以借鉴。实施ERP系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工程,还有大量问题影响其成功的应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扎实的工作去应对去解决。

 

本文作者:王兴鹏 桂莉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