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数字营销
中国CRM走过花开十年到底该走向何方
网友  商评网 |     编辑:德仔   图片来源:网络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被IT界寄予厚望,被认为是继ERP之后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希望之星。从1999年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被IT界寄予厚望,被认为是继ERP之后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希望之星。从1999年起,CRM的概念陆续在中国传播。而自2001年开始,国产CRM软件陆续问世。回顾中国CRM走过的花开十年,有狂热,有彷徨,有失落,也有惊喜。当前,CRM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重新思考:CRM到底是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CRM?中国的CRM到底该走向何方?

  几种思路

  CRM,理论上这是一个对企业经营十分有帮助的信息化系统,然而它进入中国市场十年,遇到了最大的一个挑战却是:水土不服,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从2000年始,我们看到:大批CRM厂商纷纷进入市场 ,但十年下来,有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CRM厂商或倒闭或转行,成了中国CRM领域的先烈。

  这中间有几个思路的区分:

  一是“等”。要教育这个市场,耐心等待土壤(市场)适应这支花朵(先进的管理思想、

  理念和流程等)。于是有人说CRM就是CRM,你不能指望它太多,CRM不能“包治百病”,它不能让传统企业甩掉包袱,马上进入“信息时代”。

  二是“找”。为CRM应用寻找合适的土壤。有厂商认定细分市场,行业化是CRM趋势,主张开展围绕行业应用定制服务,于是出现了律师行业CRM、保险行业CRM和地产行业CRM等等。

  在探索过程中,受SalesForces.com在欧美成功推行SaaS模式的鼓舞,有厂商从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出发,推行在线租赁CRM或托管CRM,从目前市场反馈看,CRM的 SaaS模式在中国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三是:“转”。改良CRM,使产品转基因,力图适应市场大面积的应用。一些厂商认为CRM产品功能需要融合ERP功能,并且融合电子商务的应用。

  四是:“变”。改变产品,同时积极对土壤进行优化。实施CRM,企业必须补上过去落下的“功课”,给企业补课。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补什么课,怎么补,谁来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空等企业“自学成才”,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企业管理信息化,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必然出现的需求,一个企业有了不同的业务,产生了不同的业务部门,接着有了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最后发展为“集团作战”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必然是越来越复杂,而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来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是现代管理的必修课。

  市场需求基础是有的,剩下来就要看谁对用户的理解更到位,谁的解决方案更贴合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了。

  CRM“转基因”

  为什么在国外被广泛认可的CRM一进入中国就遭遇了“水土不服”?为何一些企业兴冲冲地实施CRM系统之后,最终却以失望收场呢?

  对软件厂商而言,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期间,大家又形成了一个共识:CRM不只是软件。然而CRM究竟是什么?大家凭着各自的理解,各显神通,对CRM这株花朵进行“转基因”的改良尝试,使之更适合中国企业的胃口。曾经一度,中圣、创智、用友、金蝶、TurboCRM、MyCRM都推出了自己的CRM软件产品。

  然而十年之间,中国CRM行业风云变幻。当初那些被风险投资支持的所谓CRM大腕们纷纷倒下,成为先烈;国内管理软件领域ERP厂商用友、金蝶涉水不深,赶紧上岸; 2004年,联成互动的MyCRM褪去胡氏标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TurboCRM苦心经营多年,最终在每年盈利不到百万的情况下,2008年,被迫归入用友门下,品牌、团队几乎全部换脸,但依然没能在用友体系中担当大任。任我行CRM也在2002年把产品推倒重来,反复折腾。在坚持探索多年后,任我行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错解了“CRM”!

  任我行软件最后认为问题出在根子上:CRM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把CRM局限在了“部门级应用”的范畴内——“客户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等,同时最早从国外来的CRM概念中,也是“e-sales、e-marketing、e-services”。几乎所有中国CRM厂商都掉入到这个绚丽的陷阱中,都把CRM认为是帮助企业解决“客户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等范畴。

  而正本清源地看,即使是在国外,CRM也不是这样表面的“部门级”应用的概念,而是“Front Office”,即前台办公管理;相应地则将ERP称之为“Back Office”(后台办公管理)。

    归根结底,企业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针对企业目标的管理,各部门、各产品、各个人都需要有工作目标;同时,部门之间的协同需要沟通平台、需要流程配合;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制度需要明确、各种产品和销售的培训资料需要健全,这些都是保证企业将业务管好的关键。

  CRM土壤优化

  把CRM上升到企业级应用,就解决问题了吗?

  还有一道更大的难关摆在面前:CRM在中国生长的土壤条件不够。

  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薄弱,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中国,很多企业看似规模做大了,但大不意味着强。根据任我行十多年来为60多万家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企业连“帐”都没管好,同时,企业岗位职责不清晰、内部流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要实施好CRM,内部管理是根本,否则,再好的管理软件也无法很好的应用起来。尽管我国改革开发3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都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但现实当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还很粗放:下达指令靠会议、推进执行是“人盯人、人盯事”,管理沟通全部依赖电话,很多流程审批卡在繁忙的企业老板手中,更谈不上业务协同、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精准营销了。由于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这个阶段实施什么信息系统都比较困难。

  因此,在CRM应用普及的初级阶段,软件厂商会对客户提出要求,比如:企业的内部管理要上轨道;企业能够追赶得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企业要充分了解现存客户和潜在客户;企业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竞争对手的行为……否则CRM的实施很难在企业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要先学会“爬”,即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让各项业务数据能够进入CRM系统,再学会“跑”,才能借助CRM去干比如销售力自动化、客户分析和精准营销等。

  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呢? 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的,改变一个企业的习惯同样困难。在中国,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是慢慢做大的,习惯于传统的“人盯人、人盯事”的方式 。比如,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成果不是借助系统管理,时间管理靠脑袋,工作汇报靠会议,甚至不汇报。由于缺乏西方国家普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信托机制”,在中国企业里,有很多企业员工,根本不想让上级掌握自己的客户资料和业务进展。

  总结

  对于园丁来说,一株花的成长出了问题,最先想到的是侍弄好土壤,然后才是修剪花枝。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商评网 |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