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生产制造
ERP基础知识
末末-郭琳  http://blog.vsharing.com/momobaobei/A828499.html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1、企业应用ERP的背景:企业内管理水平落后、外部竞争环境变化、企业信息化。 2、国内企业管理问题:流动资产周转速度问题;库存问题。3

 1、企业应用ERP的背景:企业内管理水平落后、外部竞争环境变化、企业信息化。

2、国内企业管理问题:流动资产周转速度问题;库存问题。
3、企业内部生产管理问题:决策信息实时性、准确性差:生产上所需要的原材料不能准时供应

或供应不足;零部件生产不配套、积压严重  ;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劳动生产率下降; 库存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长;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多变、快速,使企业的经营和计划系统难以应付


4、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1)经济全球化、竞争无国界、中国制造和世界制造融合(2)市场快速多变、难以捉摸(3)产成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升利润被压缩(4)生产灵活性不断提高(5)来自客户、竞争对手的压力不断增大(6)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5、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让自动化的工具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6、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1)工程技术领域:为了缩短研发周期,保证设计的正确行和合理性,而需要采用的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方式,如CAX,虚拟制造技术,并行工程等(2)生产制造领域: 如广泛应用数控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FMC、FMS等;(3)企业管理领域:如ERP、SCM、CRM等。

7、信息化管理:(1)规范管理:“人治”到“法治”;国际惯例接轨(2)快速应变:时间是第一位的竞争要素;应对内外环境的瞬息万变(3)正确决策:实时信息,决策有据;面对挑战,不失良机(4)合作竞争:优化/强化企业的供需链;协同运作,双赢/多赢

8、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紧密集成,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目的,并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科学的决策管理平台。

9、ERP中有五个层次的计划:企业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及采购作业计划

 10、ERP的目标:(1) 缓解市场多变和生产均衡之间的矛盾(2)解决企业库存管理的难题(3)提高客户满意度(4)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5)提高劳动生产率(6)改变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

11、ERP管理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信息集成的思想

12、方法/信息集成范围 / 解决的问题 / 管理思想:MRP/销-产-供部门物料信息的集成/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优先级计划 / 供需平衡原则;MRP II/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财务帐”与“实物帐”同步生成/管理会计/ 模拟法支持决策;ERP/客户、供应商、制造商信息的集成/优化供需链—协同运营/合作竞争/供需链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约束理论/价值链

 13、ERP直接效益:因为有效遏制了盲目采购和盲目生产,可以使库存成本显著下降;延期交货减少的同时,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由于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和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可以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采购提前期缩短,费用节省。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和了解生产问题,可以有效缩短采购提前期和采购费用;停工待料减少。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化,计划的合理化,使得生产过程中零配件能够准时到达,有效减少了生产线的停工待料现象;制造成本降低。由于库存费用下降、采购费用的节省、管理效率的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必然会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4、ERP间接效益:使企业的基本数据更加完备、精细,准确度大大提高;使企业高层的决策更加快捷、科学,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速度大为提高;使企业员工从繁琐的手工管理中摆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真正的管理工作;理顺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打破了企业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的格局,增强了员工的全局观念,使企业部门间的协作工作成为可能;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减少了企业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计划性和可行性。

15、ERP的发展经历了5个重要阶段:订货点法、MRP、闭环MRP、MRP II、ERP。

16、订货点数量=单位时区的需求×订货提前期 + 安全库存量

17、订货点法的不足:(1) 各种物料需求相对独立(2)物料需求的连续性(3)库存消耗后应

被立即重新填满(4)提前期已知且固定

18、时段式MRP与订货点法的区别:(1)通过产品结构表(BOM)将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2)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3)对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引入了时间分段的概念。
19、MPS、物料单和库存信息称为MRP的三项基本要素

 20、MRPII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21、MRP II 支持决策的模拟功能需要时机:新的销售定单、计划变更、产品结构变更、工艺变更、设定新标准成本

22、制造资源计划的特点: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全厂一个计划、层层落实,全厂上下、服从企业总体目标);管理系统性(各职能部门业务联成一体,协同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数据共享性(统一数据库、统一工作程序,人人自觉维护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动态应变性(闭环系统、响应迅速,各岗位及时输入反馈信息);模拟预见性(无限时间跨度、防范于未然,充分运用模拟功能辅助决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会数据,通过资金流分析监控物流、指导经营生产活动)

23、MRP-II的局限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有更高的集成度,同时企业信息管理的范畴要求扩大到对企业的整个资源集成管理而不单单是对企业的制造资源的集成管理/企业规模扩大化,多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作战,统一部署,这已经超出了MRPII的管理范围/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些更是MRPII所不能解决的/MRPII需要同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融合来完善自身,如JIT、TQM、OPT等。

24、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扩充了企业经营管理功能/面向供应链--扩充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应用环境的扩展--面向混合制造方式的管理/将MRPII的以物流为核心、以计划为主线,转变为以成本为核心,以计划为主线。

25、经营规划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规划,主要是:(1)产品开发方向及市场定位,预期的市场占有率;(2)营业额、销售收入与利润、资金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ROI);(3)长远能力规划、技术改造、企业扩建或基本建设;(4)员工培训及职工队伍建设。

26、销售与运作规划特点:(1)S&OP 是一个单一的、集成的和协调一致的计划,作为企业各个部门行动的依据;(2)S&OP             规划必须由企业总裁主持,会同各高层经理一起制订;(3)S&OP必须与经营规划保持一致;(4)S&OP是对各产品系列进行计划的。

27、销售与运作规划的作用是:(1)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2)制定一个均衡的月产率,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保持稳定生产(3)控制拖欠量(对MTO)或库存量(对MTS)(4)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依据

28、销售与运作规划的效益:主要效益在于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拥有适当的产品/让行政人员及管理者更好地控制业务、掌握未来、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做出更好的决策/可量化的效益主要包括改善客户服务水平、降低库存、以及更高生产效率。另外一个重要而难以量化的效益在于:这个程式鼓励并发展高层及中间管理层中的团队精神


29、编制销售与运作规划(S&OP)需求资料:经营规划提出了企业未来的销售额的目标和利润目标/市场部门根据对产品类分时间段的销售预测,得到客户对某类产品或零件的未来需求的估计/工程部门提供资源清单,即生产每单位产品类所需的劳力、机器和材料清单/财务部门获得经核算确定的单位产品的收入和成本,增加资源(如设备)的财务预算,可用的资金(如流动资金的限额,信贷资金的限额)等

30、偏置天数:零部件使用关键工作中心的日期同最终成品完工日期之间的时间

31、销售与运作规划(S&OP)必须结合四种关键而关联的活动:需求预测、销售计划、物料管理、以及生产规划

32、S&OP的挑战通常来自三个方面:公司必须面临会议无建设性的问题/缺乏综合而灵活的规划与衡量工具,来为不断的改进提供支持/缺乏准确的计划信息

33、主生产计划的作用:把较高层次的生产计划与日常的日程计划衔接在一起/驱动若干种明细计划,如物料需求、能力需求(人力与设备)等。其结果是连接一家制造厂及其供应商的一套充分一体化的计划/驱动财务计划/为订货生产产品做出客户交货承诺/监督各项实际绩效/协调诸多管理人员的活动

34、提前期是指某一工作的时间周期,即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的时间

 35、生产准备提前期,是从生产计划开始到生产准备完成(可以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

36、采购提前期,是采购订单下达到物料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37、生产加工提前期是生产加工投入开始(生产准备完成)至生产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38、装配提前期是装配投入开始至装配完工的全部时间

39、累计提前期是采购、加工、装配提前期的总和

40、总提前期是指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包括产品设计提前期、采购提前期以及加工、装配、试车、检测、发运等提前期的总和

41、加工提前期包含:排队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零件数量×单个零件加工时间/等待时间/传送时间

42、计划展望期指编制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范围

43、计划时段是组织和显示计划的时间单位。

44、时区1:是产品的总装提前期的时间跨度,即指从产品投入加工开始到产品装配完工的时间跨度。时区2:在产品的累计提前期的时间跨度内,超过时区1以外的时间跨度为时间时区3:超过时区2以外的时间跨度为时区

45、时区、时界对计划的影响:时区1,需求依据实际合同,计划已下达及执行,计划变动代价极大,很难变动。产品已经投入生产,装配已在进行,变动需由厂领导决定,应该尽量避免更改。时区2,需求依据合同与预测,可以取:合同、预测、合同与预测之和、最大值。计划已确认及下达,变动代价大,系统不能自动变动更改,只能由人工干预。时区3,计划以预测为主,或取预测与合同的最大值。计划允许变动,无代价。系统可自动更改,计划员即有权可进行更改。

46、主生产计划独立需求件可以是产品、主要组件、虚拟物料单中的组件或者甚至可以是产品结构中最高层次上的单个零件

47、批量规则分静态方法:固定批量法、经济批量法/动态方法:直接批量法、固定周期法

48、经济订货批量简称EOQ,是指某种物料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为最低时的最佳MPS批量法。

49、改变负荷的措施主要有:重新制定计划,延长交货期,取消客户订单,减少订货数量等;改变能力的措施主要有:更改加工路线,加班加点,组织外协,增加人员和机器设备

50、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特点:(1)同时编制所有的零件计划和采购计划(2)多时段计划(3)计划滚动和重排

51、物料编码有时也叫物料代码,是以简短的文字、符号或数字、号码来代表物料、品名、规格或类别,以便于计算机系统对物料进行识别和处理。主要采用方法:阿拉伯数字法、英文字母法:混合法。英文字母中I、O、Q、Z等字母与阿拉数字1、0、9、2等容易混淆

  52、物料编码的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唯一性原则、简洁性原则、顺序性原则、避免有意义、分类的原则、尽量避免英文字母和特殊符号

53、 物料主文件用来标识和描述生产过程中每一种物料的属性和信息。其主要信息包括:技术资料方面、计划管理方面、库存方面、销售管理方面、质量管理方面

54、物料清单用来定义、记录与储存最终产品组成项目、成分、数量及结构的清单,它表明了产品->部件->组件->零件->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

55、物料清单:用规范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56、物料清单的作用:联系与沟通各业务部门的纽带/反查与追溯/网络层次结构的扩展用途

57、虚拟件表示一种并不存在的物品,图纸上与加工过程都不独立出现,属于“虚构”的装配品。虚拟件的提前期为零,一般无需存储

 58、使用虚拟件的原因:(1)虚拟件作为一种过渡件处理,以处理设计图纸和制造工艺之间的差异(2)作为共用件,让物料清单比较容易维护,减少资料量或电脑运作时间,简化BOM的结构(但不是层次),方便成组替代。(3)作为规划用料号,供预测、规划之用

59、物料的低层码(LLC)是系统分配给物料清单上的每个物品一个从0至N的数字码。在产品结构中,最上层的低层码为0,下一层的部件的低层码则为1,依此类推。用意:可用的库存量可以优先分配给处于最低层的物料,保证了时间上最先需求的物料先得到库存分配,避免了晚需求的物品提前下达计划,并占用库存。

60、工作中心是各种生产能力单元的统称,也是发生加工成本的实体。

61、工作中心的作用:1)作为平衡负荷与能力的基本单元,是运行能力计划时的计算对象。(2)它是定义物品工艺路线的依据,在定义工艺路线文件前必须先确定工作中心,并定义好相关工作中心数据;(3)它是车间作业分配任务和编排详细作用进度的基本单元,即派工单是以工作中心为对象并说明各加工单的优先级;(4)作为车间作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数据采集点;也用作反冲的控制点;(5)作为计算加工成本的基本单元。

 62、工作中心数据包括三种:工作中心基本数据、工作中心能力数据及工作中心成本数据。

63、工作中心能力=每日班次×每班工作时数×效率×利用率

64、效率=完成的标准定额工时数/实际直接工时数;

65、利用率=实际直接工作工时数/计划工作工时数

 66、工作中心直接费率=工作中心每日所发生直接费用/工作中心工作时数

67、工作中心间接费率=分摊系数×车间间接费用/工作中心工作时数

68、关键工作中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69、(1)经常加班,满负荷工作(2)操作技术要求高,短期内无法自由增加工人(3)使用专用设备,而且设备昂贵(4)受多种限制,如短期内不能随便增加负荷和产量(通常受场地、成本等约束)。

 70、工艺路线主要说明物料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如: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传送时间包括排队时间与等待时间),及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

71、工艺路线作用:(1)用于能力需求计划的分析计算、平衡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工艺路线文件中说明了消耗各个工作中心的工时定额,用于工作中心的计算(2)用于计算BOM的有关物料的提前期。根据工艺文件的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计算提前期(3)用于下达车间作用计划。根据加工顺序和各种提前进行车间作业安排(4)用于加工成本的计算。根据工艺文件的工时定额几工作中心的成本费用数据计算出标准成本。

72、调整能力的方法:加班,增加人员与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更改工艺路线等

73、调整负荷的方法: 修改计划,调整生产批量,推迟交货期,撤消订单,交叉作业,更改工艺路线等。

 

本文作者:末末-郭琳 来源:http://blog.vsharing.com/momobaobei/A828499.html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纠错  >>投诉
版权声明:CIO之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CIO之家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