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企业的全部业务看作一张白纸,把每个IT系统看作一个圆圈,那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圈。随着圆圈的增加,未被 IT系统覆盖的空白之地越来越少,当然也少不了被多个“圈子”眷顾的地方。那里的员工就像老王一样,不得不跟多个IT系统打交道,一个不留神工作量不降反 升,领导许诺的“松绑”反而成了避之不及的“紧箍咒”。
既然IT系统不是给员工增加负担来的,那么就很有必要做出改变,让“束缚”变得容易接受,让“松绑”来得水到渠成,让IT变得更加“人性化”。
1.老王的“烦恼”
转眼又是月底,销售老王无奈的敲敲额角,打起精神面对每月一次的“麻烦”。
老王是某公司华北区资深销售,人脉深厚,每月完成的销售额在公司里数一数二。公司这两年很重视信息化建设,区域销售又是业务重心,光老王他们这儿的IT系统就上了好几个。
老王手头的客户多,单子也多,最近几个月,他明显感觉到压力大了不少。比如手头这一单,按照最新的业务管理规定,从客户招标到落单签合同,老王至少要在4个IT系统里跑不同的流程,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
首先,接到客户的招标方案后要在“商机报备系统”里报商机,后续的报价、竞标环节也一个都不能少,不然最后中标签了合同也没办法在“商务订单系统”下单,谁让区域的订单必须由商机转化呢。
如果老王为了拿单,想跟客户联络联络感情,他必须要在“公关费用管理系统”里申请公关费用,否则就只能算在自己的日常报销额度里。本来销售费用就不多,若是连项目的公关费用也要挤占日常额度,日子可真的难办了。
待项目合同签下来了,老王除了要在“商机报备系统”里做结项申请,还要在“商务订单系统”里下单,重新把前期的商机信息和合同录进去。另外,还要把之前申请的公关费用在“财务报销系统”里报上去,虽然又要把有些信息重新录一遍,但也没办法,总不能自掏腰包不是?
老 王是个本份人,不像有的销售员那样对公司的管理规定视而不见。既然公司这么要求了,他尽量照办,虽然心里挺憋闷。眼瞅着连门口的小便利店都用上电脑收银 了,这么大一个公司上几套IT系统也很正常,他能理解。可是让老王郁闷的是,老板和IT部门不是许诺说有了IT系统会让他工作更轻松么,为啥系统一个接一 个上线,他的活计却越来越不好干了呢?
2.不容乐观的现状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信息化领域的概念层出不穷,各种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多,诸如ERP、SCM、CRM、ERM、BPM等不一而足,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组合列出来,长长的一串,看起来高深莫测,用起来莫测高深……
IT系统建设大多是从业务角度出发,但往往由于投入和精力所限,企业不得不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也造成了业务角度和管理角度对IT系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针对独立的业务流程而建立起来的IT系统,在业务范围内能够覆盖到流程的所有环节,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但是,跳出具体的业务从管理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工作任务不会仅仅局限在哪一个单独的业务流程内,也不会仅仅需要一个员工就能完成。
一个任务,牵涉了不同的员工,跨越了不同的部门,流转了不同的业务流程,势必要跟不同的IT系统打交道,就像老王要面对的情况一样。如此一来,管理层面上的一个完整、独立的任务,最终被不同的业务流程、业务部门和IT系统割裂,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如 果把企业的全部业务看作一张白纸,把每个IT系统看作一个圆圈,那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圈。随着圆圈的增加,未被IT系统覆 盖的空白之地越来越少,当然也少不了被多个“圈子”眷顾的地方。那里的员工就像老王一样,不得不跟多个IT系统打交道,一个不留神工作量不降反升,领导许 诺的“松绑”反而成了避之不及的“紧箍咒”。
3.“松绑”还是“束缚”
企业的管理链条在各自为政的IT系统面前变得不再连贯,系统多了,限制也多了。像老王这样的一线员工,非但得不到当初许诺的来自IT系统的支持和帮助,反而平白增加了为不同的IT系统充当数据录入的角色。
IT是“束缚”?
老王的遭遇决不是个案,相信不少业务人员都有这样的困扰。
以前没上系统的时候,老王做业务很简单,找领导签个字或者事后再补个手续,项目也就做下来了。可自打上了系统,就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在这个系统里填商机,在那个系统里报费用,陷入层层的审批和重复提报的怪圈,没了以往的轻松自如。
这样的IT系统无疑是老王们想躲却躲不开、想避却避不掉的“束缚”。
IT是“松绑”?
任何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都不是增加员工的负担。
IT系统里固化下来的业务逻辑和约束条件是业务工作的沉淀和积累,由系统自动完成,降低了手工操作的出错率,也减轻了人工核对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把人手腾出来,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
这样的IT系统其实是为了给老王这样的人“松绑”来的。
可惜,在员工看来,日常工作变得日益琐碎,要在不同系统里重复填写内容类似的申请、等待流程漫长的审批回复,曾经顺畅的管理流程变得艰涩繁琐,期待中的“松绑”变成了“束缚”。
4.让IT变得“人性化”
既然IT系统不是给员工增加负担来的,那么就很有必要对现状做出改变。IT系统当然要满足业务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在满足企业管理目标的同时,也要让IT系统变得“好用”。
什么样的IT系统才是“人性化”的呢?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自身面对的情况思考适合自己的答案。
4.1 要学会整体思考
信息系统的逐步建设、业务部门的各自为政,不管哪个原因造成了老王的烦恼,都对IT系统建设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在从业务流程出发的IT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共享,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每个系统只专注在各自业务领域内实现闭环管理,难免忽视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和接口,也给最终用户的使用埋下了隐患。老王遇到的情况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商机报备系统”能直接依据现有商机申请费用,老王就不必在“公关费用管理系统”重复录入商机信息了;如果“订单管理系统”能自动获 取已完结的商机申请,老王就不必在下订单时重新填写商机信息了;如果“公关费用管理”系统能在老王填写完执行情况后自动将报销申请提交“财务报销系统”, 老王也就省去重复录入一大堆信息的麻烦了……如果IT系统的设计者能多考虑一些老王他们的需要,利用后台接口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也就不会有 老王每月一次的“烦恼”了。
IT系统要做到人性化,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打破部门的界限,打破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闭环限制,让业务数据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之间自由流转,通过数据共享和利用,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和多头管理,规范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
4.2 做过的事要“有记性”
对老王这样的系统用户来说,电脑操作不是很熟练,也没有太多时间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如何让系统更有记性,减少重复劳动,进而减少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人为的错误,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困扰老王的“烦恼”之一,便是关于客户信息的录入问题。老王手里的客户多数都是固定的长期客户,对他们的资料老王掌握的也很充分,但是,每次的跟单过程中,老王都得一遍遍的重新输入客户的联系人、公司地址、银行账户、收获地址这类信息,累人又经常弄错。更让老王接受不了的是,哪怕公司前一天才给客户发过货,再下新订单时老王也不得不一字不漏的把收货地址再敲一回,谁让地址这项在订单系统里是必填的呢。
IT系统的人性化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努力上,人性化的IT系统应当做到,系统能处理的尽量不让用户手工处理,系统能找到的尽量不让用户重复输入,“有记性”的系统才是聪明的,人性化的。
4.3 对用户要“友好”
业务逻辑上的限制是硬性规定,容不得半点马虎。从这一点来看,系统肯定“友好”不了。但是,拒绝也不一定非要说得那么不友好。
老王在IT系统里提申请的时候,最怵的就是动不动蹦出来的“大红叉子”——诸如“数据错误!”、“日起格式不对!”、“系统无法提交!”这类错误提示消息。因为每个错误提示前面都有一个大大的红色警示符,被老王他们昵称为“大红叉子”。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或者实现特殊的业务逻辑,这样的提示信息在IT系统里很常见,只是那种冷冰冰的居高临下语气,让人难于接受。既然IT系统需要“人性化”一点,如何把这些提示信息玩转的告知用户,就成了必须要坐的功课。
至于业务逻辑的限制,系统不但要告诉用户“不能做什么”,还要告诉用户“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样才不会让用户感觉到生硬,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虽然以上几点远非提升IT系统可用性的全部,笔者仍盼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束缚”变得容易接受,让“松绑”来得水到渠成,让IT变得更加“人性化”。
本文作者:商蓉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