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IT治理
信息化规划三原则
石岩  其它 |     编辑:德仔   图片来源:网络
一位CIO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情:他刚进入所任职的企业时,认为最迫切的工作就是为企业做信息化规划,于是有人提供了一个蓝本给他mdash;mda
一位CIO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情:他刚进入所任职的企业时,认为最迫切的工作就是为企业做信息化规划,于是有人提供了一个蓝本给他——某著名IT服务提供商在仅仅1年前为该企业所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他阅读后不禁热血沸腾,感觉这份规划做得太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规划在,企业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开展任何信息化建设,知情人告诉他说——因为这个规划太贵了,他恍然大悟——整个规划一下子做了超过1个亿的预算,被CEO否掉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个亿多不多?多——但是要看对谁而言。讲这个故事的CIO任职于一家大型企业,这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累计起来超过1个亿并不少见;此外,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健康,并不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连续几年累计投资1个多亿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那么,是什么让前面所说的信息化规划案走了麦城呢?
 
    笔者认为,是规划思路的问题。很多CIO在接受本刊访问的时候,都提到过“资金短缺”这个问题,可是有多少信息管理人员想到过这一点——有钱没钱,永远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什么叫有钱?你的信息化规划能够打动得了管钱的,那就叫有钱;而没钱自然就是没有产生足够的打动效果。
 
    CEO们看到的企业,可不只是信息化这么一块而已,每天向他伸手要钱的地方太多了,随便扒拉出来几个,看上去都比买电脑、买软件更有价值,更何况还有一个CFO在后面坐着,很多时候即使是CEO点了头,CFO拿上几张报表一通分析,也可能把这个事情给黄了。所以,在信息化投入这件事情上,我们确实可以寄希望于一把手的魄力,但是更应该寄希望于规划本身的合理性、可执行性和可接受度。
 
    对此,笔者有一个建议——所谓信息化规划三原则:
其一,中型规划远比大型规划更有实际价值;
其二,需求型规划比远景型规划有更高的接受度;
其三,基于成本的规划比基于愿景的规划更有现实意义。
 
    这个三原则说明白了几个问题:首先,CIo可以胸怀千里,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要花钱的事情,大型规划无论多么全面、多么有价值,都会意味着更大的预算,这对天天承受着经营压力的CE0和天天算计现金流的CFO来说,一定意味着相当大的刺激,也自然就要冒更大的被枪毙的危险,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应该坚决杜绝,换之以化整为零的中型规划——积跬步以至千里,一样是取胜的方法;其次,规划应该基于企业的当前需求,由急至缓循序前进,CIO做这些规划的时候,应该从业务出发,说业务语言,清晰明了地向各有关方面说清楚规划的业务价值、业务促进力,这将大大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最后,C10们应该学会用成本思路去设计规划,用成本语言去讲解规划,要减少愿景式的理想主义的描述,这将大大提升规划的可执行性,还将减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诘责和质问——对于后者,相信不少CIO有切身体会。
 
    说白了,这种规划思路反对大兵团作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代之以切实可行的短平快模式。用这种模式去跟一把手、CFO讨价还价,笔者相信钱总是可以要出来的,无非是多和少的问题而已。只要能要出第一次,就能要出来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办事虽然有点麻烦,但却能够保证信息化项目持续向前,从而避免了信息化进程停下来等待规划被接受的局面。有的时候,能要到钱就是硬道理!
 
本文作者:石岩 来源:其它 |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