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研发管理
集成产品开发(IPD)探讨
网友  E-Works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1 IPD的核心思想 集成产品开发(Integ

1 IPD的核心思想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是一套领先的、成熟的产品开发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它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并被IBM、恩科、华为等国内外许多企业成功实施,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

(1)产品研发是投资行为:IPD从投资的角度看待产品研发,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终止还是改变方向。

(2)基于市场的创新:IPD强调产品创新要以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为基础,即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及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产品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成功负责,而不是以技术或功能为导向。

(3)基于平台的异步研发模式和重用策略:在研发整个系列的众多产品时,应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4)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发相分离:在异步研发模式中,关键的技术和技术平台需要在产品研发之前有专门的团队研发出来,并能够实现技术转化。

(5)跨部门协同:需要成立跨部门团队来负责产品研发的决策、规划和实施,依据跨部门流程,通过协同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确保沟通、协调和决策的高效。

(6)结构化的并行研发流程:产品研发的各项技术活动和职能活动应尽量并行作业,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以缩短研发周期,保证质量。

(7)产品线与能力线并重:在组织上,需要建立横向的产品线组织和纵向的能力线,通过同时加强产品线和能力线的建设及运作,快速响应市场。

(8)职业化人才梯队建设:产品研发需要各种类别和各个层次的人才。企业必须建立职业化的人才梯队,确保研发管理得到有效的运行。IPD是以产品运营为主线的流程管理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产品经营模式,它把新产品开发看作一项投资决策,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开发设计,采取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提升产品模块的重用性,加强产品开发项目考核,并借助IT技术提升项目的管控力度。

2 引入IPD的必要性

作为现代高科技企业,尤其是通信领域的科研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必须将眼光放在顾客的需求上,新产品研发既是企业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必须将客户需求与企业技术相结合,采取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采取提升研发管理能力来降低产品设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市场变化的需要

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无论是民用通信领域还是专用通信领域,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开发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成了企业产品研发面临的首要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导致企业研发部门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导致开发内容的日益增加,这要求企业不断改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提高技术整合能力和共享能力;产品的频繁设计变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同步协同,要求企业提升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效应,使企业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存周期越来越短,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分析,紧跟市场进行产品规划,并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成功率,缩短开发周期,及时推出新产品,否则将会使企业失去大量市场机会。

(2)企业研发管理能力提升的需要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研发体系日趋庞大和复杂,但研发管理能力和效率并未能跟上,不能适应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高效管理,具体表现为:

☆欠缺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缺乏明确和具有前瞻性的研发规划;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协调困难;
☆缺乏有效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薄弱;
☆不重视技术积累及平台建设,资源不能共享;
☆资源调配不合理;
☆缺乏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等。

这些问题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新产品的能力,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整新产品开发管理及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

(3)IPD是成熟的系统性管理模式

IPD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结出来并被大量实践证明的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IPD的核心思想和框架集成了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其框架包括了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APPEALS)、优化投资组合和衡量标准等多个方面,依据企业研发体系的整体架构,从产品战略规划、研发组织平台、研发流程、技术研发体系、研发绩效及激励机制等主要方面,系统性地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涵盖了产品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结束的全过程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可操作的产品开发模式,它对传统研发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了较好的解决办法。IPD系统性强但不僵化,复杂但不失灵活,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裁剪,以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经过与传统的研发管理思想比较,IPD无疑是一套领先的、成熟的、操作性更强的研发管理模式。

3 IPD实施过程需关注的问题

(1)企业最高层的重视和参与

IPD是一套先进的研发管理思想,IPD的实施是对企业原有传统研发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改造和颠覆。企业是否实施IPD,最高层领导必须首先达成统一的思想和认识,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企业研发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信心是IPD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推动研发管理变革,打造高效的研发体系,最高管理者不仅要明确表达对研发管理变革的支持和决心,还要亲自参与推动施行。

☆宣贯研发理念和原则,推动研发文化转变。要通过多种形式在企业宣传和贯彻管理理念和思想,持续转变研发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直接推动和参与研发体系的实施和优化。要承担直接推动者的角色,对研发变革的成败负责,承诺并参与研发变革的进程,对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及时扫除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履行在研发体系中的职责。在实施新的研发体系时,要带头履行产品战略及规划制定、立项决策、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决策评审、授予项目组权利等职责,以起到带动作用。

☆选拔合适的人员。要大胆选拔合适的人员运行新的研发体系,坚决更换不合适的人员,在加强人才培训的同时,应赋予他们充分的责、权,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最高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变革的风险和短期内给企业绩效带来的损失,采取有效的变革管理防止变革的夭折,并尽可能把变革引起的研发绩效下滑的深度和持续时间最小化。

(2)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系统规划:实施IPD必须要从策略、流程、组织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进行改进,避免进行局部改造的方式。IPD是一套系统性的研发管理模式,局部改造将会引起管理要素缺失,造成无法执行甚至适得其反。

☆分步实施:实施IPD要分阶段进行,初期选择产品研发项目进行试点,同时活动内容应由简到繁,先搭建系统性框架,再逐步完善,待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最终实现全面覆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新体系尚未覆盖所有研发项目前,新旧两套体系可同时运行,在不影响整体实施步骤的前提下,旧体系也尽量采用新体系的理念和方法执行。

(3)团队建设

在IPD实施过程中,组织结构是流程运作的基本保证。集成组合管理团队(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Team,简称IPMT)和产品开发团队(Product Development Team,简称PDT)是两个最主要的跨部门团队,也是最先需要建设的团队。

IPMT代表了企业高层管理决策层,是一个高层管理者组成的跨部门团队,代表企业制定产品发展规划、对产品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和评审、培育市场管理和产品开发流程,并选拔合适人选来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落实。IPMT是一个跨部门的虚拟组织,成员包括了各个专业部门/职能部门的最高领导,其承担的IPMT职责并非专职,这要求有一个专职的秘书机构来承担日常事务。在具体实施中,IPMT的秘书机构由企业规划发展部门和市场部门承担,秘书机构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PMT的运作效率。

PDT是具体的产品开发团队,属于项目执行层,是一个由各个专业部门/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包含了计划、开发、市场、生产、采购、财务、制造、技术支援等不同部门的人员,在项目开始时成立、产品上市或项目取消时解散。产品开发团队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和业务计划,按照项目计划执行并保证及时完成,确保团队按计划及时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产品开发团队对产品的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负责。

PDT是一个跨功能部门的重量级团队,在PDT经理的领导下,各核心组成员在所有的产品决策中代表本功能部门作出决策,这要求PDT经理和核心组成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对PDT经理的选拔尤为重要,不仅要求PDT经理需要有很强的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市场、财务等知识,具备相当的管理经验。只强调技术水平,按照技术能力高低选拔PDT经理并不利于团队运作。

4 结束语

几年来,IPD的实施为企业建立了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了企业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效应,优化了企业的整体运作,达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E-Works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