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IT治理
闲谈央企信息化中的组织结构
网友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div align=left百度解释:组织,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
百度解释:组织,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可见组织结构对应企业,对于做事多么重要,它是企业工作的纽带,是合理分工、有序进展的保障。
央企,也就是中央企业,很多是从原来的国家部委,行业管理机构等发展演变而来,现在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它们常常机构庞大,体系复杂。从集团总部,到成员单位或者子集团,到分公司,有的又到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通过投资链、资本纽带、产权关系、产业链等联系在一起。两化融合的口号喊的很响,最应该落实和体现这一要求的就应该是央企。
信息化首先是央企日常管理、运营、发展的基础工具,它替代手工模式,改变传统工作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其次,信息化也是央企发展、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加值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信息化,可以使央企的研发设计能力大幅提高,产品试验提升台阶,仿真、模拟试验,协同设计无不改变着传统的业务模式。现在都在讲价值链,企业内部的运营存在价值链,产业行业内也存在价值链。在企业内部,大家都希望去做价值链中最有价值,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最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那些环节中的工作。产业行业中的外部价值链,肯定都希望去做产品附加值或服务附加值最大的那部分工作,谁都不愿意去做低层次、附加值低的事情。信息化便是寻找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高产出的手段。还有,信息化是央企决策、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央企非常庞大,人员众多,结构复杂,业务繁多,如何从这些数据的海洋中,从日常琐事的工作,发现有价值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必然要用到信息化工具,通过应用集成、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业务和分析模型,管理工具(如平衡计分卡、雷达图、swot分析法)等等进行管理的提升。这些都不是手工模式所能完成的。
聊完了央企信息化的重要,那么,现在央企是如何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有序进行的。
一般央企都有信息化领导小组,很多是总经理亲自任组长,副总任副组长,各部门领导是成员。近来,国资委在强调央企要搞CIO的首席信息官的工作,要求企业设立这样的职位。这是信息化的必然,因为信息化领导小组虽然由各级领导组成,但是,它毕竟是虚拟组织,不是专职工作。随着信息化深入企业运营,它就需要专门的人,专门的职位,专门的机构来领导和组织相关事项。
有了领导组织,信息化因技术含量高,便需要技术支撑队伍。这边产生了信息中心、总体规划部、工程咨询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等实体单位。他们往往从事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系统研发和实施,信息化规划等工作。运作好的或者市场化好的央企会成立公司,如XX信息股份,X舟软件,X远信息,XX数码公司,XX盈科等。都说,执行力是关键,这个层次的组织结构就非常重要了。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机构也是侧重不同,有的偏重机关色彩,以指导和规划为主,有的偏重技术,以具体实现和产品为主。
在刚才说的两者之间,往往还存在着一个中间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央企总部信息化办公室(简称信息办),它是集团总部对信息化政策的具体制定者,是信息化工作的具体管理者。毕竟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们还有很多重要事情去办理,只是,根据需要听听信息办的回报罢了。
央企某些领域的信息化比较专业或者比较重要,事情较多,为了重点进行该项工作,很多成立了领域内的信息化管理结构。国家机关在这方面最明显,比如XX部委的XX司,专门成立了信息处或信息化处。
正如开始讲到的,组织结构是工作的分工、分组和协调,有了它,事情便有了保障。信息化必将越做越深入,越走越远,祝愿每个企业都做的红红火火。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