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IT治理
CIO十年:变与不变
网友     CIO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十年聚首,是在回顾过去,更是为展望未来。 今天的CIO已经让人们认识到IT是企业组织业务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当IT
十年聚首,是在回顾过去,更是为展望未来。
今天的CIO已经让人们认识到IT是企业组织业务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当IT所服务的社会、经济、企业发生诸如经济危机、高失业率、发展瓶颈等问题的时候,明天的CIO会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在美国道纳斯格罗夫市政府CIO吴量福看来,未来的CIO会逐渐成为社会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CIO的角色将会由领导信息技术的使用转变为促进信息技术的使用。“未来的CIO在对行业和企业深入认识的同时,更要为企业洞察商业机遇、辨别风险,要像CEO那样去思考。”美国美森航运CIO Peter Weis说。
CIO角色变化的同时,企业的IT部门会逐渐变为“经营技术的”业务部门,成为企业组织结构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今天的CIO管理信息技术,明天的CIO管理变化。”吴量福认为,想要成为明天的CIO,需要对今天的社会、企业机构组织有全面的深入了解,在管理好日趋复杂的IT系统与IT服务业务的同时,更要将IT与组织机构的经营战略相结合,把企业甚至社会的变革创新当做自己的核心职责。
6月23日,在中国优秀CIO十年聚首峰会上,2002年~2010年间历届“中国优秀CIO”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十年感言。
不变的是“执着”
作为CIO代表中仅有的几名女性之一,纳爱斯集团CIO张彩英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线”。她执意穿上了2005年自己初次来三亚参加CIO高峰论坛的岛服,执着的精神可见一斑。
而张彩英的“执着”更在于自己的工作上。“十年间,有的同行做了CEO,有的自己创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而我对CIO的岗位特别执着,一直没变。”张彩英说。
 
美国美森航运CIOPeter Weis认为, 未来的CIO在对行业和企业深入认识的同时,更要为企业洞察商业机遇、辨别风险,要像CEO那样去思考。

回忆起10年来的IT经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为纳爱斯上马的几套IT系统,而正是这几套系统见证了公司发展的轨迹。
在没有部署企业信息化的时候,公司里几乎找不到一台计算机,纳爱斯的业务员要手写票据,每张票单上要写三行货物信息,每天最多开出25张票据。而现在,依靠IT系统的使用,每张订单上的数据相当于过去一天手写的信息量,每天可开出上千张订单。现在,纳爱斯从当初的单一公司发展成拥有6大生产基地、几十家分公司的集团企业,每年有100多亿元的销售额。集团化管理、业务往来等都是在IT系统里有效、实时、及时完成的。如今,信息化已经作为重要项目进入集团的年终总裁报告中。
对于王强而言,十年间最大的不同来自职位上的变化。在2002年获得“中国优秀CIO”称号时,王强还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管理服务部部长兼CIO,而现在则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原来他领导的部门有100多人,而现在只有40多人,但工作的重点都是做IT。“在管理好IT的同时,更要考虑创新。”王强说。
变化中更有不变,“十年间,不变的是做IT的激情”。正是这股激情让王强“熬”过这十年。在这十年中,一汽对IT的定位在不断变化,从把IT作为一个工具,到定位为一种资源,再上升到战略层面。“围绕着IT的定位,大家讨论的比较激烈。”王强说,正是在这种激烈的讨论中,IT逐步渗透到一汽的采购、物流、生产、销售、财务等主流业务中,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5年前,我就是宝供的CIO,而现在还是宝供的CIO。”宝供物流的CIO唐友三说的职位虽然没有变化,但每一年都有新的经历和体验。

如果仅仅把职位的变迁定义成十年最大的变化的话,那么宝供物流的CIO唐友三基本没什么变化。“15年前,我就是宝供的CIO,而现在还是宝供的CIO。”唐友三如是说。
宝供是国内第一家以“物流”命名的公司,并早在1997年就确立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如今,宝供的IT系统在深度支撑B2B物流服务的同时,更在精细化方面满足B2C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
虽然职位没有变化,但在唐友三看来“每一年都有新的经历和体验”。从1997年开始,宝供的IT系统每三年就上升一个档次:从基于互联网的IT建设,到与客户系统的对接,到把系统升级为大平台,再到用IT支持一体化供应链、支持不同行业的客户应用,现在则开始对物联网进行尝试应用。
15年的CIO经历中,唐友三总结出一个“三心”理论。“第一,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唐友三的好心态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有自信的能力,自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第二,要有恒心把事情干下去;第三,要开开心心地做事情。”秉承着这一理论,唐友三会一直把CIO做下去,“我的大老板对我说,‘你过去是宝供的CIO,现在也是,将来还会是宝供的CIO’。”
管理的“艺术”
十年一梦,却只在朝夕。几年间,邓树洪的职位由当年获奖时的如家酒店集团助理副总裁,变为现在的集团首席执行官特别技术顾问,而如家也由当初的60多家连锁店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家,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这十年中,我是与如家、与圈内的CIO朋友,一起发展成长起来的。”邓树洪说。
在企业的发展中,如家由经济连锁酒店起步,并用了两年的筹备时间开始进军高端酒店市场。而在这背后,IT的深度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用IT来管理全部的集团业务运营,IT还帮助如家在流程规范控制和风险管控方面做好“深度管理”。如家的IT应用,目前更多的是定位在治理层面,用“IT来管理IT”,避免差错。
 
纳爱斯集团CIO张彩英见证了公司从当初的单一公司发展成拥有6大生产基地、几十家分公司的集团企业,每年100多亿元的销售额,其中的集团化管理、业务往来等都是在IT系统里有效、实时、及时完成的。

而谈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变化与心得,邓树洪说:“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这十年,我厘清了企业的管理中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并学会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十年中,我的眼界变宽了,不再单纯站在技术层面来考虑IT,而是应该从战略层面、从商业模式创新上来考虑。”
站在战略层面上,如家的IT如今做得更深入。商业智能的应用在挖掘和对比各项经营数据的同时,更支持针对管理决策、客户行为的分析,而这正是如家在今后的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把IT与战略管理密切结合,这也正是朱东所一贯坚持的原则。刚刚变换了身份的朱东,以前是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航技”)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在他看来,在这十年中有三个“不变”。“拥抱新技术的激情没有变;在信息化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决心没有变;在信息化过程中坚持管理艺术的原则没有变。”朱东说。
作为一家拥有270家控股企业、5万名员工的企业,中航技在2008年完成了总部和下属25个子公司的信息化部署,但此时冒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让领导切实、直观地看到已经渗透到业务层面的IT系统的功效。而正是因为有着拥抱新技术的激情与解决困难的决心,朱东决定采用BI。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摸索、部署,通过把集团管理目标系统地分解、落实到实际的业务数据上,朱东让经过BI分析后的“视图”与管理主题一一对应,帮助集团提高了管理能力。
据朱东介绍,集团下面的一家贸易型子公司,正是通过BI的挖掘,分析出子公司的仓库里还有一批已经存了两年且价值1.4亿元的备货。进一步挖掘下去,更详细的数据展现在了公司管理层眼前:这批货的资产负债率为80%,即有1.1亿元是银行贷款;货物没有卖出去,按照5%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这两年中偿还给银行的利息就是1100万元;因为货物一直在仓库中积压,若按照5%的销售毛利率来算,两年的时间里又损失了约2000多万元。最后,一路挖掘下去,当时哪个部门的什么人在什么时间采购了多少货,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管理层面前。
IT驱动业务
“以前我们的IT是对业务进行支撑,但从去年开始,IT在驱动业务前进,要求业务部门跟上IT的步伐——这是最大的变化。”作为2007年的优秀CIO代表,新东方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监官冲如是说。
新东方的信息管理部始建于2004年,“当时算上我在内,只有三个人。”官冲说。而现在,集团总部的IT人员就有50人,全国各地还有70多人。从当初用IT支持业务,到专门为业务量身定制系统并支撑新东方的快速扩张,再到驱动业务前进,新东方的IT来了一次“华丽转身”。
 
“以前我们的IT是对业务进行支撑,但从去年开始,IT在驱动业务前进,要求业务部门跟上IT的步伐。这是最大的变化。”新东方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监官冲亲自目睹了从当初用IT支持业务,到专门为业务量身定制系统并支撑新东方的快速扩张,再到驱动业务前进的全过程。

现在,通过IT开辟出了新的销售渠道,可以把新东方的“教学”更好地销售出去。并且还做好了“后续工作”,包括售后服务、用户回访、投诉处理等等。除此之外,IT还帮助业务部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提升用户感受。之前,学员报名的时候都是带着现金来,而现在通过IT开通的手机、网上等多种支付通道,学员可以做到更快捷地及时、安全支付。
要想驱动业务,必定先要懂得业务,要知道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在驱动之前,要学会挖掘和分析需求,切忌“闭门造车式”的分析。新东方的IT人员在做实际开发之前,都要深入到业务里面做实际调研。IT人员甚至会“潜”到业务系统里面待一段时间,提炼出真正的需求。“要站在整个战略上来考虑IT,同时要考虑好IT如何在业务部门之间跨越。”官冲说。
对十年有“完整”回忆的,当属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部部长田超波。虽然他自称是一位“晚辈”,但在8年前便已开始接触IT。11年前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田超波还只是个业务员,在接触上IT后,经历了6年前的ERP上线失败。“那是一次惨痛的失败,”田超波说,但正是因为这次失败让他个人从心理到思维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是参透了IT与业务的相互关系,即要相互理解和信任。”田超波说。5年前,九州通开始做电子商务。如今九州通已经成为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B2B网站,年销售额约为10亿元。
在公司业务壮大的同时,公司的IT也在寻求转型。IT部门在为自家做好服务的同时,也给九州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IT解决方案,并且已经有实际的销售收入入账。九州通的IT已经由一个成本消耗部门,变为一个利润部门。


新融合时代的IT创新
站在新时代的临界点,围绕云计算、海量数据、ICT大融合、商业智能与优化、移动应用的争论此起彼伏;而与之紧密相关的CIO价值提升、C时代、跨界重构等变革议题,也引发了对于未来商业模式和社会变革的新探讨。IT和商业乃至社会的变革相互交融,以何种心态进行何种力度的转型,正考验着每个人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在用户话语权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如何应对新的交互时代?CIO是否可以摆脱运维困境,实现向管理中坚的跃升?在“2011年中国优秀CIO十年聚首大型峰会”上,《IT经理世界》对话各路资深业内人士和主流IT企业,探求技术、商业和社会变革相互交织的新融合时代,IT如何闯出一条价值再造的路径。
让创新与转型富有成效
德勤管理咨询细数了未来18个月应该关注的10大关键技术趋势,其中有可视化技术、“革命者CIO”等再度崛起的技术,也有能力云、切实分析技术和移动应用性等颠覆趋势。仅从技术来看,似乎CIO将更有用武之地,但现实并非如此。
德勤管理咨询大中华区主管合作人施能自表示,上述IT新技术、新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没有预想中好。在德勤的最新调查中,有接近50%的企业的IT战略和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仅仅处在年度预算层次,大部分时间部门间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同时,仅有40%的公司有具体机制来保障IT与业务目标相吻合,这意味着很多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倾听CIO的声音。
 
德勤管理咨询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施能自

“IT与业务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超过50%企业IT项目发起仍然处在由单个业务部门或者由IT自行决策。”施能自认为,未来十年,CIO应该从新的角度来考虑价值创造,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IT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以商业智能为例,这是很多CIO的必修课,投资额也不在少数,但理想化的愿望与实施效果却有着明显的反差,有些更像是纸上谈兵。施能自认为,找出企业潜在的商业机会和用户群体,如何构建更稳固合规的风险监控体系等,都要好于纯粹用数字说话。CIO不能满足于对于历史数据的归集,更多要实现前瞻性的预测,帮助企业抓住市场先机,规避风险。施能自认为,增加信息的可视性,成为决策、行动甚至直接获利的关键战略资产,已是CIO们的当务之急,而技术围墙越来越矮,商业变革的驱动力更多地在由技术向应用和用户需求转化,在商业和技术的交叉点上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更为关键,而新一代的创新性CIO将是协调技术与商业、使得创新转型富有成效的不二人选。
ICT融合下的“云”变革
过去二十多年中,华为公司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网络通信服务,二是构建了支撑全球业务运转的IT系统。对华为来说,它是从IT与CT变革转向融合ICT的受益者,实现了从“土狼到狮子”的蜕变。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勃兴,一个“云”中的华为已经浮现。在华为的上海研发基地,几千名员工都在云中畅游:白天,所有的计算设备都用来做研发,而到了晚上,所有的空闲计算资源将会被集中用来做自动化测试项目。
 
华为公司企业信息化副总监任雪松

“过去十年是一次改良型的信息化过程,而随着云计算出现,未来十年传统IT将面临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华为公司企业信息化副总监任雪松认为,烟囱式的IT系统建设模式将被改变,通过云计算,企业IT在灵活高效、用户体验、安全稳定和整体平台构建等方面实现颠覆变革。为此,华为提出了“云管端”的云计算策略,构建一个基于云的整体平台,使得传统ICT插上了云计算的翅膀,从而突破空间的限制。
目前,华为公司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员工,都在借助“云”的力量,实现高效运作与协同。华为公司企业信息化总监任雪松表示,企业信息化目的就是有效地支撑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而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将是最佳方式。
华为的iTools解决方案包可以基于业务场景构建企业泛在终端的办公环境,随时随地安全快捷地访问和共享信息资源,方便高效地进行业务处理和沟通协作,实现全生命周期的IT终端管理。从云到端的统一办公平台已在华为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部署,华为员工的人均效率提升了57.33分钟,而企业成本则降低了1.4亿元人民币。任雪松表示,新式的团队合作模式将取代烟囱式的传统方式,让各个功能单位有效沟通,协作共享。
云端畅游路线图
10%的新程序直接在云中研发设计、20%的业务应用通过架构重组移到云中、50%的应用通过虚拟化步入云中、剩余20%应用将被停止开发和更新……这是微软IT部门设定的2015年微软内部云计算应用愿景,虽然目前只有不超过5%的应用实现了这样的迁移,但在微软公司大中国区IT总监王正忠看来,只要制定循序渐进的长期策略,企业可以实现由传统IT向云计算的平滑过渡。
 
微软公司大中国区IT总监 王正忠

“十年以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在云端畅游。”王正忠表示,随着消费者力量的提升,IT Consumerization(IT消费化)已经模糊了传统IT作为生产者工具与消费者工具之间的界限,几乎所有的IT的开发、测试和服务都会被放在云端,为业务部门提供快速、有效的工具支持。为此,企业IT部门必须制定周全的策略,制定相应的转型路线图,其中有三个方面较为关键:一是了解云计算技术,认识到它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二是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技能是否可以应对云的挑战;三是做好企业信息流的规划与梳理。
王正忠并不认为云计算必然意味一个传统IT时代的终结,传统IT与云计算各具优势,而有效的企业私有云策略将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组合。微软IT部门将所有的超过2500个应用程序进行了详细分析,用四种考量方式来规定其云迁移路线,即有些不适合在云中的程序逐渐停止更新与开发,有些通过虚拟化迁移到云,有些通过架构重组放到云上,而有些可以直接在云中研发,但最终都要实现对企业云战略的全力支持。
结合企业的需求,微软IT部门制定了专注于测试和研发的微软内部私有云策略,逐步向云迁移。例如,在2011年微软IT部门构建了云端的批量许可服务中心,批量许可完全在云中进行。此外,微软的内部绩效考核工作只在每年2月和7月进行,其他时间并不需要IT计算资源,通过内部绩效考核的云端应用,微软员工在云中即可完成考评,做到了对计算资源的随需调用。
幸福企业的“云”路径
云端企业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在用友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看来,云端企业有三大明显特征:一是创新,不仅是IT的创新,更是IT与业务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二是高效,具有高效的生产力和客户响应速度;三是绿色,实现低碳节能,并有效降低IT成本和风险。
 
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郑雨林

郑雨林认为中国市场才是云计算普及的最重要区域,作为后起者的中国企业有着与欧美不同的IT部署和治理方式,而且更有可能率先借助云计算,实现跨越式赶超。“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企业发展模式亟待改变,用友提出了‘幸福企业’的概念,它是新时期企业新价值的典型体现,而云端企业是构建幸福企业的最优化路径。”郑雨林表示。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云计算之旅将重点放在了IT基础架构的优化上,但郑雨林认为,云计算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应该是全生命周期的,不仅要改变IT部署的传统方式,更多应该优化整个IT应用系统的交付过程,并且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用友公司在去年12月底正式提出了自己的云战略,以“软件+服务”的模式为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郑雨林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云路径:集团企业的私有云应该着眼于全球化集团管控、全程电子商务和产业链整合等立足点,中型企业更适合于混合云模式,着力实现全产业链的协作,而小企业则可以借助公有云带来的技术优势,实现快捷商务。
“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在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平台,还应该融入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并实现泛在化的关键应用推广。”郑雨林表示,用友已经跟中国电信、北京银行等合作伙伴携手,以云平台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云+金融”、“软件+移动应用”等跨行业的增值服务。
价值在云端
“在过去的十年中,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虚拟化进程、整合业务以及IT外包成为了改变企业IT的四大关键趋势,而云计算作为IT外包的顶端领域,会影响到未来十年的CIO价值创造。”Orange Business Services中国区CTO刘昕认为,当ICT作为一种服务被交付时,CIO将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IT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而且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中国区CTO 刘昕

但是,CIO要借云跻身企业核心管理层,就必须主动转型,寻找到务实的平滑迁移路线图。在刘昕看来,云计算也是一种外包的独特形式,CIO已不能只考虑产品选型、技术架构等基本问题,技术难题带来的挑战只占15%~20%,而隐藏其后的运维和业务提升更为关键。
“对于云的概念争议并不是问题所在,关键在于IT机构如何真正从云解决方案带来的新交付和服务模式中获益。” 刘昕表示,Orange强调的是将端到端的融合ICT作为云服务提供给用户,而不是仅提供其中的某个部分。
目前,Orange拥有全球最大的无缝网络之一,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亿客户,在过去的几年中,Orange完成了内部3.1万台服务器和18PB容量存储的云迁移,构筑了一个覆盖全球的云就绪(Cloud Ready)网络。举例来说,Orange在中国区有100多名员工,但并没有部署任何一台服务器,所有人都是在云中工作。
刘昕表示,企业IT部门已经成为了关键的内部服务商,结合外部IT供应商的协作,例如借助外部供应商覆盖全球的云网络,将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放在云中,将为CIO的业务和价值提升带来全新模式。例如,将UC(统一通信)作为云服务来使用,企业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应对移动智能终端的挑战,更关键的是,它可以实现对于企业内外部生态系统的更有效整合。此外,Orange已在提供Call Center in Cloud服务,企业无需在海外再建本地化的呼叫中心,并可根据呼入的区域语言,自动识别和应答。
重新寻找“云”的落脚点
云计算正在“误入歧途”?为什么热情的云计算产业遭遇企业CIO的冷遇?在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奉继承博士看来,由互联网公司所引发的云计算热潮,实际上并没有回答企业信息化的实质问题,导致了云计算炒作成份较多,且难以在企业实现落地。这像是一种云计算的落地“错位”——互联网公司提倡的云计算模式还不能被“照搬”到企业计算当中。
 
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奉继承

“现有的IaaS、PaaS和SaaS技术以及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都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对云计算的需求。”奉继承表示,SaaS模式适应于个人计算和中小企业,对集团企业来说,还只能作为非核心系统的补充,同时,SaaS模式一直无法解决企业个性化应用实施、数据延续与服务迁移,以及云服务之间的互操作等问题;由Google、腾讯等提出的开放云计算开发平台,实际上是基于私有架构和面向个人应用的专用二次开发接口,无法称之为真正的PaaS,与企业ERP对接更是难以实现,本质上还不是一个“开放”平台而是一个“放开”平台,放开给一些伙伴可以基于其基础架构去扩展一部分新的应用,而开发一个全新的基于业务流程驱动的企业应用系统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在IaaS层面,云计算可以降低软硬件层面的成本,但后期运营维护、数据管理、培训等隐性成本的存在,使得总体拥有成本并未显著降低。
奉继承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企业云的落地与成功的真正核心在于IT治理问题,它本质上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目前,不少企业的IT治理存在诸多瓶颈,例如企业分散投资,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应用水平低,总的投入多,无经济规模效应;IT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平均利用率在10%~20%之间,浪费严重;业务主导制(Business monarchy)的决策模式,导致系统孤岛,运营成本远远超出采购成本。在技术上,企业云计算必须将虚拟化技术与SOA架构结合起来,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T资源集中管理,不仅仅需要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进行虚拟化,还要通过SOA将数据、应用和流程进行虚拟化,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消除信息孤岛,降低IT运营成本。“企业云计算的落地,本质上是一种新的IT治理模式。这个问题不解决,云计算就无从谈起。”奉继承表示,云计算在企业落地有三个重要支撑点:一是支持云计算的IT治理模式和企业架构方法;二是SOA架构的PaaS平台,支持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的整合,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个性化业务的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三是实现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T资源集中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云计算助力企业跨越IT与业务的鸿沟
“让CIO从繁重的系统维护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专注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业务的创新。”这句话一直被CIO阶层提及,但始终难以真正做到。而随着云计算的出现,这一构想实现的可能性大增。在CA Technologies中国区副总裁孙志伟看来,CEO对于CIO最大的期望在于,能够将企业的一些创新战略和想法,迅速通过IT变为现实。通过云的方式,建立一个跨平台的IT管理框架,将是缩小IT与业务之间鸿沟的重要路径。
 
CA Technologies中国区副总裁 孙志伟

但是,企业在应用云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慎重平衡速度、安全和成本这三大难题。孙志伟表示,CIO支持业务目标达成的最大难题在于缺乏灵活性,如何缩短周期是关键要素,CA的AppLogic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CIO通过“拖拉拽”的便捷方法,在极短时间内搭建云环境;同时,51%的CIO担心企业成为重大安全漏洞的受害者,提供安全性和可视性的云,将是整个IT管理的难题;此外,为了有效降低成本,78%的CIO正在关注云的应用,希望可以优化IT成本架构。
“只有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效率不断提升,才能真正体现外包的优势,CIO才有精力专注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孙志伟说,目前IT厂商提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不在少数,大方向也趋于一致,但只有平衡速度、安全与成本三大要点,云计算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未来,CIO将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落地、推动创新、留住用户等价值追求,而云计算则提供新的IT整合服务,这两大趋势将互相交织,推动CIO去跨越IT与业务之间的鸿沟。孙志伟表示,CA的客户遍布全球,囊括了福布斯全球2000家企业的绝大多数,而CA推出的各种IT管理解决方案已经预先在实验室中完成集成,而不需要在客户的数据中心再进行整合,这样确保了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从而护航企业的云计算之旅。
IT运维服务模式求变
相关调查显示,企业购买硬件和软件的费用仅占总体成本的30%,其余70%被IT劳动和管理成本、最终用户的自助和宕机成本等所蚕食,这意味着企业的IT运维几乎都潜藏着巨大的黑洞,并没有获得治理。
 
联想集团I管理服务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 吴越

“专注于核心业务,外包剩下的非核心业务。”彼得·德鲁克的至理名言,在21世纪的新10年依然闪现这思想的光辉。在联想集团IT管理服务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吴越看来,以往中国企业CIO多关注于系统的建设,而对运营维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趋势的冲击下,企业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IT治理水平,才能发挥新技术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将IT运营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尤其是桌面IT服务外包出去,让专业的服务厂商来进行治理,这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吴越表示。
吴越认为,桌面IT运维服务常被忽视,但它实际上却占据了IT运维服务的绝大部分工作量;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如果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对服务流程的统一管理,CIO将依然陷入IT运维的困境当中,而无法专注于核心业务。
联想集团在桌面、网络、存储和数据中心运维等四个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联想积淀多年的IT服务交付平台和管理体系,来帮助CIO实现IT运维的新突破,从而创造更多的业务价值。例如,目前企业大量镜像的存在,导致企业PC镜像的管理成本甚至不低于PC硬件成本的50%,并且使企业IT部门不得不承担大量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为此,联想近来推出了自己的高级镜像服务,以模块化定制方式,为其量身定制适合其桌面环境和硬件要求的镜像服务,以一种“即插即用”的简单方式,帮助客户从复杂的镜像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IT系统部署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C时代,新业务渴求新网络
C时代(Connected Era)的IT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业务端,大量企业级应用从局域网迈向广域网和互联网;在用户端,移动接入渐成主流。IT如何支撑业务在新客户端下的快速扩展并确保良好的客户体验,是企业CIO面临的全新挑战和机遇。
 
深信服科技副总裁 张开翼

在深信服科技副总裁张开翼看来,CIO要让IT架构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满足业务扩展的需要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CIO也要提供感知用户体验的技术手段,将体验结果呈现给决策者,让他们有翔实的依据来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但是,传统网络架构显然无法胜任——运行在IT架构底端的传统网络设施无法感知应用。不要说改善业务流程和驱动业务创新,连基本的保护业务的职能都在逐渐丧失。而现有的网络只能让企业采取了打补丁式建设模式,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发现,整个IT系统到处“漏水”,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是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源。
“IT建设不能只顾两头而忘了过程,交付过程是确保客户体验的关键,只有把交付过程做好了,业务才能安全、可靠和高效地交付给用户,这也是‘业务交付网络(BDN)’的核心。”张开翼表示,一个更贴近业务的网络架构要建立自己的关键基础——智能业务感知。“业务有哪些用户在使用,使用的过程是否遇到了问题,用户登录的速度是否够快,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等等,都可以通过‘业务交付网络(BDN’及时感知。”张开翼说。
张开翼表示,构建端到端的业务交付网络,可以使得业务部署时间缩短50%~70%,工作效率提升30%~60%,并有效规避风险。
同时,深信服提出了“云端统一接入”的解决方案,通过全新的BDN架构,使得企业IT系统平滑过渡到云中,从而提升IT响应业务需求的速度,有效应对C时代的挑战。
IT“类商品化”下的企业重塑
一个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13.4万员工的庞大医疗产品制造商,其IT运维成本每年高达4亿欧元,而且始终无法降低,让这家公司的CEO头痛不已。2009年时,为了完成2010年税前利润增长10%~11%的目标,CEO决定采用一种更为开放的企业策略,同时强化与顾客和业务伙伴的沟通与合作——他将整个数据中心的IT运维服务外包给了德国电信,并逐步将业务系统迁至云端。
 
德国电信大中华区副总裁 王忠

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举动有些过于冒进,但这家全球500强公司达到了所追求的业务目标:随着所有的数据中心逐步被整合,统一到德国电信总部法兰克福的数据中心,而所有重要的业务系统也迁移至云端,2010年节省下来的成本已占到企业利润的1.5%。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再花心思考虑未来的IT基础架构,更仅需要专注于IT战略目标的实现。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建起成熟的IT系统,IT也将逐渐不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一种商品。”德国电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忠表示,对于这种“类商品化”,企业需要的是该商品的成本降低,极易获得,从而得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该趋势将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而日益显著,而这也成了云计算实现普及的主要驱动力。
王忠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变革,用和不用云计算将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前景也将泾渭分明。“云计算代表着一个高风险与高机遇并存的新时代到来,企业需要积极转型。如果错过这次机遇,企业将很难再次转身。”王忠表示,云计算在中国企业的认识程度依然落后于欧美企业,这也导致了这种外包模式目前难以获得普及。同时,目前中国企业过多关注于IaaS层面的数据中心优化,忽略了SaaS层面的变革,而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打造企业竞争所需要的云能力。
应对新一轮全球化与移动化挑战
世界是平的,并没过时。中国企业近年来寻求海外舞台的尝试此起彼伏,2010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足迹遍及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而外资跨国巨头向中国市场的重心迁移趋势,并不逊色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冲动,2007~2010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38%,其在中国的CIO也拥有着对大中华区乃至亚太区网络架构更多的决策权。
 
和记环球电讯有限公司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 郭咏邦

“企业发展全球化,需要连通世界的网络,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电信合作伙伴。”和记环球电讯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郭咏邦表示,在未来十年中,企业客户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容性等需求将日益加剧,并将考虑尽可能多的实现企业通信的服务外包,构建覆盖度更深、速度更快的无线接入,而可供选择的通信技术将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通信挑战,和记环球电讯采取了“紧密跟随”策略——企业客户扩张到哪里,和记的网络就铺到哪里,成效颇为显著。例如,有不少中国企业目前正谋求向包括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在内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布局,他们很多把企业在该领域的通信网络建设外包给和记电讯。通过积极构建复合型的网络线路,提供一站式的企业网解决方案,和记电讯获得了客户的青睐。郭咏邦说,客户CEO和CFO对和记电讯服务的第一评价就是直接有效的控制了成本,而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正在重塑未来十年企业的通信需求。企业需要应对新的通信DNA——Device(智能终端)、Network(移动网络)和Application(移动应用),而随着更多智能化终端和移动网速度的飞跃发展,移动数据业务已不再仅限于个人通信,将更多应用于企业。
为此,运营商之间积极合作,提供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已是大势所趋。郭咏邦表示,和记电讯推动成立了Conexus移动运营商联盟,该联盟为亚洲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联盟,覆盖超过3.2亿移动用户。
非结构化信息管理的交互式变革
当你经过地铁站内的一张电影海报栏时,拿起手中的iPhone,对准,拍照,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电影的上演时间、主演人物、故事情节等信息,被自动匹配,并推送到你的手机内。这只是Autonomy公司图片识别与关联技术在企业外部应用的一个案例,不过,它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非结构化信息管理的新交互时代。
 
Autonomy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 施易均

“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量时代,包括视频、图片、音频、微博等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占企业数据的80%左右,而按照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技术,很多无法被有效识别和管理,这是企业CIO一直要面临的巨大挑战。”Autonomy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施易均表示,为了应对企业数据泄漏的风险挑战,以及遵从各项法规需求,有时CIO只能用比较保守的方式来控制企业数据,但这也给企业内部的信息交互带来了困难。
Autonomy在全球拥有25000多家用户,其所开发的IDOL智能化非结构信息管理平台正日益受到重视,该平台不仅仅使用搜索引擎中关键字词的算法,还能将文档、视频、音频和图片等信息的概念关系有效抽取出来,如同识别一个个指纹一样迅速而及时,而普通信息管理平台很难做到这一点。
施易均表示,IDOL平台采用了基于语义的算法,并拥有170多项专利技术。例如,它利用Autonomy独特的概念搜索技术,可以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分类、聚类、搜索和关联,并能突破100多种语言的限制,实现了跨语言的数据管理。此外,IDOL平台还拥有数据挖掘功能,可以跨系统整合信息,自动形成信息热点岛图,并根据时间范围形成趋势图。
“未来,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将迎来推送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不一定非要坐在电脑前登录系统和网络,来抓取信息,也许通过智能化移动终端就能完成。”施易均表示,Autonomy拥有着全球最大的云之一,存储着近17个PB的数据,而IDOL平台也增加了云的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云中的信息管理服务。
理光MDS文档管理服务 全球CIO的得力助手
作为赞助本次“中国优秀CIO十年聚首大型峰会”活动的唯一OA厂商,全球领先的数字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理光为大会带来了最新的打印设备,为现场参会人员提供免费打印复印服务,并向与会的CIO们介绍了最先进的理光MDS文档管理服务。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村悦广先生在谈到理光今后发展时,充满信心地表示,理光将逐渐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进行全面转型。
 
理光为企业用户提供先进的办公解决方案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理光就在全球推出了其全新的MDS文档管理服务。为加快业务转型, 理光计划在三年内投资3亿美元,用于全球MDS 文档管理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项计划以业内领先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以及文档与IT相关服务等核心优势为基础,旨在显著加快公司向服务型企业模式的转型,并将其确立为重要的增长战略。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已面向中国市场推出MDS文档管理服务,昭示着理光在中国市场以优质专业的服务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的决心,并且希望通过高效文档管理、改进工作流和提高生产率等手段帮助客户提高业绩,创造更新价值。
在一项行业调查中显示,一家年收入2.5亿美元的公司可通过提高文档管理效率而每年节约超过600万美元的成本。如今,企业组织推广和开展业务的方式正飞速发展。企业虽然已逐渐意识到需要更为深入地了解信息与文档工作流,但实际上对与此相关的具体支出情况仍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尚缺乏对其可见成本和不可见成本的整体认识。此外,企业高管对文档管理战略能够对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推动业绩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认识还不够充分。如何将文档和流程中所包含的信息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加以利用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村悦广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理光MDS文档管理服务是MPS文档打印服务的扩展与改进,旨在提供与整个文档管理生命周期有关的三种基本功能,即输入(input)、处理(throughput)和输出(output)。理光MDS文档管理服务以流程、人员、技术和创新为基础,旨在优化核心业务流程,实现持续改进,致力于帮助企业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通过灵活的合作伙伴策略提高企业业绩。在专家建议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计划和变更管理策略的协助下,服务管理将成为控制打印和文档服务项目的中流砥柱。目前,全球范围内如联合利华、德国汉高等一流国际企业也已成为理光MDS的忠诚用户,充分以实践证明该项服务的优势所在。
理光(中国)董事总经理新村悦广先生表示:“本次峰会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年度CIO盛会,各行业顶级CIO、政府官员、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讨论最新的商业技术的经验和话题。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从商业优化到社会变革,预示着中国的CIO人群将继续承担起带领企业步入新时代的使命。理光意识到了全球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都在对客户文档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企业CIO必须确保企业为应对这些挑战做好准备,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客户建立高效、环保、安全、便捷的企业文档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价值的飞跃。”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