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
目标系统到底做什么
齐全、准确地找出目标系统全部的功能、性能、限制
找出全部的输出流、输入流
找出所有的加工
产生完整的分层的DFD、数据字典、加工的描述
补充的意见
需求分析阶段的具体任务: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性能要求
运行要求
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而得到的
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需求分析的本质就是对数据和加工进行分析)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开发原型系统
需求获取技术
需求获取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建立获取用户要求的方法的框架;
支持和监控需求获取的过程的机制。
调查研究
了解系统的需求
软件开发是系统开发的一部分,仔细分析研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对软件的需求获取是很有必要的。
市场调查
了解市场对待开发软件有什么样的要求;了解市场上有无与待开发软件类似的系统
访问用户和用户领域的专家
把从用户那里得到的信息作为重要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访问用户领域的专家所得到的信息将有助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考察现场
了解用户实际的操作环境、操作过程和操作要求。对照用户提交的问题陈述,对用户需求可以有更全面、更细致的认识。
调查研究方式
发调查表;召开调查会;向用户领域的专家个别咨询;实地考察,跟踪现场业务流程;查阅与待开发系统有关的资料;使用各种调查工具等。
需求分析的过程
问题识别
分析与综合
编制需求分析的文档
需求分析评审
问题识别
研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软件项目实施计划。
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并评审用于产生计划估算的软件范围是否恰当;
确定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提出这些需求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
分析与综合
进行各种要求的一致性检查;
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
分解数据域,分配给各个子功能;
找出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限制。
判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用户要求或用户尚未提出的潜在要求。
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常用的分析方法
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SA)
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方法 (JSD)
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 (DSSD)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OOA) 等
编制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
软件需求说明书;
初步的用户手册;
确认测试计划;
修改和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评审
作为需求分析阶段工作的复查手段,应该对功能的正确性、文档的一致性、完备性、准确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