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生产制造
王瑞民: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不详      编辑:德仔   图片来源:网络
1.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产品的价格

1.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产品的价格制定等有着重大的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 在资源稀缺的现代经济社会里,实现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基本保障。
   
当企业的生产制造是劳动力密集型或机械密集型的连续加工的生产作业时,大部分的生产成本都体现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工厂管理等都与人工或工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是按照科学而且是经济的方法,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间接成本的,这也就是传统的成本法。
 
随着企业生产过程的日益自动化,生产制造从连续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小规模、客户化的生产方式,出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此时用工时作为将制造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标准,则有扭曲成本信息的危险。
   
技术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大, 从而使折旧及摊销类固定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人工类的成本,将成本以一个与其非因果关系的工时标准分配到成本对象势必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存在大量的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计划成本、质量控制成本等。这些间接成本都不是与工时/产量直接相关的,这样就出现了与现代的制造环境相适应的作业成本法。

2.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简称ABC)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期, 它把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 通过驱动成本的作业来分配间接管理费,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ABC 认为: 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资源是成本的源泉, 包括人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 如后勤、辅助人员工资等间接费用) , 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 譬如广告费等。资源( 生产费用) 按一定相关性进入作业, 作业是协同生产中的工作的各个单位,所以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 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 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 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作业成本法对与产量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间接费用的是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汇集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 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对每项作业单独计算其分配率, 再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分配注重的是产品与其所消耗的资源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因果关系, 成本动因将其之间很好的联系起来, 充当着作业和产品之间的纽带。成本动因不只是传统成本方法数量动因, 它体现的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原因, 这样一种双重因素连动的成本计算方法, 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严重扭曲成本信息, 导致成本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不同产品耗用生产费用的基本面貌。因此,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而言, 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理论上有了本质突破。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的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生产制造费用采用了更精确的分配方法,如下图示例: 
 

4.作业成本法的价值
   
1、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管理者更加准确的产品成本,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存货评价,解决了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和减少了工人的手工劳动,因而直接人工的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降低,间接制造费用的比重日益增大,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生产计划成本、质量检查成本等。这些间接成本与生产的产量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例如生产线生产每一批产品的准备成本,是与生产的批次相关的,而与生产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生产20个批次,每批次生产100个产品所耗用的生产准备成本,会高于生产10个批次,每批次生产200个产品的准备成本,虽然两种情况下总的产品产量是相等的(20批x 100个 = 10批x 200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依然按照产品产量或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企业的所有制造费用,必然会扭曲不同产品的真实成本,进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存货成本,也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利润水平。采用作业成本法,可更合理地分配各种间接费用,相对准确地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2、作业成本法可以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专注于发展获利的产品或有价值的客户;
   
在现代的生产技术环境下,企业的生产制造由连续的大批量生产,日益转向小规模、客户化的生产方式,进而产生了日益增多的“支持性”或“服务性”的间接制造成本。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相对准确地计量各种产品的成本,使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企业的定价决策、产品组合等决策更加合理,进而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专注于发展获利的产品或客户,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扩展了成本性态分析,体现了战略成本的管理思想
   
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基于作业成本的管理会计分析,超越了把成本简单地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弊端,而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通过就短期数量变化和长期成本趋势,量化地阐明成本习性的方式在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中都体现了变动成本的原理,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而且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
   
4、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区分增值成本与非增值成本,以便帮助企业有效地消除非增值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把成本看成“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的函数,并将“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加价值与否的最高标准,并进一步把“不增值作业”划分成“维持性作业”和“无效作业”。通过作业成本信息分析,有助于进行业绩计量和评价、预算制定、作业管理、过程管理以及顾客和市场盈利率分析等,最终达到全面控制、降低成本的目标。成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实现作业链的优化,即:尽量减少“不增值作业”,尤其是无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使成本利用趋向于最优化的高效率状态。

本文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