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来源
tianyaclub.com 佚名
大多数企业的发展类似于一个抛物线,首先是从无到有,迅速增长,达到一个顶点之后,停滞不前,然后,开始下滑,最终,企业从市场消失。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最多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经营成功的企业大都遇到发展的瓶颈,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为迫切。
曾鸣教授在《略胜一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中,对中国企业的过去的发展和未来发展之路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书中对中国企业的观察,得出过去发展的两种模式:机会模式和产品模式。
机会模式的典型是房地产行业。房产公司利用各种资源廉价获取土地,然后借助银行资金开发房地产,迅速获得丰厚利润。在国内,房产行业成为一个只要具备资源,其他门槛都较低的行业,并且可以在短期内积聚财富。所以就不难理解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中从事房地产的为何那么多。
产品经营者,我们所熟悉的家电企业,大都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企业利用但是短缺经济的情况,大规模扩张产能,大量生产。经过多年年的发展,部分企业在生产量上已经进入世界前列,销售收入大都达到100亿元左右。
随着市场秩序的日益健全,寻租机会逐渐减少,成本提升。如商业用地由协议转让改为公开拍卖,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无法获取土地资源,从而被排斥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如成都近期地块的拍卖,都是具备实力的大集团得以中标。
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又要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很多产品都处于过剩之中,产品经营的企业迅速出现分化,大部分增长停滞或者衰退。
机会经营企业和产品经营企业都遇到销售收入增长乏力,甚至下降,利润减少,甚至开始亏损,企业往昔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再。
为了摆脱增长的困境,企业向多元化发展,进入新的业务,并购新企业,或者纵向一体化,向前向后延伸。
为了迅速成长,多元化企业的战略趋同相当的严重。于是GE公司成了很多企业的榜样,产业和金融相结合,迅速成长。成功的企业如海尔,除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传统家电产品外,还拥有保险,证券,商业银行等金融资产。目前海尔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产业,金融产业并未给海尔带来很大的回报。失败的如德隆,从金融产业开始发展,以金融资产整合实业,但最后还是因为金融产业的问题,整个集团陷入危机,被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其产业、金融融合的梦想破灭。近期,横跨产业、金融的复星集团、也处于危机之中。曾经是中国多元化成功的典范,三九集团,也是深陷困境。
曾鸣教授通过对中国成功企业的观察,提出了中国企业的经营思路由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从资源整合到能力培养,从巧妙运作到系统管理的转变,这才是新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道路。曾鸣教授指出,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大舍才能大得,大赌大盈,大拙大巧。
企业在进行战略思考时候,不能单纯考虑如何扩张企业,增加收入,但是很少考虑现有的业务是否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相适合,结果企业变得越来越庞大,最终却无法驾驭整个企业,走向蓑败。这就是企业不能只作加法,同时也要会做减法。书中所举的万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由原先的多元化产业,逐步转移到房地产的专业化方面,终于成为房产业的第一品牌。阿尔卡特也走了类似的道路,逐步剥离了和电信业务无关的资产近100亿元美圆,同时利用这些资金并构了数家具有领先水平的电信企业。通过连续不断的并构,阿尔卡特在各大电信业务保持全面的产品线和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003年阿尔卡特提出的为运营商量身定做,业务驱动的解决方案,包括了宽带接入、传输、移动、语音网络、卫星、海底网络、具备了全网功能。
真正的战略优势,都是通过超前的战略投资来实现的,成功的战略在初期带有一定的赌博。这种建立在敏锐的观察基础上的大赌,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一流水平所必须的。英特尔公司当时因为日韩企业的竞争压力,放弃存储产品的生产进入电脑中央处理器的生产时,也是一个大的赌博,结果英特尔成功了。
大拙大巧是企业对既定战略的执着,是具备与所制定战略相匹配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是来自整个系统的完美组合,对资源的整合。万明坚在《系统战必胜》中,总结TCL手机的成功时,也是强调企业整个系统的能量。TCL手机在渠道、生产、研发等方面的很好组合,才有TCL手机的快速增长。原先在市场上领先的国产品牌手机,如科键、厦新等,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却无法维持这种优势。
关联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