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这个词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我们每个人都想达到这种状态,尤其是能够毫不费力地完成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却通常都只是噱头或效果不佳。
事半功倍通常和集中精力做事相关,然而,在不那么专注的时候,你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头脑来更快学习,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以更省力的方式完成工作。
创造力,以及其他形式的高效思维,都来自于想象力和控制注意力之间的最佳平衡。
在某些思维活动中,非专注思维(又称散漫思维或游离思维)比专注思维更擅长处理,尤其是需要大局观思维的时候。
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通过增加强度来提高效率(即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而这往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要克制住这种想法可能很难,但具体的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1. 利用“非专注思维力量”的 10 个策略
1. 先集中精力安排你的大块时间。例如,先工作,后洗澡。
2. 确定一项你计划开始的任务,然后休息一下。例如,阅读问题集上的一个问题,然后让你的大脑在“后台”计划解题方法,而你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傍晚的运动收拾一下背包。
3. 找一些你喜欢的活动,让思维自由驰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洗澡或乘公交车”,但还有很多其他活动,如园艺、散步或烹饪。
4. 考虑一下哪些不同的活动能让你的思绪更加飘逸。例如,在低于第一乳酸阈值的情况下运动,可以快速恢复和促进线粒体生长。运动科学家斯蒂芬·塞勒(Stephen Seiler)博士指出,判断你是否在这个阈值以下运动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你在运动时是否会走神。同样,每组之间休息两到三分钟的力量训练,也会为思想游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尝试一些能促进大局观思维的脑力锻炼。例如,使用强制类比来探索看似无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贝叶斯理论如何应用于自我提升?”一种策略是请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提供 10-15 个概念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的例子,然后进行思维漫游活动,让自己消化和思考AI所说的内容。
6. 捕捉醒来时想到的想法。在睡觉前,计划一下你醒来后要做的重点活动。这样做时,你很可能一觉醒来,大脑已经在计划如何开始工作了。确保利用好这些想法和能量。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注意力不集中后恢复到集中状态时能记住的东西。
7. 当你感到沮丧时,切换到思维游离模式,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足以解除你的障碍。
8. 利用凝视的时间。进入非专注模式的一种方法是凝视不同的地方。例如,看看窗外,观察周围的人,或者在散步时观察大自然。
9. 当你想进行大局观思考时,就切换到非专注思维模式,而当你优先考虑精确性时,就要使用专注模式。例如,用非专注思维来链接不同的概念,从而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成功之路。
10. 当你想深入学习和理解时,也可以使用游离思维。例如,虽然专注的思维可能更擅长应用数学公式,但在专注和非专注状态之间切换,可以提高你对数学不同领域(如分数、几何和代数)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擅长理解复杂题目的人往往能看到题目中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那些理解困难的人往往把题目看成是孤立方法的集合。
2. 与其为完成目标而拼命努力,不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非专注思维
通过学习平衡专注思维和非专注思维,你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生产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努力,取得最大的成果。在这两种模式之间转换,可以让你有效地处理大局思维和精确任务。本文提到的一些策略(比如,首先安排需要集中精力的大块时间、使用强制类比等认知技巧)可以帮助你在更小的压力下取得更多的成就。