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职业规划中的陷阱
――杜胜祥职业咨询手记
时间:2005年2月23日
《经济日报》记者:梁桦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
我曾经为一家软件公司招过几个职位,面试了大量学生。
1.面试时衣冠不整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如果第一眼感觉很不爽,是很影响招聘过程的。
同学们为什么非要经过磨练才能够知道珍惜本来就不多的面试机会呢。
这样并不是说,学生们一定要花很多钱去买好衣服,但是衣冠整洁是对人的起码尊重。
现代社会要求你毕业时尽快地适应社会,不要强调别人来适应你,而要你首先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
对于那些主动到大学招人的公司来说,衣着还不是很重要的,可是对于去公司面试的大学生来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衣着整洁问题。
2.大学生不知道怎么推销自我
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时有60%存在沟通障碍,这与现在的学生都是独子有关,他们比较自我,不愿意跟人交流,再加上网络的流行,更加造成了他们在跟人沟通上的障碍。
简历写得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你挑谁来面试,好像都可以。
面试时也不知道怎么推销自己。既然简历都是仓促写出来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会强调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而不是从为人品格方面强调自己的优势。须知,现代社会招聘时固然专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
3.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除了现在职位少以外,大学生就业难,重要的是学生的心态问题。有个学生找我咨询,她是名牌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生,长相也好,居然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的心态有问题。她有很多的“一面”机会,就是没有“二面”机会,咨询半个小时后,我就知道原因了。她像她国有企业当负责人的父亲那样有“养老”的思想,那么有哪个公司敢要她?专业对口,还是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大学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没有很好的吃苦耐劳思想,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观念,哪个公司想要你,哪个公司先消失。
这个学生居然为了留在北京,要从“黄牛”那里用几万块钱买北京市户口,她就是不想从自身的竞争意识上改变自己。
另外,学生很讲究“交换”,不懂得付出,也是阻碍自己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陷阱
1.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盲目读研的代价
在心灵沟通论坛上有篇帖子《一个要毕业的研究生对学弟学妹们的忠告!》。她当初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上了另一个专业的研究生。结果是“生活没有一点***,没有动力,一点也找不到我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昏昏沉沉,脑子有生锈的感觉。”她的困惑在于硕士临毕业了她是不是要读博士?老师希望她继续读。你就是上博士,博士毕业之后呢?如果你喜欢你的专业,还可以躲避工作几年,如果不喜欢呢?你在拿你的青春在下赌注!
我们的家长也经常地告诫自己的孩子,研究生是首选,考不上就让孩子工作。这也助长了孩子从来不考虑就业的问题和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很多家长都说,我没有做职业规划
不是也过来了么?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人才打破终身制,自由流动,使一个人如果学习的不是擅长的,从事的不是你自己擅长的话,最终结果是人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让你买单的。
2.取长补短还是补缺补差?
如果很多研究生关于职业方面出了问题很痛苦,感觉有点迟了,那么为什么一个非常优秀的大三学生阿晓,她又为什么很痛苦呢?
她的问题表面上很简单,就是到了大三,她可以上直博,可以出国,也可以工作,该选择哪个呢?
哪一个她都迷茫,都不是自己的最爱。她的案例说明一个没有职业规划意识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像很多怀着豪情的学生一样,她被保送进北大,专业随她挑。怎么挑选专业呢?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一拍脑袋就进来了!
三年前的豪情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内心的煎熬?
因为应试教育让很多好学生变成了无所不能,变成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位同学感觉自己数学不如人,就拼命学数学,同学都说她最有毅力。那么这种毅力换成了什么呢?花了大量时间也就80分,那些不如她下功夫的人,为什么一考就90多分呢?很不服气呀!
她用毅力在跟自己的弱项在拼,而且相信愚公移山,结果越学越痛苦。
正如她自己所言:“我的性格、天分和兴趣并不适合做生物,对此也不感兴趣:但可怕的是我用了3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在这方面并不差(一个好强的人的本能反应)”,
“真的好可怜,自己不了解自己,做事没有把握,热情也是自己处于责任而强迫出来的。”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自己不去调整自己,进入社会后人才市场自动会“修理”你的。
3.假如早点知道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大一“状元”学生的醒悟
仅靠毅力成不了大器,更多的需要靠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挥你的潜能和才干,才是真正成功和卓越的唯一途径。
一个学生高考前一模二模三模都是学校第一名,而他们这个学校是该省的状元中学。高考中他没发挥好,就这样北大还是随他挑专业。他上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可是他找我咨询后的价值观测试结果表明,他是最不看中财务的。那么为什么当初要学这个专业呢?就是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个残酷的金钱的世界,挣到钱为“老大”,既然孩子被保送了,那为什么不去这个挣大钱的“状元系”呢?结果在这个系读了一年数学刚及格,而他高考时数学差几分就满分阿!他母亲说:“你还小,你还不能决定你的专业方向,要更多地发扬高考拚搏精神!”而他说:“当初我高中学习非常好,是因为我知道我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就是为了考上北大,但是考上北大之后,我要考虑我的自身价值阿!我看那些数学和金融课程简直烦透了!”这是个大一的学生,他还没有到前面提到的阿晓大三阶段,所以他现在的警醒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更多的大一学生还在“牛叉”阶段!
这个学生的家长我也见了。一开始,他的父母不相信职业规划,更不相信职业性格测试的,在我讲了众多案例之后,他们就说:“当初中学选专业的时候,没有几个家长相信这个职业规划。现在我的孩子出现问题了,我觉得职业规划还是很重要的。”“你们孩子是先知先觉,应该还来得及,应该为你们的孩子感到高兴!”。
有人可能批评我,别老拿北大说事。其实我也咨询过清华硕士,有个学生考了好几年才考上清华研究生,都快毕业了,才发现自己学那个专业那么痛苦,那个专业根本不适合她,想转专业,干别的去,可这个女孩子都快“奔三”了,一毕业往哪里转?当初干嘛了?
职业规划为什么那么重要?如果你明确知道想要什么,那么你就不会浪费大学那么好的时光了,也不致于毕业时没有自信去找工作,很多学生都把大学时间荒废了,非常可惜。
关联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